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馬云又來「革命」了 江南憤青

http://xueqiu.com/7362005335/24160177
6.13日,阿里巴巴上線餘額寶之後,一篇軟文天下橫飛。因為不太願意繼續寫阿里了,寫的太多,都膩味的,但是看到腦殘文,還是不爽,就寫了段短微博:
「阿里金融就是個喜歡噱頭的公司,什麼餘額寶,跟銀行搶生意。扯淡麼。第一本質餘額寶是利用支付寶餘額購買貨幣基金的行為。用這個跟銀行活期比利息?!有點腦子好不好!第二余額寶的規模大小取決於貨幣基金的規模大小,阿里本身不能決定。而且最重要的對基金公司的流動性要求很高。會他媽的出現虧損!」
微博寫完,反正罵戰又開始了。於是不得不在寫一篇文章,仔細的闡述下我對餘額寶的看法,其實這事,真沒啥好值得說的。兩個字,忽悠。
一點點來吧,首先,阿里的軟文用的最多的介紹是什麼?是這麼段話,文章說「通過「餘額寶」,用戶存留在支付寶的資金不僅能拿到「利息」,而且和銀行活期存款利息相比收益更高。根據其官方介紹,2012年,10萬元活期儲蓄利息350元,如通過餘額寶收益能超過4000元。」
這段話很有意思,我們來看下所謂的餘額寶的收益是如何實現的,餘額寶的收益其實是購買天弘基金的增利寶的貨幣基金的行為,實質是一項投資,而投資所形成的投資收益,必然是帶風險特徵。他不等同於存款,存款是有國家信用作為擔保,而投資行為是沒人給你擔保,你們可以打電話問問天弘基金,我想鐵定不會跟你說,保證收益一定能實現,如果他這麼說的,我給你個電話號碼,直接去證監會投訴非法集資去。
至於這裡面也有不少人來指責我說,存款怎麼可能有國家信用擔保。我都不想解釋這個幼稚的問題。任何一個國家存款都是由國家信用擔保的,無非顯性擔保還是隱形擔保罷了。當然國家破產了,沒能力擔保了是另外一回事。
一旦理解了餘額寶是投資收益,也就能明白所謂的收益高低,事實上就是要取決於貨幣基金的管理方能否實現這個收益了。不知道4000元的說法來自於那裡?或許是來自於2012年的七天平均收益率是3.8%這個說法吧。事實上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其實也是要進行區分的。雖然大體上都各自貨幣基金都相差不大,但是在不同的年份裡,受制於大環境主要是資金面的因素下,貨幣基金的整體收益是有差別的,甚至出現過2006年貨幣基金虧損的情況,說貨幣基金無風險鐵定是不現實的。2006年的貨幣基金虧損,當然因素眾多,但是的確出現了大面積的浮動虧損的格局。泰達荷銀,易方達都有貨幣基金為負值的貨幣基金。所以認為貨幣基金一定要比活期存款要高,這個說法本身也不一定成立。因為有虧損的投資收益,跟無風險的銀行存款,本身就不是一個層面上的東西。

在其次,撇開風險層面的問題進行考慮,購買貨幣基金跟活期比一定合適麼?其實貨幣基金,要比的話也要跟定期比,區別只在於流動性,而不在於收益,為什麼呢?因為年化收益的意思是折算成年來計算的。你買一個貨幣基金,除非你連著買了一年,否則你怎麼算也算不出這個收益來。但是你如果你連著買了一年,那跟定期也就沒啥區別了,所以我自己還是覺得合理的比較還是應該跟定期做比較,當然定期跟貨幣基金相比缺乏流動性,但是至少說明一點,就是拿貨幣基金的年化收益跟活期比年化個人感覺不科學也意義不大。典型的誇張宣傳。

這裡還有個很大的誤區其實跟餘額寶可能關係不是特別大,但是也要做個解釋,就是七天年化收益跟每日萬份份額收益的區別。所謂七日年化收益率,是貨幣基金最近7日的平均收益水平,進行年化以後得出的數據。比如某貨幣基金當天顯示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是2%,並且假設該貨幣基金在今後一年的收益情況都能維持前7日的水準不變,那麼持有一年就可以得到2%的整體收益。但是,貨幣基金的每日收益情況都會隨著基金經理的操作和貨幣市場利率的波動而不斷變化,因此實際當中不太可能出現基金收益持續一年不變的情況。因此,七日年化收益率只能當作一個短期指標來看,通過它可以大概參考近期的盈利水平,但不能完全代表這只基金的實際年收益。

而且還存在可操作的空間,如果貨幣基金僅靠兌現浮盈來提高收益率,短期內可以把七日年化收益率做得很高,但是新進資金的收益率就會攤薄。更為嚴重的風險是,如果一隻貨幣基金大幅度兌現前期浮盈,一旦市場發生變化導致貨幣基金收益率下降、資金大規模贖回,就有可能引發流動性危機。

同時,近七日收益率是由七個變量決定的,因此近七個收益率一樣,並不意味著用來計算的七個每天的每萬份基金份額淨收益也完全一樣。所以,作為短期指標,7日年化收益率僅是基金過去7天的盈利水平信息,並不意味著未來收益水平。投資人真正要關心的其實是第二個指標,即每萬份基金單位收益。所謂貨幣市場基金的每萬份收益就是把貨幣市場基金每天運作的收益平均攤到每一份額上,然後以1萬份為標準進行衡量和比較的一個數據。這個指標越高,投資人獲得真實收益就越高。

上面寫了這麼多,其實,歸納起來就一句話,所謂的存十萬一年能拿四千的說法,第一是不夠嚴謹的,第二也是不負責任的,是明顯的只談收益不談風險的非法宣傳。為什麼說非法宣傳呢?

2013年《證券投資基金的銷售管理辦法》明確要求對任何公開宣傳材料都進行了嚴格的要求,而支付寶的這次事件,明顯存在誇大宣傳的嫌疑在裡面,也沒有進行明確的風險揭示。有人說,在具體購買的時候會做了風險提示,但是根據管理辦法裡面是明確規定,必須在任何宣傳推介材料裡進行風險提示的。

該辦法第四章,第三十二條規定「本辦法所稱基金宣傳推介材料,是指為推介基金向公眾分發或者公佈,使公眾可以普遍獲得的書面、電子或者其他介質的信息,包括:

  (一)公開出版資料;

  (二)宣傳單、手冊、信函、傳真、非指定信息披露媒體上刊發的與基金銷售相關的公告等面向公眾的宣傳資料;

  (三)海報、戶外廣告;

  (四)電視、電影、廣播、互聯網資料、公共網站鏈接廣告、短信及其他音像、通訊資料;

(五)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材料。」

同時第四十三條「基金宣傳推介材料中推介貨幣市場基金的,應當提示基金投資人,購買貨幣市場基金並不等於將資金作為存款存放在銀行或者存款類金融機構,基金管理人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

以上兩條其實合在一起,就都對這種典型的跟活期存款做比較的行為做出了嚴格的否定。有人說,阿里金融是一種金融創新,可以突破監管。姑且先不論是創新就可以突破監管這個說法,我們在來看這種方式是不是創新?!

前面說了,餘額寶的實質是用支付寶的餘額進行購買貨幣基金的行為,這個行為我不知道創新點在那裡?他跟你用你銀行卡里的錢購買貨幣基金的行為是一樣的。按照這個理解,我們用我們手機卡里的錢,購買貨幣基金,或者用其他預付卡購買貨幣基金都是一個道理,是阿里對自身客戶進行結構優化的一個策略,創新點在那裡?在於支付寶的客戶也可以買基金了?一直就可以買,啥時候不讓買了?

還有所謂的革銀行的命說法?這個說法其實挺有意思,我聽到最多的一個說法就是說,支付寶給的利息比銀行的活期高,所以爺爺奶奶,大叔大媽們都跑到支付寶去存款了,不到銀行存款了,所以革銀行的命。

我表示很無語,只能說說這個說法的人,真他媽的傻逼。不罵人都不行。這個說法,還真不能怪別人,只能怪阿里,阿里的鋪天蓋地廣告宣傳,說餘額寶的利息比銀行活期存款利息高,所以大家都開始流傳革命論了。真有意思。事實上,大家用自己的銀行卡購買貨幣基金比支付寶雖然不敢說更便捷,更方便吧,至少收益不會比支付寶低。支付寶目前支持的天弘基金,規模小,排名靠後。而且貨幣型基金一般而言,規模越大,越容易操作,規模過小的基金,對於流動性要求的對抗就越高,收益就更不容易穩定。說實話,從投資角度來看,誰買誰傻逼。貌似這個基金經歷從業經歷也就不到四年時間,真是要命的。貨幣基金,買老不買舊,買大不買小的說法,還是很靠譜的。

所以,綜合下來,真的只有被阿里巴巴給忽悠的相信餘額寶的收益當成利息的人才會去買。所以這裡我還是很鄙視阿里巴巴的,如果真有人被你們忽悠瞭然後出現了虧損,你們難道就好意思了?!我看馬云不是每天在宣稱要講誠信麼。怎麼好意思幹這齷蹉事情?

下面說點我自己對餘額寶的理解,未必對,瞎猜的。

其實餘額寶的推出,對阿里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阿里內部,淘寶的功能是大量的吸引客戶進入體系內,讓客戶成為淘寶用戶,而支付寶要做的事情,就是考慮如何把淘寶客戶更好的服務好,從而留下來成為支付寶的客戶,是一層進一層的關係,支付寶的這次餘額寶,必然不是要革銀行的命的行為,他的出發點很簡單,更好的優化自身的服務,提高淘寶的客戶粘性,讓體系內的生態更健康,同時,也是解決支付寶目前存在的兩大難題。第一大難題,是央行的備付金管理辦法,這個其實一直是壓在支付寶上的一塊石頭。因為這個辦法要求支付寶不斷的隨著交易額的提升而不斷的提升註冊資本,註冊資本的提升對於阿里而言,屬於規模越大資金佔用越低而淨資本回報則越低的行為。必然要想辦法繞開。第二就是目前普遍的對支付寶佔用客戶資金沉澱的利息的行為的質疑,所以很大程度上,餘額寶也是支付寶不得已的行為舉措。我有時候在想,餘額寶雖然對客戶是有利的,但是對支付寶其實並不利。因為通過餘額寶,阿里把本來可以實現的資金沉澱利息,都還給了客戶自身,而阿里改為收取基金的服務費或者渠道費,當然兩者之間是否一定誰高誰低,沒有數據,我也不敢瞎猜,但是感覺肯定是之前的收益更高吧。

餘額寶對銀行的衝擊有沒有,我個然感覺還是有的。只是小的微乎其微,很多人說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去看這個問題,因為貨幣基金可以不斷的擠入支付寶體系,都可以展開合作,讓更多的貨幣基金進來,怎麼說呢?我覺得這個可能性的確不太大,前面說了餘額寶還是立足於淘寶客戶進行的行為,在淘寶的客戶容量有限的情況下,大面積的吸引淘寶以外的客戶進入體系內,用餘額寶的產品,可能性不是很大。

一方面是餘額寶的吸引力還是非常有限的,對於體系內是因為有現實的餘額管理的需求存在,而對體系外的客戶跟銀行的貨幣基金發售行為而言,吸引力非常一般。銀行購買貨幣基金無論從信任度還是從收益率來看,都比支付寶更有吸引力。選擇面也更寬,也更便捷。

另外一方面,貨幣基金對於流動性要求很高,所以使得貨幣基金的規模盤子要求整體穩定,不能大起大落,雖然阿里號稱技術可以實現提前預知規模大小起落,但是對於基金公司而言,肯定是不太喜歡這種不太穩定的流動性的,支付寶目前的客戶群體個人感覺對貨幣基金而言的吸引力也是有限的,頻繁的贖回,規模的大小起落,都讓基金公司人為的增加難度。更別提雙11這種購物節日的存在了。

所以,個人感覺,第一不會太多的貨幣基金跟支付寶合作餘額寶,第二合作起來的貨幣基金也未必能把規模做的多高。

最後說一點有意思的事情,現在媒體大肆唱多餘額寶,都把關注點放在了收益比較上,但是恰恰這個是最不靠譜的地方。媒體卻忘記關注了餘額寶真正的技術創新應用上,他可以實現在購物的時候視為自動贖回,這種技術設計,對銀行就特別有意義。現在銀行卡在購買和贖回上其實是不夠人性化的,影響了認購意願。如果也能採取這種技術,你在取現的時候,自動視為贖回,或者你在刷卡的時候視為自動贖回,或者你發個短信,就能立刻認購和贖回,我相信,都會大幅度的增加銀行卡客戶的購買貨幣基金的積極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2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