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PE如何選擇企業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381.html

PE選擇企業,成長性是唯一標準,所以成長性是你拿到錢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條件。PE的投資流程基本都一樣,我們一個月會收到80~120份商業計劃書,一年看1300多家企業,每個月投2個左右。我們有一個項目收集程序,還有一個項目篩選機制。我們有7個合夥人,不同的行業由不同的合夥人或投資總監來牽頭,他們在各自的行業有相對豐富的經驗,能幫助企業一起成長。

你要引入PE,首先要有一份商業計劃書。商業計劃書主要是要說清楚你要幹什麼事,我們看的商業計劃書絕對不是50萬字的厚厚的商業計劃書。接下來你要說清楚的是什麼呢?我們是一群朝氣蓬勃的、有理想的年輕人,專心致志幹一件事,結論就是這個。現在80%的商業計劃書都是厚厚的,通篇看完都在說我什麼都好就缺錢,給了錢就可以更好,PE對這種商業計劃書不會感興趣。

通常,最吸引PE的有三樣東西。

第一是行業。你說我是種地的,我們不會給錢;你說是做互聯網的,我們眼睛會亮一下;如果說是做移動互聯網,我們眼睛會更亮;下一步說馬化騰也在我們這兒當CEO,那我們馬上就投了。PE投資什麼樣的行業呢?這個行業要有雙位數的增長。互聯網當然屬於這樣的行業,特別是移動互聯網,你看智能手機現在的增長多快。

第二是市場前景廣闊,沒有天花板。原則上,如果行業在中國的市場規模只有20億人民幣的話,很難會拿到投資,PE關注的市場比較大,最好是上千億、上萬億的市場。

第三就是管理人才。人是決定性的因素,在你選好賽道之後就要想好讓誰來跑。到現在為止,我投出去一百億元,但被騙的不少,也有五六個億。我投的科學家、博士、教授大多失敗,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在某個領域很有權威,但畢竟不是一個企業家。此外,甚至還有騙子,他全都做假,但很難跟他打官司。

這麼多年來,我投資失敗的企業80%跟人有關係,成功的企業也是跟人有關係。那怎麼看人呢?同時具備三種特質的人會比較容易成功。第一是大氣的人。我們看團隊希望他們在一起工作三年以上,而且這個團隊是不斷有人加入的,核心管理層有股份。一個公司,如果大股東是99%的股份,其他三個股東只有1%的股份,法律上沒問題,但你瞅著很彆扭。如果企業每半年換一個財務總監,那基本上沒辦法投。第二是一根筋的人。執著守志、不為所動。在中國創業,一輩子專心致志做好一件事不容易,所以專注很重要。第三是好面子的人。老闆一定要好面子,有責任敢於擔當,因為有的企業上萬人,你老闆一個不好的決策就會影響到上萬人。同時具備上述三種特質的人相對比較容易成功。

最容易拿到錢的是什麼樣的團隊?

就是唐僧帶的團隊。唐僧本事不大,他只知道到西天取經這一件事兒,這輩子一定要完成。第二個就是有一個孫悟空CEO,他也不想這麼辛苦,但有一個緊箍咒約束他,取完經以後就能成佛,而且本事也大。第三個還要有一個沙和尚這樣的人,本事一般,但是遵守紀律,讓幹什麼都干,執行力特別強。另外還有一個豬八戒,豬八戒有兩個毛病,一個是好色,一個是好吃懶做,但他的小手腳全部都在桌面上,沒有在桌子底下。這種人也挺可愛的,你要用好了他就能發揮出自己的本事。

有兩種創業者最容易拿到錢。第一種是領袖型創業者,有理想、有氣質、有口才,會引導、會激情、會讓員工死心塌地跟著幹。第二種是獨裁型創業者,有目標、有辦法、有幹勁、敢承擔、敢拍板、敢罵人、敢讓員工一天工作25小時。大家記住,政治上要講民主,做企業要講集中。

PE最大的風險就是投資虧錢。投了一千萬沒了,這個損失是可以承擔的,為什麼?風險投資就應該承擔損失,因為我不是投一個企業,是投很多企業。但這個不是最大的損失,更大的損失是在1999年你可以投騰訊兩千萬的時候,你沒有投。錯過是最大的罪過。所以投資可以承擔風險,但這個風險要放在明處。

PE投資看什麼?第一看風險發現,股權一定要清晰。很多企業都有歷史包袱,特別是涉及無形資產和設備評估的製造型企業,這些企業的股權很複雜,尤其要小心國有企業改制的企業,因為中國國有企業改制的企業審批程序不一樣,我們要以股權變化脈絡來進行公司的歷史調查。

對於偏早期的企業,企業家在設計股權時要特別小心。企業在創辦期,大股東(創始人)最好絕對控股;引進投資人的時候你要估算大約融幾次資,一般情況下創業企業在上市前最少都會融兩輪資金(不包含天使投資)。你釋放的股權比例要算好了,一般情況下會在20%~30%左右。還有一個計算方法,就是在上市的時候,你自己的股份不能低於40%,因為上市後你的股份又會被稀釋25%左右。因此,你在設計股權的時候要注意,剛開始持股要大,在第一輪融資時不要一口吃個胖子,第一輪融資要緊著花,夠花了就行了,等到企業的業務流量、用戶數、商業模式出來,甚至盈利出來的時候再進行高估值融資。最後,不要只引進一家機構,因為一家是老大就很麻煩,最好引進兩三家,當然也不要引進太多,比如七八家就太多,簽字都簽不過來。

第二看資產完整性。企業要想盈利的話,圍繞著商業模式的資產與核心技術必須是自己的,不能是別人的。國外帶回來的技術,在技術專利這方面要特別小心。

第三看經營風險,就是你的技術門檻在哪兒,你核心的東西是什麼,有沒有風險。

第四看債務。大家都知道淨資產等於資產減負債,所以能讓企業死亡和破產清算的是債務。債務有很多種來源,有銀行債務,有其他債務,有應付貨款。銀行是法定債務,到期了要還款、還利息,所以民營企業要特別小心,和銀行的關係要處好,不要從一家銀行借,要從多家借,每家少借一點。還有就是企業要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係,不要產生或有的損失和負債,比如不給員工買保險或拖欠工資,這些都會引起或有的法律糾紛,有了官司企業形象就不好,有重大財務處罰的企業三年內都上不了市。

另外一點就是企業的價值發現。我們不是慈善機構,最終看中的是企業的資產和盈利能力,我們最喜歡投的是輕資產企業。我有一個業內流傳很廣的「987654321」調查要訣,就是我們的團隊會去見過公司90%以上的人,既跟大股東也會跟小股東談;堅持8點鐘到公司;至少到過企業7個部門;在企業連續待過6天;對企業的團隊、管理、技術、市場、財務5個要素進行詳細調查;與公司的至少4個客戶面談;調查3個以上的同類企業或競爭對手;有不少於20個關鍵問題;至少與公司的普通員工吃過1次飯。員工的感受和對公司的評價有時候往往是最準確的,因為公司對他不好他就不會在這裡打工。

另外,公司的結構要簡單、清晰,不能一個人說了算。還有就是財務,大家看資產負債表,上面是現金,下面就是變現能力越來越弱的資產。從這個角度上講,下面的資產流動性弱,上面的資產流動性好,我們喜歡上面的資產。資產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有用越好,大家不要相信奇蹟。另外就是現金流,這對民營企業尤其重要,企業要既賺利潤又賺錢,有的企業賺利潤但發不起工資,現金流和企業的盈利之間要有一個配置。

還有就是現場體驗。我們投資前都會去現場體驗企業的精神面貌、文化、員工等,這些都非常重要。企業想上市,我有另外三個條件和證監會的條件不一樣。第一個是董事長要有上市的決心,第二個是企業要既賺利潤又賺錢,第三個是都按規矩出牌。

最後,說說我投資的十條準則。第一,每天都看《新聞聯播》,聽黨的話,跟黨走;第二,先選賽道,再選選手,在熟悉的領域做投資;第三,成長性是投資的核心標準;第四,注重技術,更要注重市場;第五,不要改變企業,要學會改善企業;第六,不僅投錢,還要投入增值服務;第七,懂得企業經營比懂得企業上市更重要;第八,投資就是投人;第九,要想走得長遠,就要保持謹慎;第十,學會合作,把聯合投資變成一種習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