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團購經過了2010年的興起、2011年的泡沫、2012年的理性後,到現在格局已經基本穩定,美團網被認為是中國團購市場的最強「剩者」。2013年2月23日美團網CEO王興在年會上公佈了2015年要達到千億規模,更長遠的2020年將實現萬億規模的目標,其「剩者為王」的心態呼之慾出。品途諮詢認為,儘管美團網已經建立了一定優勢,但現階段其發展依然面臨諸多挑戰;品途諮詢總結了美團網五個方面的尷尬處境,僅供各方參考。
尷尬一:團購失信,美團難以獨善其身
客觀地說,美團網在保障消費者利益方面較大多數同行要強,包括2011年3月提出「過期退」和2012年7月推出「隨時退「,這給其在消費者中積累了良好的口碑,美團也憑藉其良好服務在2012年後順利實現彎道超車奪取了團購第一的寶座。但不可否認的是,團購自2010年進入中國以來就負面不斷,先後有不少團購網站因為抽獎作假、賣假冒產品、拖欠商家款等原因而被迫出局。美團網獨善其身的做法並無不妥,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團購行業的負面降低了消費者對團購的整體信任度,一家團購網站出局,其市場份額僅有部分能被剩餘同行所吸納,其餘部分隨著消費者離開而消失。
2012年團購洗牌年,整個市場的增速明顯要低於2011年,團購這塊蛋糕增大速度放緩,各家團購網站無一例外都會受不利影響;眾人拾柴火焰高,早期各大團購網站瘋狂進行市場宣傳,美團網搭了順風車而受益匪淺;而現階段越來越多的團購網站倒閉離開,用戶因為團購行業的負面而拋棄團購,「剩者」美團網難免不成為獨孤求敗。因此品途諮詢建議,作為團購市場的領先者,美團網有必要放棄獨善其身的做法,為打造健康的團購行業生態而貢獻力量,甚至必要的時候還需要扶持競爭對手。
尷尬二:轉型O2O,難擺脫團購標籤
團購行業因為負面太多而被很多消費者拋棄,現在大多數團購網站開始對外宣傳自己是O2O網站,試圖去掉「團購」這個略帶負面的詞彙;美團網也不例外,現在各種場合美團網更多地宣傳自己是O2O網站。但和別家不同,除了換域名,美團網已經很難擺脫團購的標籤。需要看到的是,團購這個詞彙固然因為負面而受到部分消費者的不歡迎,但O2O的概念未必就能讓消費者買賬。首先,絕大部分消費者很難明白O2O的概念,也不關心O2O和團購的區別,優惠才是用戶的關切點;其次,O2O這個概念雖然源自美國,但在美國並沒有流行開來,打上O2O的標籤或許能在國內忽悠投資者,但很難對美團網日後上市有所益處。品途諮詢認為,O2O概念於消費者及資本市場都無益處,美團網與其隨波逐流,不如繼續大膽宣傳自己是團購網站。
尷尬三:中國團購第一,估值不敵大眾點評
目前團購格局中,美團網位列第一,並且在銷售規模上有較大的優勢;而大眾點評有十年的本地生活服務經驗,積累了大量的商戶商家資源,在消費決策入口方面保持優勢地位。2011年4月和2012年8月大眾點評以10億美元估值分別融資1億美元和6000萬美元,另外一家團購網站拉手網也曾獲得過11億美元估值。和大眾點評相比,美團網雖然在團購業務上領先,但現階段在估值上依然不敵大眾點評,也因為資本市場遇冷未曾獲得過像拉手網10億美元以上估值的機會。雖然美團前兩輪融資依然還有剩餘,並且已經能基本維持虧盈平衡;但目前其領先優勢並沒有達到所謂的「7:2:1」(第一佔據七成份額)結構,無論是技術開發還是提升員工福利都還需要大量投入;而且,下一階段,美團網的對手會是淘寶、騰訊等大平台,足夠的資金儲備十分必要。但投資機構的估值一直未能讓美團網滿意,這是美團遲遲未敲定新一輪融資的原因之一。為抵消大眾點評的優勢,美團網採取的應對措施之一是鼓勵用戶對商家服務進行評分和點評,試圖以基於真實交易的點評來爭奪消費決策入口。
尷尬四:交易額大營收額小,上市受制於Groupon
美團網2013年的目標是188億,需要看到的是,即便能順利完成188億的目標,從營收的角度看量級依然十分小。目前,中國團購行業的毛利率依然較低,188億的交易額去掉「隨時退」和「過期退」,按10%算美團網2013年的營收大約在15億左右。對比的是美國團購鼻祖Groupon在2012年營收23.3億美元,但市值不足35億美元(2013年5月7日數據);即使美團網的交易規模在2014年超過Groupon,但較長時間內其營收很難超過Groupon。目前,美團網依然處在沖交易量的階段,大量團購單的毛利率非常低(如電影票),很大部分的交易量並不產生實際營收,美團網處在交易額達但營收額小的尷尬境地。品途諮詢認為,美團網的營收規模依然太小;在Groupon重拾資本市場信心前,美團網的上市前景難言樂觀。
尷尬五:夢想成巨頭,或為巨頭做嫁衣
美團網放出2015年千億、2020年萬億的目標,可以看出其想成為巨頭的夢想。美團網的邏輯在於生活服務電商是一個遠遠大於實物電商的市場,竟然淘寶(淘寶網+天貓)能憑藉實物網購做到萬億的規模,美團網也理所當然能做到萬億規模。從實際情況看,美團網確實有成為下一個淘寶的可能,但難度會非常大,理想和現實之間存在巨大鴻溝。
首先,團購需要大量的線下人員去洽談和維護商家合作,這是其門檻所在,也是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原因。2012年美團網50餘億的交易規模就有近3000人的員工規模支持;即便美團堅持以技術驅動,要達到千億目標也需要非常龐大的團隊,運營和管理難度可想而知。和美團不同,淘寶網是平台,靠發動各類大小商家來獲得迅速成長。美團網要實現千億甚至萬億目標,必須走平台而不是自營路線;而如果走的是平台路線,這就和逐步發力生活服務的淘寶網、騰訊微信、百度地圖等巨頭形成直接競爭,美團網無論是品牌知名度還是資金資源都處於嚴重劣勢。其次,淘寶自2003年以來逐漸構建了自己的生態系統,特別是在支付領域有支付寶。中國網民已經習慣通過支付寶進行交易,現階段美團網的交易大多也是用支付寶;美團網如果想成為真正的巨頭,必須在關鍵的交易環節有所準備;在支付上受制於人,美團網的巨頭夢將受到嚴重挑戰。目前,逐漸覺醒的生活服務類商家開始在淘寶上開店,美團網前期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培育了市場,但有可能只是給巨頭做了嫁衣。
以上五點美團網的尷尬處境,更多是和客觀的市場環境有關,美團網的發展前景依然看好。在BAT(百度、阿里和騰訊)橫行的今天,品途諮詢希望美團網能盡快成為新的10億美金市值公司,能頂住阿里的壓力不被其控股和收購,祝福美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