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會在OLED這一局輸給LG嗎? 劉步塵
http://xueqiu.com/5296621426/23735707據4月11日外媒報導,三星公司(Samsung Display)疑似竊取LG公司OLED顯示技術。4月9日,首爾地方警察局搜查了三星總部等4處辦公地點,但並未搜出三星具體犯案證據。三星回應稱,其擁有全球絕大多數OLED技術,沒有理由從其他企業竊取;LG發言人則表示,最新的調查與大尺寸OLED電視面板技術有關。
4月12日,事件峰迴路轉。據三星總部提供的最新消息,韓國警方已排除三星竊取LG OLED技術的嫌疑。相反,三星認為LG存在竊取三星技術的行為,「不排除採取相關措施並將其指控」。三星發言人強調,公司掌握全球98%的OLED技術,不會竊取別人的技術。
這已不是兩大彩電巨頭第一次為OLED交鋒。去年9月,LG對三星OLED技術提起專利訴訟;當年11月,三星做出反擊。韓國政府甚至於去年逮捕了11位涉嫌竊取三星OLED面板技術的研發人員,其中6名曾在LG公司工作過。不過至今年2月,在韓國政府斡旋下,雙方就專利訴訟進行了第一輪和解。
有人說這是兩大巨頭「聯手做局OLED」,我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作為直接競爭對手,很難想像三星、LG坐下來密謀是什麼樣子,雖然兩大巨頭你來我往的訴訟,客觀上起到了宣傳造勢的作用,讓OLED越來越像三星和LG兩家企業的專屬遊戲。
業界傾向認為,在OLED這一局,韓系企業一開始就佔據了市場高地。一個看得見的事實是,作為OLED發明者的日本彩電企業,在市場化方面已經落後韓系企業不少。
兩大彩電巨頭為OLED大打出手,從一個側面折射出OLED對於彩電企業的意義。
OLED即「有機發光二極體」,屬於新型顯示技術。據測算,OLED畫質比LED好20%。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OLED屬於柔性顯示技術,利用該技術的電視產品可以實現彎曲、摺疊,從而大大突破電視產品的存在形態,讓彩電市場一下子擴容好幾倍。
在有遠見的彩電企業眼裡,OLED取代LCD是大勢所趨。今天OLED的市場處境,與2003年時的LCD相仿。那時,CRT電視如日中天,面對剛剛興起的LCD,中國彩電企業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CRT的好日子還長著呢」,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隨後幾年,LCD以年均25%的速度遞增,至2009年即全面超越CRT電視。CRT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目前,全球OLED格局是,韓系一馬當先,日繫緊隨其後,中國幾無作為。
為何韓系企業如此積極地推廣OLED?
首先,作為全球彩電的冠、亞軍,在三星、LG潛意識裡,未來全球彩電的老大仍然非它們莫屬,要想延續LCD時代的奇蹟,它們必須比別人更高調。
其次,巨大的經營業績落差,讓LG改朝換代的心情更為迫切。數據顯示,2012年三星電子淨盈利超過150億美元,而LG電子經營利潤僅為11.2億美元,不及三星電子十分之一。而此前的2010、2011兩年,LG甚至是虧損的。
三星的心態比較微妙。
2013年初,三星曾聲稱將於今年3、4月份在中國發佈OLED,但是,至3月中旬「中國三星論壇」召開,三星隻字未提OLED。在3月下旬的上海家博會上,三星仍未展示其OLED產品。LG不同,在上海家博會正式展出OLED產品;在韓國與英國,LG OLED電視已上市銷售。
總體看,在OLED市場化方面,LG已經走在三星前面。
業界分析認為,三星OLED之所以引而不發,有其深刻用意。首先,作為全球彩電老大,三星是LCD的最大受益者,當然希望LCD時代延伸得越長越好。LG則不同,雖然是全球彩電老二,但銷量及品牌影響力與三星相距甚遠。因此,OLED承載了LG超越三星的夢想,因此出手利落得多,也更有力度。
當然,三星不會對LG等閒視之,更不會聽之任之,它需要做的是把握好節奏,在合適的時間推出合適的產品。因此,不排除三星在今年某個人們意想不到的時間突然推出OLED的可能。但是話說回來,誰敢保證雄心勃勃的LG一定會把「第一個向中國投放OLED企業」的桂冠讓給三星呢?
較量剛剛開始,我們尚無法做出最後的結論。實際上,三星早已給自己貼上了「OLED王者」的標籤,這是三星LCD霸主意識的延續,還有,三星在OLED的技術與產品儲備上,確實不可小覷。
媒體報導稱,今年LG 將增加投資7063億韓元(約合40.6億人民幣)建設一條8.5代OLED面板生產線,月產能約2萬6千片,2014年上半年實現量產。三星也不甘落後,計劃2013年對OLED的投入比2012年多40%。
不論圍繞OLED的官司誰贏誰輸,有一點可以肯定:將加速OLED時代到來。訴訟的過程,本身就是對消費者關於OLED的科普。
遺憾的是,當三星、LG為OLED不惜打得頭破血流的時候,中國彩電企業有意無意地扮演了「旁觀者」角色。
這是有原因的,目前在OLED上有一定技術積累的中國彩電企業僅有長虹,但距離規模化生產大屏幕OLED還有不小差距。此情此景,不免讓人為中國彩電企業捏一把汗。
(IT時代週刊劉步塵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