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壽險將別2.5%時代

2013-05-06  NCW
 
 

 

壽險行業推演根本性的定價改革——調整2.5%的預定利率。中小公司傾向于支持,而大公司則更多反對◎ 本刊記者 陳慧穎 王申璐 文chenhuiying.blog.caixin.com|wangshenlu.blog.caixin.com 3月底,早春的北京依然寒冷,中國人壽、平安保險等八家壽險公司的董事長或者總裁齊聚保監會,他們所代表的加總市場份額超過80%。兩周前,保監會剛徵求完各人身保險公司對開展人身保險費率改革的意見。趕在清明節小假日之前,保監會召集部分保險公司老總召開座談會繼續討 論此事。

座談會上,這八家公司的老總要回答三個問題 :是否同意開展人身保險費率改革?如果同意改革,希望分步實現費率市場化還是全面放開?希望現在實施還是將來實施?

光大永明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作為惟一一家中小型保險公司參加了這次座談會。光大永明董事長解植春回憶說,在不到兩個小時的座談會上,參會的公司老總均發言表示支持壽險費率改革的大方向,認為這是大勢所趨。但實際上,分歧依然存在。

壽險費率改革的目標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放開現行的預定利率,通俗說就是保險公司給消費者的回報率。1999年6月,國內的壽險預定利率上限被設在2.5%的水平,為高利率保單給中國壽險業造成的巨大“利差損”創傷止血,而其後的改製、引資、上市,才讓主要的壽險公司恢複元氣。

2.5% 的預定利率就此延續了14個年頭。雖然分紅、萬能等壽險產品被引入市場,提高了行業對消費者的整體回報水平,但隨著中國整體金融環境的不斷演化,業界對2.5%預定利率的看法也開始發生變化。

尤其是近兩年,壽險業保費增長乏力、投資回報不佳。行業經營者、監管者,為了尋找化解困局的方法,從營銷 體制、投資渠道等方面展開探索——雖殫精竭慮,但收效不彰。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全行業再度審視和推演壽險定價的根本性改革——調整2.5%的預定利率。

4月下旬,保監會又召集各壽險公司精算負責人對方案發表意見,會議討 論內容不再止于傳統壽險產品,對分紅險的預定利率調整的精算技術細節也有所涉及。

會後,市場上遂傳出“傳統產品和分紅險產品定價利率上限均上調至3.5%,3.5% 以上報保監會審批”的說法。業內預計整體方案最快5月出台,7月開始實施。但方案還需保監會主席辦公會最後審批。

博弈進行時

今年3月7日,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向各人身保險公司下發關於徵求對《關於開展人身保險費率政策改革試點的意見》 (下稱《徵求意見稿》 )及具體實施辦法等四個文件意見的函,提出為加快人身保險產品改革創新,提高行業競爭力,促進行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保監會準備進行費率改革。

這標誌著本輪推動壽險費率改革的嘗試進入了最關鍵時期。

及至4月24日,彭博通訊社的一篇報道,明確指出壽險費率改革最快將于5月初推出,壽險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廣大參與者,才意識到變革恐怕已在朝夕之間。

《徵求意見稿》中提出的方案是,壽險費率改革試點實施主要適用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以及與特定資產項目掛鈎的專項保險產品,這兩種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或萬能保險的最低保證利率均可由保險公司根據情況自行確定。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在3.5% 以上的,需要按照一事一報的原則,在使用前報送中國保監會審批。項目掛鈎專項保險產品費率水平突破原費率監管規定的試點產品,亦需報會審批。

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代表保險公司給保單持有者的回報水平,其實質是壽險經營者因佔用了客戶的資金,而承諾以年複利的方式賦予客戶的回報。通常預定利率與產品定價成反比,預定利率越高,保險產品價格就越便宜。

相應的,對傳統險的評估利率加以限制,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不得高于預定利率,並不得超過法定最高評估利率,後者現階段定為3.5%。

保險公司按照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計提責任準備金,按照自2010年1月1日執行的新會計準則,準備金評估利率與投資回報率預期相關,評估利率越高,準備金計提越少,留存利潤越多。

“按照《徵求意見稿》 ,對預定利率的放開還是僅限于傳統險,不包括分紅險及萬能險。 ”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非銀行金融首席分析師邵子欽說。但此後,多名業內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在《徵求意見稿》的基礎上,仍在做一些調整,其中包括可能將分紅險也納入預定利率放開的範疇之內。

保監會壽險部的相關人士回答財新記者詢問時表示,壽險費率改革議題宏大,監管部門還需要時間。費率改革方案在此前發佈的《徵求意見稿》的基礎上有所調整,保監會正在繼續討論研究,一旦成形即刻對外宣佈。

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的高層分析,這一輪壽險費率改革,得到的支持程度超乎以往,但因為改革政策牽一發動全身,準備金計提、可能發生的退保潮價格戰,會衝擊現有市場格局,這些都是市場參與者要考慮的問題。

據瞭解,在徵求意見的過程中,市場份額較低的保險公司,對改革的支持程度較高,有的甚至希望改革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市場份額排名靠前的公司,則顧慮較多。

“自保監會成立以來,壽險行業就是在預定利率2.5%的制度下發展。誇張點說,對監管者和從業者來講,預定利率改革的意義都不亞于1988年的價格闖關, ”一位大型保險公司的高層這樣說,“當然,相比業界,保監會領導要承受的壓力更大。博弈一定會到最後一刻,不見到公文,就不知道最終結果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7月,保監會曾經就壽險費率改革徵求意見,彼時資本市場反應極為激烈。中國人壽和中國太保等上市公司的股價一星期內下跌10%。

此番徵求意見,資本市場反應平靜。

財新記者就此詢問一位買方分析師,他表示,改革會對股價有何影響大家心裡有數,但政策的內容和時點尚不能最終明確,這才是目前最大的問題。

監管共識前所未有

壽險費率改革試點的推動者之一,是保監會主管壽險的主席助理黃洪。

黃洪53歲,曾任廣東保監局局長,2012年10月黃洪就任保監會主席助理並分管壽險。履任才半年,黃洪已經在各種場合多次提及壽險費率改革,希望能通過降價讓利於民,並借此扭轉壽險業增長乏力的態勢。

在2013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身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黃洪指出,當前人身保險業發展進入了最困難的時期,解決問題的核心在於轉變發展方式,關鍵在於改革創新。

黃洪同時強調,人身保險業改革的內外部條件已經具備,應盡早啓動各項改革措施,包括建立市場化的定價機制,激發市場創新活力。

保監會的另一位領導,分管資金運用監管的副主席陳文輝,今年3月也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年會”上表示 : “壽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了!”

“除了個別上市公司,幾乎是全行業大規模的淨利虧損, ”南開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朱銘來說, “雖然壽險行業仰仗規模效應,一般成立前五年至七年都是虧損,但很多成立時間超過這個期限的保險公司這兩年也難逃虧損 的境遇。 ”六家已上市保險公司雖然保持盈利,但利潤增速連年下降。2012年淨利潤同比下滑幅度進一步擴大,尤其是以壽險業務為主的公司。如中國人壽繼2011年淨利下滑45% 後,2012年淨利再下降39.7%,新華保險2011年淨利潤同比上升24.5%,而2012年淨利僅增4.8%。

更有甚者,壽險公司最為看重的保費增速放緩明顯。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年初召開的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指出,2012年保險業保費收入1.55萬億元,同比增長8%,業務增速首次降至個位數,與近20年來超20% 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顯反差 ;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8908億元,同比僅增長2.4%。

這一切都顯示,在其他金融同業快速發展時,保險業,特別是壽險業,已經全面落後于人。

“2013年可能是保險業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 ”項俊波說。2012年項俊波剛剛履新保監會,對於56歲的他而言,這一切與曾工作的銀行業形成鮮明的對比。項俊波曾經擔任農業銀行的董事長,截至2012年底,保險業總資產規模為7.35萬億元,而農業銀行一家的資產總額就達到13.24萬億元。

“項俊波很在意保險業的形象。這麼多年哭著喊著地讓人買保險,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保險定價太高,在回報率方面無法與其他金融產品競爭。光談保險的保障功能,在中國的金融大環境下是行不通的。我看黃洪提到的讓利於民,與項俊波對保險業形象的關注有極大的契合,而壽險費率改革,說白了就是提高回報率,給保險產品降價,也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個辦法。 ”一位壽險公司的老總如是說。

在業界人士看來,項俊波此前的各種表態, “只是揭露黑暗面,還沒有注入正能量” 。壽險業連年受困,業界使出渾身解數仍無從轉圜。而在償付能力、定價政策等監管當局的政策工具中,可以短期釋放生產力的就是壽險費率改革。在十八大之後向改革要紅利的氣氛中,保監會領導層的共識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利益與分歧

任何改革總要觸動行業的既有格局。若實施費率改革,保險公司將獲得通過價格競爭爭取客戶的機會,現有市場份額越大,受到的衝擊也就越大。

朱銘來分析,大公司的產品和銷售渠道在市場上已經擁有穩定的規模,而壽險業是個依賴規模效應的行業,實行費率改革之後,預定利率提升,同時價格水平下降,不少中小型保險公司會以價格優勢搶拼大公司穩定的市場份額,影響其收益成本比。

因此很容易理解,歷次費率改革徵求意見,中小公司傾向于支持,而大公司更多反對。

中國人壽在壽險行業佔有絕對的規模優勢,其市場份額常年穩居第一。根據保監會對2012年壽險保費的統計,中國人壽市場份額占比為32.41%,第二名為平安保險為12.93%,新華保險的市場份額為9.81%。

中國人壽董事長楊明生在2012年業績發佈會上曾表態稱,雖然利率和費率的市場化是必然趨勢, “但目前銀行的利率都還沒有市場化,還在穩步推進,保險業也不能過快推行” 。

在這次徵求意見時,中國人壽總裁萬峰參加座談會時表示,支持費率改革的大方向,但在細節上和推進節奏上需要更多探討。

很多大型保險公司的高層對財新記者表示,認同中國人壽的表態,畢竟基本的定價政策調整,會形成對全行業的衝擊。

雖然現在很多公司的分紅險回報率也能達到3.5%,但這與預定利率的承諾回報有極大的差別。 “任何保證回報的承諾,都要有額外的資源來支持, ”一位保險公司的總精算師這樣說, “任何鎖定都需要承擔巨大的風險,短期不爆發,也可能在十年二十年之後爆發。 ”前有保險公司老總的集中表態,後有總精算師被保監會召集研討了傳統險種和分紅險預定利率改革的技術問題,市場上對壽險費率改革進程加速和範圍擴大化的預期不斷升溫。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在表態階段對改革大方向的支持,與向保監會不斷陳 情做工作並不矛盾, “總精算師們並不能代表老總來拍板,這種政策博弈一定會進行到最後一刻” 。

據財新記者瞭解,在市場份額較大的保險公司中,人保壽險對此次改革試點最為積極。在中小型保險公司中,費率改革的支持率更高。

“小型保險公司有一種想放手一搏的求戰心態, ”朱銘來說, “當前的保險業狀況,不少小型保險公司也難逃退出市場的厄運,這時它還可以說是由於受了各種限制,獅子掉進井,有勁沒處使。

但費率改革之後再被淘汰,那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

前行之風險

《徵求意見稿》是瞭解保監會此次改革底線的一個很好的窗口。保監會預計通過四個步驟來逐步推進費率改革,先試點、再擴大、後全面實施。

第一階段,開展部分保險產品的費率政策改革試點。第二階段,配合稅收遞延養老保險等項目開展區域性試點。

第三階段,綜合評估市場反應和風險情況適時開展公司層面試點。最後,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實現費率管制的全面放開。

尋求變革的意願前所未有的強烈,雖然監管層對整體改革的推進採取了極為審慎的態度,但在壽險費率改革推進之後,壽險行業將要面對的是全方位的挑戰和衝擊。

在銷售端,首要是評估價格戰或退保潮的可能性。

按照《徵求意見稿》的改革方案,費率改革對傳統險的成本影響雖較為明顯,但整個保險行業新單銷售中傳統險僅占5% 左右,預計來自傳統險的新業務價值(NBV)貢獻約10%。多數分析師認為,定價利率放開對上市保險公司當期利潤的影響不大。

東方證券分析師金麟認為,傳統險價格下降,單個產品邊際利潤率有所下降,但同時銷售量會有所上升,因此新業務價值總量不一定下降。但短期謹慎看待“以量補價” , “因為價格因素並非是影響傳統險銷售的核心原因” 。

多位分析師均指出,降價政策對傳 統壽險保單銷售的促進作用應該更為明顯,而對分紅等理財型產品的銷售拉動較為有限。但無論如何,壽險費率改革一旦推出,可以形成事件性的銷售契機,有助于傳統型產品的普及和滲透。

銀行存款利率浮動改革之後,銀行業的反應是,大型銀行穩住定價水平,中小型銀行則用盡上浮空間。

壽險業內人士分析,如果啓動費率改革,政策的展開和效果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來觀察,畢竟壽險公司的負債期限很長,一些大型保險公司可能先維持較為保守的定價政策,觀望之後再做應對。

國信證券分析師邵子欽指出,費率改革不僅影響新單銷售,還要影響退保率及續單的數量。比如定價利率市場化可能引發存量傳統險客戶退保。

雖然退保有一定的退保成本,但保單持有人只需算一算總賬,便可做出是否退保的決策。近幾年剛剛售出的保單可能遭遇較大退保衝擊。

在投資端,連續數年低於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險資平均收益率也讓人分外擔心。

一家大型壽險資管公司的人員分析,如果提高預定利率,投資壓力必然會轉移到投資端。首先可以做的是將原來非常嚴格的債券投資標準降低一些,多配置一些較高收益的債券,另外還要加大對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等資產的配置力度。

“大公司的投資渠道都已經放開,但絕大多數中小保險公司的投資渠道仍然受限,預定利率提高,保單利潤下降,小型保險公司的投資壓力更大。 ”一家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說。

保險業大考

壽險費率調整,對整個保險業來說都是一次大考。14年過去了,但很多保險業者對當年利差損的慘狀記憶猶新。

1995年以前,保險行業的費率監管制度尚未建立,產品由保險公司自由定價。為搶佔保費規模,國壽、平安、太保等公司銷售了大量的高利率保單。

當時保險資金只能投資于銀行存款、政府及金融債券,後被允許進入同業拆借市場,壽險收益率始終與銀行利率綑綁。

1999年之前央行連續八次降息,各大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率達不到保單資金成本的要求,出現了嚴重的利差損。終於在1999年6月10日央行又一次降息當天,保監會下發《緊急通知》 ,規定壽險保單預定利率不超過年複利2.5%的上限。2000年至2004年間,保險業整體投資回報僅為3% 左右,但由於預定利率只有2.5%,壽險公司並沒有新的利差損形成。

正因如此,預定利率2.5%被一些保險業者視為行業的保護傘,但非市場化的定價機制,也給壽險業的發展帶來了困擾。

2008年之前,中國經濟迎來一輪加息周期,便出現了預定利率太低影響壽險銷售之說。而如今雖然銀行存款的利率水平不高,但由於影子銀行等利率市場化工具,理財產品的投資收益率飆漲,壽險產品在營銷與投資的雙重壓力下,在新一輪財富管理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而今放開預定利率,會不會令壽險業重蹈1999年的覆轍?

根據2008年保監會在天津推行補充養老險費率改革的經驗,為避免惡性競爭帶來的償付能力不足問題,保監會通過對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的監管來控制風險。

評估利率是計算法定責任準備金的依據。如預定利率高于評估利率,則表示保險公司收取的費率不能滿足法定責任準備金提取的相關標準,由此形成的財務缺口,需要保險公司用自有資本承擔,銷售越多、財務壓力越大,而且壓力會集中體現在保單前期。

3.5%的評估利率,是保監會根據不同期限國債的到期收益率計算得出。而在此次的徵求意見稿中,3.5%再次成為評估利率的基準。

此外,保險公司能否化解投資壓力並控制風險,也是此次改革的看點。

多名保險公司內部人士表示,要順利推行壽險費率改革,首先要解決保險業的生存問題,增強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保監會密集出台一系列保險投資新政,放開了保險資金能投資的品種和市場,簡化或取消審批程序。

行業整體風險之外,市場退出機制也是保險業者關注的問題。

華創證券分析師高利指出: “一些不能很好地權衡負債成本和資產風險偏好的公司可能最終走向破產, 其中不乏一些大型公司。壽險行業的並購重組可能也由此開啓,相應的市場退出機制建設也必須跟上。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