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王道》、華能國際、中國移動、新奧能源 法國梧桐樹NJ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ef62e0101efge.html
在之前一篇博文中(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ef62e01011lmd.html)自己提到,「一有空就重讀林SIR的第一本書《投資王道》。以前覺得,第二本書(《平民資本家》)比第一本書更加實用,但是越來越發覺,第一本書其實才真是林SIR投資生涯的經驗、教訓的結晶。」

這兩天又翻了翻,林SIR對於華能的評估邏輯很正確啊。P110中講到,「筆者估計華能的出你複試年增長率,未來十年可以達到12%,股息的年複試增長應可維持在11%」;林SIR的結論的邏輯推導如下:
1.未來10年中國的GDP增長維持較快速度,是一片遼闊的大草原,適合千里馬奔跑,預期名義GDP增長速度8%左右
2.根據香港幾十年經驗,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時候,電力需求的增長比經濟增長高出50%
3.因此未來十年華能純利有12%復息增長。
4.十年後以一個成熟經濟體的估值(公用股一般10倍PE)賣出,值人民幣14.51元

但是實際上,9年後的今天,股價只有7.68港元,2012年EPS只有0.39元,為什麼邏輯很正確但是結論錯得很厲害呢?
答案有幾個,首當其衝的當然是林SIR在P79中提到的,「電力行業之市場經濟專利在於『煤電聯動』」。華能作為一個中遊行業,國家實質上不實行煤電聯動,電力行業成本不能轉嫁,而上游煤炭企業賺到盤滿缽滿,正如林SIR評價中石油一樣,「滾水祿豬腸,兩頭縮」,作為股東就只能很悲催了。因此,你可以看到,華能雖然過去9年營業額保持21.4%復息增長,可以講林SIR的假設1,2都實現了,而且比預期更快,GDP名義增長不止8%,華能的營業額也遠遠高於12%,但是股東所得依然是一無所有。
第二個原因,個人認為是國家稅制的改變。林SIR認為,華能稅率為17%,相較國內其他一般企業的33%,低出接近一半。但是後來08年國家統一稅制,所有企業除部分享受稅收優惠外,統一稅率為25%

從華能的例子可以觀察到,國家的政策(包括定價機制、稅收政策(這個可以結合MC的文章http://blog.donews.com/michaelchen/archive/2009/05 (稅賦和投資(上))對於企業的影響極其巨大、深遠,投資者是長期投資,並非長期持有,必須對待手中企業不斷監察,並非好像某些「價值投資者」如集郵一樣買股票。


04年,林SIR買入中移動,當時中國移動電話滲透率只有22%,而香港滲透率超過100%(移動電話客戶人數超過總人口)。因此林SIR預期未來十年中移動都有可觀的盈利增長速度。(講開《投資王道》第八篇,「如何分析及選擇電訊股」,是這麼多年來見過分析中移動最精闢、最深入的文章,邏輯清晰,數據紮實,可見研究功底之深厚)
與此同時,Templeton爵士也在自己私人的投資組合中買入中移動。之前提到,「Templeton爵士要求他的分析師預測個股五年的業績,而這方法效果非常好。但他對更長時間的預測也有興趣,而且以此為基礎,挑選了在標準分析法下不合格的少數個股-----他稱之為『Q股』。要成為Q股,公司盈利必須在十年內成長四倍,相當於年復合成長率15%(《坦伯頓不敗投資法》P151)。」
而,中移動,就是他眼中的Q股。
「過去,約翰(註:Templeton爵士)主張以未來5年的每股估計收益為基礎計算市盈率,但到了2004年後期,他又強烈建議將未來收益的時間再進一步延長,以第10年,或2015年的每股收益為基礎計算市盈率。如果以我們2004年用於中國移動的同一套假設為例(該市盈率是基於當年的每股收益11倍、每股收益長期增長率為20%的假設得出),------則我們計算出來的第十年每股收益的市盈率就是1.8倍。---------------估算一個公司未來十年的每股收益,約翰第一個承認這十分困難的。如果重點集中於增長速度最快、盈利能力最強的公司,就很容易看到這種做法給便宜貨獵手帶來怎樣的回報。」(《鄧普頓教你逆向投資》P210)

林SIR和Templeton爵士在書中都沒有詳細講述,為什麼當年對於中移動未來十年的盈利增長為何如此有信心;而08年後中移動盈利又為什麼突然甩轆,是哪些因素改變了呢?

在2005年11月的投資創富論壇上,林SIR解釋了為何看好中移動的盈利前景。「中移動現在客戶2億,未來5年,每年新增客戶四千萬,那麼五年後客戶就是現在的一倍。而成本不會增加一倍,那麼多出來的,就是純利了」(2005-11-22的訪問)(註:先解釋一下背景,中移動於97年上市,經過7年長期、巨大的資本開支後,網絡基本於03、04年開始建設完畢,中移動也開始在03年派發股息。而正如林SIR話齋,就算好公司,也不要在投資期買入,要在收成期再買,因此,林SIR,或者Templeton爵士,都是在04年才開始大舉購入中移動,當然也要考慮剛好03年SARS,股市非常便宜,這個也就是Templeton爵士非常強調的,低PE,高盈利增長的便宜貨,或者現在叫戴維斯雙擊)。

從林SIR的講話可以看出,當時的預見非常清晰,現在看來甚至有些簡單,資本化開支已經接近尾聲,網絡基本建成,每多一個客戶就是多一份純利,「淡淡肉」。

而08年的3G網絡建設改變了遊戲規則,一方面是大規模的網絡建設,另外一方面是更加激烈的競爭。當時我自己都無法想像到,競爭一下子會惡化到如此地步,甚至國資委直接從中移動集團調撥500億現金給中電信集團,以支付收購CDMA網絡的資金缺口。
而目前這個階段,一方面3G還未開始盈利,4G又開始建設了,可以講,和中移動03、04年的境況完全不可同日耳語。在未到4G塵埃落定,大規模建設未有所下降,看來都是暫時忍手為妙。

這個,一樣看出,國家政策的改變,會帶來行業的巨大變化,真是「睇漏一眼都唔得」。
但是,從林SIR的思路,一樣可以應用在其他地方。比如新奧能源。
(個人利益申報:本人目前持有新奧能源)
新奧能源在2001年5月於香港創業板上市,後來轉為主板。在經過幾年的大規模建設後,新奧的管網基本已經建設成型,大約在08年開始,已經出現正的自由現金流,可以講,「飯已經熟了」(當然,從管理層來講,管網成熟,以後單純收流量費並不一定是件好事,因此2011年年底心思思想趁中國燃氣出問題收購)。目前,新奧的滲透率為41%左右,而根據香港等成熟經濟體經驗,管道燃氣一般去到70-80%才會飽和,另外,國家出於環保等目的非常鼓勵使用天然氣,根據過去幾年的經驗,每年新奧的燃氣滲透率提高3-4%左右,因此,幾可肯定將來十年新奧的營業額都可以保持快速增長,而管網已經成熟,正類同中移動03-04年的投資背景一樣,每多賣一方天然氣,就多一方純利,「淡淡肉」。
因此,今年再次增持新奧。

唯一可以憂慮的就是,國家改變遊戲規則,比如華能,同樣身處中遊行業,燃氣目前可以轉嫁成本(居民用氣轉嫁方面較困難,工商業是直接同步),而華能就只能自己扛,將來是否會向發電行業靠攏,必須密切關注。

話音未落,國家出台天然氣加價公佈,並且對於天然氣定價有新規定,必須好好研究一番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