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四大無奈下,草根還要不要進入移動互聯網創業?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012.html

導讀:「移動互聯網」這個概唸成熟於2010年,而此時仍只是一個概念而已。筆者第一次使用手機上網是在2007年的高考過後,使用「移動夢網」閱讀到了電腦以外的網絡資訊。

07年背著破背包到廈門求學,也第一次用手機裝了一個Java通用版的QQ。此時的「移動互聯網」仍只是一個同學們在教室聊QQ的唯一途徑而已。到現在,業內的朋友聊起移動互聯網,也只停留在用手機看看新聞聊聊微信玩玩遊戲。畢業後留在廈門工作,老家的同學問起我的職業,回答移動互聯網,朋友會問,那是干啥的?只能回答說,搞手機遊戲開發的。廈門是一個二線城市,之所以有這樣的移動互聯網氛圍,主要是廈門軟件園有相當成熟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和很多優秀的手機遊戲開發商,如果你還不清楚,4399和美圖秀秀就在這裡。但是,即使這樣,廈門的移動互聯網氛圍仍不夠濃厚。說一個小插曲,昨天走在4399樓下,聽後面兩個MM在講話,其中一個MM問另外一個:這個4399是不是就是網上的那個玩遊戲的。那麼,移動互聯網,它的最終趨勢是怎樣?它能代替傳統的互聯網嗎?草根要不要進入移動互聯網創業?先認清現狀及艱辛。

一,用戶的上網行為仍沒改變

筆者雖然從事移動互聯網行業,但主要的工作和生活平台仍是傳統互聯網。在廈門,找工作租房子仍會上分類信息網或者本地的門戶社區;主要的上網方式仍是家裡或者公司的電腦,網吧的生意也不見衰退;朋友間的溝通仍以QQ和短信為主,當然,也有微信和陌陌。但是,什麼約炮,那都是浮云,看一看笑一笑就過了。

雖然說現在中國已有5億多的手機網民,絕大多數是智能手機用戶。但是,這5億當中有多少的比例是用手機上網的?就算有大部分用戶使用手機上網,那又有誰能撬動這些人利用移動互聯網進行消費和創業?

二,地方網站和論壇仍是主要的營銷方式

如果你問一個婚紗攝影的老闆怎樣在本地推廣商業活動,他會回答你去某某社區買個廣告位。而當你跟他說可以試試微信營銷的時候,他會回答你微信主要是聊天,還成不了營銷氣候。我們可以說他們不懂這行業,但是別忘了,移動互聯網就得接地氣,而接地氣,就離不開這些「不懂這行業」的群體。說一個笑話:我一同學開發了一個本地消費交友的移動應用。有一天他的一個市場推廣人員去某餐飲店和老闆談,問老闆:你們這裡需要客戶端嗎?老闆回答他,不忙的時候不用,忙的時候會叫客戶自己端。筆者前些天和一個教育培訓機構的管理層聊天,當我提及用微信搞O2O是一個不錯的營銷方式的時候。他問我,微信公眾號要不要錢?和某某社區的置頂帖比起來哪個效果好?我想,這可能就是大部分人用微信搞自媒體而不搞O2O,地方論壇站長越來越多的原因吧。

三,地方城市的電商仍以B2C為主

如果你在廈門軟件園做個「什麼是電子商務」的調查,超過80%的人會回答你:去淘寶天貓買衣服鞋子,可能會有小部分人上網買數碼電器,這就是我們概念裡的電子商務。如果你問他/她聽沒聽過O2O?知不知道什麼是移動支付?啥玩意兒?沒聽過!雖然軟件園附近有幾家提供所謂的微信訂餐,但是我們仍覺得打電話訂餐比較方便。如果O2O真有那麼牛,就不用出現海底撈的長隊和大熱天滿世界跑的求租者。

四,地方城市的創業群體對移動互聯網不感冒

來廈門讀書的人一般都留在廈門,要麼上班,要麼創業。而更多的互聯網創業者建個網站,做好SEO,舉辦線下活動,收取會員費,獲得商家贊助。沒有幾個敢放手開發一個APP或者經營一個本地服務的微信號,對於這些人來說,這太不靠譜了。當然也有這樣的人,但幾乎處在虧損狀態。

而傳統的互聯網比移動互聯網有著更多的優勢,成本少、技術門檻低、覆蓋面廣、收入渠道多。一個虛擬主機加一個域名一年不會超過1000塊,找個開源程序買個模版就是一個網站,論壇發帖QQ群發就是SEO,叫幾個人拉個橫幅就是線下活動,掛些聯盟廣告叫人點點就有收入。真正在搞移動互聯網的是那些有錢的主和有經驗和實力的大公司。

蔡文勝說移動互聯網要接地氣,而我認為,接地氣是需要成本和勇氣的,這樣的成本和勇氣並不是一般人能夠擁有。移動互聯網是一個被炒熱的概念,特別是微信。但實際上,一個普通的互聯網從業者轉到移動互聯網,仍是一頭霧水。真正能搞得動移動互聯網的,依舊是那些在互聯網站住了腳的大企業。如果說傳統互聯網是草根的戰場,而移動互聯網就是草根的墓地。最後還想說一句,移動互聯網水很深,入行需謹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