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當今的央行行長不好當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104

今天,每位美聯儲官員的講話都可能成為市場新聞的頭條,並造成市場的大幅波動,各國央行似乎已經變成了經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起碼在經濟新聞中是如此。但在08年前,很多人可能只知道美聯儲主席是誰,美聯儲其它官員的發言幾乎都不會受到關注。正如經濟學人中寫道的,現在央行官員已經沒有這麼容易做了:

在90年代末和新世紀之初,美國和歐洲的央行官員的工作很簡單。通過上調或下調官方利率,他們可以如願地刺激或抑制經濟增長。通過銀行系統和債券市場,調整利率帶來的影響是很容易預判的,從而影響整個經濟中的借貸價格。但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各大央行被迫把官方利率設定在最低的水平。在保持官方利率接近零的水平五年以後,貨幣政策制定者已經變得越來越依賴「非常規」措施了。

因為官方利率已經降至接近於零,不可能再往下降,現在世界各大主要央行只能依靠QE和前瞻指引來保持對市場的影響力,但今年5月初以後,央行對市場的影響力看起來開始失控了,特別是美聯儲首次提及縮減QE規模以後。看起來,美聯儲對市場利率的影響力受損於外國投資者的投資決定:

麻煩的外國投資者

但兩個政策工具都有它們的問題。先從資產購買開始。美國、英國、日本和歐元區的央行已經持有一個巨大的資產負債表,加起來規模達到9.7萬億美元。但央行嘗試影響的市場中,其它投資者佔了更大的份額。由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國債接近5.6萬億美元,約為美國國債總供應量的一半。中國和日本加起來持有的美國國債超過美聯儲的持倉量(如上圖左圖所示)。在英國,價值1.4萬億英鎊的存量國債中,有1/3由外國人持有。他們是積極的投資者,從2008年開始,一共購買了超過2500億英磅英國國債。

這些外國投資者的購買和出售可以影響市場利率。在危機前夕,美聯儲上調了其官方利率,但政府債券和抵押貸款的收益率並沒有以類似幅度地上漲(如上圖右圖所示)。通過跟蹤外國的資本流動,並修正了其它因素,比如說較低的通脹預期,研究人員已經把利率走勢脫節部分歸咎於外國投資者的投資決策上。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共識是,外國投資者的資產配置決定可以拉高或壓低利率高達100個基點。這足以是央行的行動無效化。2013年,外國投資者已經出售了價值45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在美聯儲希望市場利率下降的時候,這拉高了市場利率。

影響預期同樣棘手。Finn Kydland和Edward Prescott在1977年發表的論文中,把這稱為「時間一致性(time consistency)」問題。問題是,如果人們認為政策制定者將背棄他們的承諾,那麼央行對未來行動的承諾將缺乏公信力。比如說,如果環境改變,英國央行已經給自己加息留下了大量的餘地。空洞的承諾並不能改變投資者和消費者的預期。

世界各大央行,尤其是美聯儲,要想繼續保持對市場的控制力,必須繼續創新,在非常規的貨幣政策上繼續創新,讓非常規變得更加非常規:

在英國和美國,市場利率正在上漲,從5月初以來,已經上漲了超過100基點,雖然存在資產購買和利率政策的承諾。這意味著,新的政策工具還需要打磨。更強的承諾將會有幫助。在2012年的論文中,哥倫比亞大學教授Michael Woodford指出,央行官員可以利用他們的聲譽來克服時間一致性的問題。他們應該作出無條件的承諾,在一些客觀門檻(比如說失業率或名義GDP水平)被滿足前,將保持低利率。這種不得不放棄退路的尷尬,將束縛央行的手腳,但也能改變公眾的預期,刺激消費。

另一個更奏效的方法是,同時利用兩個新政策工具,把資產購買和前瞻指引綁在一起。在舊金山聯儲研究員Vasco Cúrdia和Andrea Ferrero 2013年的研究報告中,調查了美聯儲2010-2011年採取的6000億美元資產購買的影響。研究員估計,該政策伴隨前瞻指引,增加了美國GDP增長率0.13個百分點。在正常時期,經濟更快的擴張本身就是央行更可能加息的信號。今年利率更低,但預期明天利率走高的綜合效應,壓制了資產購買的影響。研究員認為,如果缺乏未來將保持低利率的承諾,QE2就會損失掉2/3的效能,至會增加經濟增長0.04個百分點。

可能把言行結合得最好的例子來自於歐洲央行。在2012年7月,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公開表示,央行將「不惜一些代價」來保證歐元區的存活。他的承諾由購買處於困境中政府的債券的新安排支持。該承諾是足夠的:在接下來一年,西班牙國債收益率下跌了250個基點。現在這個承諾仍然有效運作,雖然事實上歐洲央行仍什麼都沒夠購買。央行官員可能處於一個全新的世界,但他們仍可能保持影響力。

問題是,現在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已經如此的大,美聯儲的QE甚至因擠出效應,已經開始影響金融市場的正常功能。不知道在下一場危機爆發的時候,央行官員還能推出什麼創新的措施,來保持他們對經濟的影響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