| ||||||
過去一個月,在台灣,洪仲丘成為社會公義的代名詞;在日本,要了解小職員夾縫求生的苦悶心聲,你不能不認識「半澤直樹」這個人。 兩者不同的是,軍法體制下的實際受害者洪仲丘,讓台灣社會群情激憤、走上街頭,半澤直樹則是日劇中的虛構人物,帶著強烈的復仇心理,為日本社會中無數的小螺絲釘,在不合理的職場生態中討回公道。 七月七日首播的日本TBS電視台連續劇《半澤直樹》,以日本泡沫經濟時代後期的銀行業為背景,敘述某銀行分行融資課長半澤直樹,因上司便宜行事、決策錯誤,被迫為上位者揹黑鍋、扛下貸出高達五億日圓不良債權的責任。 因無法忍受可能被「發配邊疆」、斷送前途,讓自己和家人成為代罪羔羊,半澤誓言為銀行收回五億日圓,不只洗刷冤屈,還要對當初落井下石的加害者以牙還牙:所有他承受過的羞辱、難堪、壓力,都要對方一件件加倍償還。 積極反抗、勇於與世界為敵的半澤直樹,讓多年來忍氣吞聲的日本上班族深感認同;而隨著劇情發展,大快人心的情節,也讓八月十一日播出的《半澤直樹》第五集瞬間收視率飆破三一.九%,站上日本今年收視冠軍,完結篇更可望挑戰近年紀錄保持者、《家政婦女王》的四○%。該劇目前雖未在台播出,但早已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不僅如此,劇中「被整了,就要加倍討回」、「十倍奉還」、「部下的苦勞是上司的功績,上司的過錯是部下的責任」等名言,也成為日本社會流行語,在日掀起一波「職員反抗潮」,讓過去推崇服從文化、階級嚴明的日本企業界,近期陸續出現受雇員工不服規定、不滿公司政策的頂撞事件,讓人資部門疲於奔命。 吃虧就是佔便宜?信任瓦解 ,不再當悶葫蘆 一部小說改編的日劇,為什麼可以如此深入人心?半澤直樹的「平民英雄」形象,又擊中了日本、台灣哪些社會心理,讓「有仇必報」取代「吃虧就是佔便宜」,成為新的職場指導原則? 「《半澤直樹》一類的『痛快劇』,往往反映出觀眾在現實社會中無法發洩的情緒,讓人容易代入自己的遭遇,一吐怨氣。」緯來日本台台長郭瓊芬分析,過去,日本職場劇主要分為兩種:如《白色巨塔》般,在體制內趨炎附勢、相互鬥爭,一路往上爬,或是如《派遣女王》、《黃金豬女王》、《派遣女醫X》等,以體制外的「外人」之姿,為人所不敢為、大亂組織秩序,終而完成任務。 但不管哪一種,都可以看出日本長久以來的職場潛規:要打破常規,只可能發生在不在乎升遷、職場關係的「外人」身上;只要人在組織內,就必須取得團體的認同,看人臉色、謹守本分,「只要你能好好的待在組織裡,逆來順受,組織一定會照顧你,這就是日本職場的遊戲規則。」 「所以,當《半澤直樹》以『體制內小螺絲釘的反撲』做為故事主軸、進而暴紅時,你可以看出日本人對組織的信任開始鬆動,他們不願再當吃悶虧的濫好人!」郭瓊芬說。 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鐵飯碗不再,日本職場反轉 將日本人的怨氣與耐性逼至臨界點的,是長期不景氣下,雇用、晉升制度的瓦解。 保聖那管理顧問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許書揚指出,過去,日本企業奉行「終身雇用」、「年功序列」制,員工只要一進公司,就像進入第二個家;過程中,只要不出錯、不忤逆,忍氣吞聲累積年資後,就一定能平穩的往上升遷,保證待到退休。「所以,再不合理的指責,日本人都能忍受,因為只要咬牙撐下來,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 但是,隨著日本泡沫經濟結束,景氣二十年未見好轉,終身雇用制也隨之崩壞。企業大量縮編人事預算,改採派遣員工;即使有幸取得正職社員職位,也不再是長期飯票保證,讓日本人面對不合理的要求、不講理的上司時,開始懷疑自己在職場上究竟為何而忍、為誰而戰? 不滿的情緒不斷累積,終於讓日本工作者的怨氣,從扳回一城、討回公道,一路加乘至「加倍討回」、「十倍奉還」的報復心態,《半澤直樹》的當紅,可能是日本職場文化反轉的一個開端。 小蝦米能對抗大鯨魚?對事不對人,討公道正解 在台灣,雖然沒有終身雇用制,但「二十二K、實質薪資倒退十六年、工時又長,血汗工廠頻傳……台灣的上班族最近也悶到不行!」一○四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王榮春說,面對職場暗黑面,台灣人為了保住飯碗,只能被迫接受較差的工作條件,因此半澤直樹一掃上班族隱忍已久的委屈與壓力,也能讓台灣人認同。 此外,從《甄嬛傳》到亦正亦邪、善用計謀的半澤直樹,也可看出台灣人在「隨時可能丟飯碗」的不安中,心機已經取代善良、無辜,成為台灣職場的新顯學。 王榮春提醒,一般上班族被迫揹黑鍋時,不是默默承受、就是翻臉走人,最後實際受害的都是自己;雖劇情為虛構,但半澤卻選擇對事不對人,運用過往累積的人望與實力,積極收回債款,把扛下的黑鍋變「白鍋」,為自己、也為公司解除危機,可以看出他一步步完成「十倍奉還」大業的軌跡,仍有工作者可學習之處。 半澤直樹掀起的「十倍奉還學」立基於大時代、小人物的憤怒與失望,但是,除了以怨氣做後盾,要「加倍討回」,有勇、有謀,可能才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最佳解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