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商行老三 讓壽險版圖連賺七年

2013-07-15  TCW
 
 

 

「可不可以,照片放小一點,像郵票這樣大,或者,不要放最好。」說這話的,是三商美邦人壽副董事長陳翔玠。

這是三商美邦人壽低調上市六個月後,首度接受《商業周刊》專訪,陳翔玠卻在拍照時,提出這樣的要求。

根據中華徵信所二○一二年「台灣地區大型集團企業研究」調查,三商集團在傳統產業總資產排名第六,在統一、裕隆、長榮等集團之前,這個家族低調到鮮少在媒體曝光,卻能在總資產上贏過許多知名大型企業集團,靠的就是資產高達六千三百億元的三商美邦人壽。

為三商集團操盤三商美邦的,正是三商陳家四兄弟中,排行老三、現年四十二歲的陳翔玠。

他最大的戰功,就是在二○○八年,當國內七家上市壽險公司合計大虧六百五十四億元時,三商美邦卻逆勢賺進二十億七千三百萬元,是國內極少數躲過金融風暴的金融業。

他低調老成不碰包裝過度的產品

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史登(Stern)商學院,曾待過高盛香港資產管理公司的陳翔玠,是陳家四兄弟中,唯一一個金融背景出身。因此當他父親,三商行創辦人陳河東成立三商美邦後,陳翔玠就注定成為三商集團金融事業的主角。

走進他的辦公室,沒有任何奢華擺飾,只有他的雙胞胎弟弟陳翔玢送的一組音響,二十七歲就進入三商美邦,從投資長做起,陳翔玠負責三商美邦的資產配置和投資,他能讓三商美邦在金融海嘯時逆勢獲利,關鍵在他低調、老成的個性。

二○○四年後,開始出現許多複雜的結構型金融商品。當時國內曾有一位大型壽險投資長的名言是:「沒有一二%報酬率的商品不要來找我。」出身高盛的陳翔玠回憶,相當熟悉投資銀行做法的他,卻決定對這些金融商品說「不」。

當時的結構型金融商品,報酬率動輒兩位數起跳,「當時也有人質疑我,為什麼這麼好的東西不投資?」不到三十歲就管理上千億資產,理當血氣方剛、追求高報酬率的陳翔玠說:「那些經過層層財務包裝的金融商品,還是少碰為妙。」

沒被報酬率沖昏頭的他說,投資銀行兜售的短期結構型商品,與保險公司長期穩健獲利的目標不符。而且學財務的他,直覺那些提供高報酬的結構型商品「看來不合理」。

事後證明,年紀輕輕,卻作風保守,陳翔玠的決定是對的。當時國內上市的大型壽險公司,○八年全部栽在這些結構型金融商品上,過去完全不碰這些包著糖衣的毒藥,讓三商美邦倖免於次貸風暴的大禍,更創下連續七年獲利紀錄。

他不亂衝刺續約優於新約,壓低風險

三商美邦人壽總經理孟嘉仁指出,陳翔玠進三商美邦時,還不到三十歲,副總每個年紀都比他大。壽險的營運細節相當複雜,許多家族企業第二代通常教育背景好、學財務,往往對營運不感興趣,但陳翔玠卻不同,他一路從投資長,到出任策略長、風控長及財務長等職務,是國內壽險公司中歷練最完整的第二代接班人。

這種穩紮穩打的經營風格,也體現在三商美邦的業務發展上。當壽險龍頭紛紛衝刺新契約保費收入(FYP),陳翔玠卻堅持三商美邦不以衝高新契約保費收入為目標,而是更看重「續年度保費」的表現。

陳翔玠形容,新契約保費收入「就像口香糖,泡泡吹很大,但吐出來一小片。」

衝刺保費,只是數字漂亮,反而會造成資金運用上的負擔。

這種作風,就像陳翔玠的個性,低調、不在乎外界的看法,不買看不懂的商品,也不像同業為了搶市占,一窩蜂的衝刺最容易讓壽險公司陷入虧損困境的新契約保費競賽中。

隨著三商美邦搶先南山人壽,成為台股過去十五年來,唯一一家上市的壽險公司,未來三商集團在國內傳產集團的總資產排名中,能從第六名再往前推進多少名次?就看陳翔玠能將三商集團的旗艦企業,三商美邦做到多大。

【延伸閱讀】再娶三商美邦,陳家大賺三十億

金融海嘯之後,外資壽險紛紛撤離台灣,把公司低價賣給本地金控。原本和美國萬通金融集團(MassMutual)合資的三商集團,則順勢從美國萬通金融手中買回三商美邦股權,結果反而大賺三十億元。

三商人壽在二○○一年三月,與萬通金融集團策略聯盟,以新台幣四十四億二千萬元讓出三八%股權予萬通金融。九年以後,也就是二○一○年,萬通金融決定退出台灣市場,三商集團接手萬通金融所持有的三九.○一%股權,以每股約七.五四元買回,總交易金額約新台幣三十億元。

如今,以三商美邦股價十五.四五元來看,當初三商陳家買回的近四成股權,已增值一○四%,帳面獲利約三十億元,投資報酬率優異。不僅如此,透過與萬通金融的策略聯盟,也讓三商美邦的體質變得更好,如今總資產躋身台灣第六大壽險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