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貼:股市中常見的心理誤區 梁劍
http://xueqiu.com/8186325164/24131299親眼所見,未必是事實或者事實之全部——
誤區一:我曾經看好的幾個股票都飛漲了,真後悔沒買多數人都遇到過類似情況,這的確是事實,但並非事實之全部。我們喜歡選擇性的記憶和遺忘,不願意記錄或者回憶那些「曾經看好而後來跌了的股票」。這種心理加強效應,就如同「提曹操,曹操就到」的錯覺一樣。我們有時候驚嘆於剛剛提到某人(某事),某人(某事)就出現的奇觀,但粗暴地無視了提到的絕大多數人和事情,並沒有立刻顯現的事實。
於是,在為「握住同學的手,後悔當初沒下手」痛心疾首之後,總結出的教訓就是下次果斷下手。但殘酷的現實是,前面一個看中而暴漲的股票,與下一次看中的股票漲跌之間,毫無邏輯關聯。
誤區二:看到的高手,都是翻倍翻倍的回報的確有可能存在,某些人、在某段時間、在某個股票上,有數倍甚至更高的回報。但這絕對不是普遍存在的、可持續複製的事件。導致出現身邊的人普遍高回報的錯覺原因有:
1,人傾向於披露甚至誇大自己的盈利,而隱藏或者輕描自己的虧損;
2,他們也有錯誤的判斷,巨大的虧損,但可能沒有披露;或者披露了,我們沒有留意到;或者留意到了,沒有那些翻倍回報的故事更勵志。
3,一群人斷斷續續地在重複上面的事情時,我們看到的主要就是別人的高額回報;
4,能長期堅持複利20%的年回報率,就有機會成為世界矚目的股神。但常識告訴我們,這世界沒有多少股神,也就意味著,能持續做到這20%,已不容易。
誤區三:他說的都很準首先,「准」的這個概念本身是比較模糊的,就如我們預測某個人最終要掛掉,100%準確,但對其人生決策,沒有任何參考意義。
其次,「很準」的錯覺,又可能是來自類似前面兩個誤區中的選擇性記憶。他說錯的時候,說不定更多,僅僅是偶爾蒙對而已。
總言之,相信常識,忘記奇蹟——即使有奇蹟,對我們也有沒有可複製的意義。別人的思維方式和決策過程,可能比結果更值得關注。
@梁劍 發表於
@雪球其他,歡迎球友們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