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講演錄——經濟雜談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dma.html看大家討論中國經濟下行及債務風險,以及美國QE和美元指數,很熱鬧。不過不要被有些說法給嚇壞了,都是基本情況沒有搞清楚就下結論了。
一、黃金
黃金的大幅下跌,其實就是在G4 一輪的QE之後,通脹預期並沒有出現。沒有通脹預期,會導致實體經濟沒有增加未來經濟活動的打算,因此實體經濟仍然在繼續2008年以來的去槓桿化進程。
二、美國經濟
(一)切入點
這個其實從消費者信用擴張情況,就看得出來效果如何。因為沒有消費者的信用擴張,就不可能有生產企業的投資擴張。
現在大家都非常關注的就業數據,尤其是美國的非農。但是,容易犯的錯誤之一,就是只關注量而不關注質。就是說,你削減的是10萬美元一年的工作崗位,新增的是2萬美元的就業崗位。這個就是歐洲所謂的制度改革思路,因為歐洲不少社會法律限制了企業的用工自由——不讓你辭退10 萬歐元的工人,請回2萬歐元的工人,導致體制僵化、成本高企。
在中國,這個叫做大學生失業與農民工短缺。那麼所說的發展方向,就是要創造出工資收入不斷提高的工作崗位,或者叫做產業轉型升級。
因為現代經濟是需求拉動經濟,你要有需求,就必須有消費。但是對整個社會來說,大家要消費,必須可以消費得起。這個消費得起,來源於你有足夠的收入來支持你的消費。
所謂足夠的收入,一個就是你的工資剔除了通脹因素之後,也是越來越高。
估計這個難度會比較大。舉一個身邊的例子。美國硅谷的軟件工程師應該算是工資比較高的,但是基本上大家的工資,在10年來,都沒有啥增長。其他的工種可想而知。
那麼另一個收入就是投資或者財產收入。簡單來說,就是吹房地產和股市的泡泡,然後讓大家從這個泡泡中間,拿錢出去花。
當然條件就是你必須在這個泡泡的場子裡面,才有機會。而美國不少的人,尤其是收入比較低的中產階級,是不在場內的。結果就是央行的QE,全部去了賭場——你把各種金融衍生品看做賭場的各類籌碼就明白了。大家就在賭場裡面不斷地交換籌碼,但並沒有對賭場外面的實體經濟產生任何正面意義。
(二)QE 與通脹
其實美聯儲現在的放水方式,只是把錢給了金融機構和對沖基金而已,所以他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都大幅提高,比如去年美國的法拉利和蘭博基尼的銷售,都創下歷史新高。
但是要我說,還不如把所有的學生貸款給買下來然後豁免掉,對經濟的刺激更大。不過這樣的做法,是有利於小白,也就是未來的精英而不是老人精英,所以肯定是經濟學家們要大力反對的了。
當初對QE 的爭論,就是反對一方怕通脹失控。後來沒有出現通脹,支持一方就說:你看,你2了吧!當然,也正因為沒出現通脹,那麼反對支持一方也說:那麼你QE 幹嘛?
三 中國經濟
看中國經濟,很多人都只看到中國經濟的一面,就是出口業。這個可以看成一個所謂兩頭在外的循環系統。一方面,就是提供能源的中東和非洲的同學、提供原材料的澳洲、加拿大、非洲和南美同學,另一方面,就是提供品牌和設備的日本、德國和美國同學,都在這個循環中受益。
那麼中國提供的主要就是人力資源,和自己的完整的產業鏈。
但是中國有另一個經濟的一面,很多人忘記,就是中國自己本身的大規模的基礎建設,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很多的需求。
如果看一下北京奧運會,你就看到許多的基礎設施是在以奧運會的成本方式來借花獻佛了,那麼很多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其實是靠出口的借花獻佛來完成了。
那麼這個借花,靠的是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和歐洲的消費者信用擴張,當然結果就是人家玩到2008 年,就把自己給玩爆了。
某種程度上,為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就必須靠自己來玩這個。
比如說,三公消費,老百姓意見很大。但是三公不消費了,許多酒樓餐館意見就更大了。如果真可以搞政府機構精簡,消除鋪張浪費,那麼就可以如何把這些資源派發到老百姓手裡,來填補這個消費空缺。
當然最大的可能,還是公務員們,就只好去吃企業的酒宴來作為替代了。
所以大家看到城鎮化建設,為什麼吸引全世界的眼球,就是有這個巨大需求的原因在裡面。
如果將來中國有20 個城市,好像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有100 個城市,好像現在的杭州和蘇州,有1000個城市,好像現在的福州和西安,那麼全世界的經濟體,都會笑得晚上睡覺睡不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