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實體書店如何活

2013-03-25  NCW
 
 

 

一些不信“實體書店必死”的人,正在用自己的各種方式和定位,在電商衝擊中

尋找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

◎ 本刊記者 王姍姍 文wangshanshan.blog.caixin.com 3月中旬,剛宣佈完2012年全年淨虧損4.4億元的當當網,旋即推出新一季大促銷——“40萬種圖書全場五折封頂” 。各家電商隨之迅速跟進,新一輪圖書界價格大戰由此引燃。

一位電商公司內部人士對財新記者透露, “這麼賣書其實根本不掙錢” ,這都是“賠本賺吆喝” ,目的是吸引客流,抬升網站人氣,促進其他品類的銷售。

而泷多電商近年來慣用甩賣圖書賺取流量的後果之一,是令本在夾縫中生存維艱的線下實體圖書零售渠道,遭遇一波強過一波的衝擊。

中國出版協會於今年年初發佈了《2012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 。報告顯示,去年全國圖書零售市場總體銷售規模約460億元,其中網絡銷售規模達到130億元,占28.26%。地面實體圖書 零售渠道于2012年首次出現了同比負增長,增長幅度為-1.05%。

“如何拯救書店”在過去幾年都是全球性的熱門話題。細分來看,中國各類實體書店中,國有性質的新華書店依靠著教輔類書籍的全國獨家經銷權,尚能維持;而日子最難過的是各種民營獨 立書店。

不過,也有人不信 “實體書店必死”的論斷。總部在新加坡的連鎖書店品牌PAGEONE,在北京的第三家店于春節期間正式開業,新店選址在北京朝陽區三里屯人氣最旺的商圈,營業面積達1200平方米,直接挑戰北京最頂尖的租金水平。

“每個書店有其各自的生存之道。

幸福的書店都是一樣,不幸的書店則各有各的不幸。 ”另一家立足北京近20年的獨立書店萬聖書園(下稱萬聖)創始人劉蘇里對財新記者說。

在他看來,那些經營不善的實體書店,首先應該尋找自己的內部問題,而非一味簡單地指責電商的衝擊,以及變化的外部消費環境。

選書這活兒

劉蘇里和當當網的創始人李國慶相識多年,二人既是“冤家” ,也是好友。他曾公開指責李國慶破壞圖書零售行業的規矩,而李國慶索性也躲了他好幾年。

“ (李國慶)他還算穿了鞋,但後來進來 了一個光腳的——劉強東(京東商城CEO)!”聲如洪鐘的劉蘇里,講話直來直去,個性中融合了文化人的孤傲和生意人的務實。

網絡購書在近三四年中勢不可擋,劉蘇里對財新記者稱,他現在已經不太在意那些網絡書店的存在了,而專注于選好自己的書。萬聖在過去七八年居然生意一直穩定,實際上並未受到網絡書 店太大的衝擊。

除了出差和極個別的應酬,劉蘇里每天下午都會到店里,他把自己的辦公室直接設在採購部,和店里三個主力採購員一起工作。 “每年全國會出大約42 萬種圖書,平均每天有多少種?書店難做就在這兒……”劉蘇里將自己20年做書店的經驗全歸於 “選書”這活兒。

萬聖的定位是學術思想類專業獨立書店。店里85% 到90% 是學術著作,涉及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法律等等。

劉蘇里從不以暢銷為標準來選書,他把選書當作產品,萬聖的核心競爭力就在“產品”線的建設——諸如 “日韓東北亞研究” “中日關係” “中美關係” “自由民主憲政” “西方思潮舉要”等,每個細分話題都是一個產品線,而每本書相當于產品的零部件。而劉蘇里選書的惟一標準就是考慮所謂產品的“完整性”——顧客為一個研究課題或思考的主題跑到萬聖,為的就是在這裡能看到相關領域“最全的書” 。

不賣暢銷書,這讓萬聖避開了與網絡書店正面的價格競爭。但不以暢銷為 標準選書,也讓萬聖每年“一本不賣”和 “只賣一本”的書的比例接近整體品種存量的40%。

劉蘇里說,這正是他想要的結果,“只要符合保留品種的書,不管能否賣得動,萬聖都要進。暫時的賣不動書,是為了日後更好地賣掉這些書。 ”他認為,如果沒有每年約40% 的 “沉積品種”作保證,剩下每年60% 的品種也不會好賣。

縱然像當當網這樣擁有數十萬圖書 的線上書店,一種書一旦售完,通常顧不過來續添。這時,躲在萬聖庫房里那些 “裝睡”的書,便會搖身一變,變成人們苦苦尋找的寶貝,甚至萬聖還會幫那些個別讀者尋找更偏門的書。萬聖的顧客,多是如此“慕名”找來,從此嘆服萬聖的專業化程度,並成為忠實的回頭客。萬聖的平均購買率大約在85%,而平均客單價達到200多元,劉蘇里說這個數字是很多書店的5倍。

PAGEONE 同樣奉行差異化選書 之道。該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劉貴告訴財 新記者,其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四家門店中,60% - 70% 是進口圖書,其中英文書和繁體書的比例是9 ︰ 1。從圖書 的內容上看,藝術設計和時尚生活類進口圖書,是這家書店“人無我有”的最大特色。

PAGEONE 的選書直接由設立在香港的採購部負責完成,眼光更加國際化,而這兩類圖書通常都會配有大量的圖片,單價都在幾百元甚至上千元——這兩點巧妙地幫助 PAGEONE 這樣的實體書店屏蔽了來自數字出版以及網絡書店的衝擊。

選址的要訣

外界普遍認為,萬聖之所以有機會做到今天,除了劉蘇里的執著和專注,另一個正確的策略在於它的選址——在北京海澱區中關村學院匯集之地,擁有最好的讀書氛圍。2012年冬天,萬聖書園被迫第四次搬址,新店仍不舍成府路,與老店相隔不過200米。新店經營面積不到600平方米,大約有五六萬種圖書,擁有這個規模的民營書店在北京不超過十家。

“我旁若無人地在馬路上丈量,一路向東走,總共198步。但後來卻有書友在微博上發帖糾正我的步子邁得太大了!”劉蘇里笑著說。新店搬家時,一些書友聞訊主動跑來給書店做義工,連李國慶也派了二十幾個配送員來萬聖幫忙。新店的房東北大方正資源集團,按劉蘇里的話形容,是 “與萬聖心有戚戚焉” ,開出的租金價格只比十年前的水平略高一點,且一簽就是六年,六年後萬聖還享有“優先續約權” 。劉蘇里終於可以踏實地過上一段。

“鐵打的校園,流水的少年” ,劉蘇里覺得,對於周邊的八大院校,萬聖是很多人學生時代的記憶。 “他們不太買,不光是白看,有時候還會抄小條。現在更極致的還有用手機掃二維碼然後去網上比價,我都不太懂這技術……”但劉蘇里從不責怪這些窮學生,甚至告誡店員 “不能對他們有任何表示” ,久而久之,這些學生跟書店之間培養了感情,成為日後回頭客的主力人群。

而 PAGEONE 在 選 址 上 明 顯 偏愛中高端繁華商圈,客流特徵中還要擁有足夠多的閱讀英語的人口。此外,租期也至少要五年以上才敢進駐。北京三里屯是他們綜合條件後的選擇。

PAGEONE在中國大陸的另四家店分別坐落于杭州萬象城、北京國貿三期和望京的頤堤港。PAGEONE 的業務主要分佈在中國和東南亞地區,其中生意最好的是中國香港的三家大店以及六家機場店,保持多年的盈利。

劉貴2004年年底入職 PAGEONE 後,主要任務除了要負責在中國的圖書 出版和銷售,第二件大事就是選址開店。但他當時沒有預料到選址之難,這一找就花了六年。第一家 PAGEONE 內地門店于2010年6月落地于杭州萬象城,但後來觀察該商圈的客流並不盡如人意。

“我們必須找到租金可以承受,而區域、購物中心也是適合我們的地方。

租金成本一直控制在40% - 50%,而其他書店可能會達到50% 以上。 ” 劉貴說,和地產商的談判並不容易,但一旦獲得理解,PAGEONE 往往能拿到比同一購物中心別的租戶更為優惠的價格。

PAGEONE 目前內地四家門店中經營業績最好的是2011年4月開業的北京國貿三期店,運營了一年半後即實現單店盈利。國貿店的收入多來自于重複購買的會員客戶,他們購書的目的性很強,多數是設計師、美術專業學生或外國人,隨機顧客的比例不超過50%。

位於北京三里屯 Village 的旗艦店剛開業一個多月,但情況甚為理想。在周末客流高峰時,甚至有顧客“擁堵”在入口處,一天下來能完成600單生意。

而平日的單量也能保持在400單左右,國貿的生意都只有這裡的一半。

而書店最大的魅力是觸發隨機消費者的購書慾望。 “PAGEONE 每家店的裝修、設計,包括書架、圖書品類組合都不一樣,只有 LOGO 是一樣的。我們希望給顧客不同的購書體驗和感覺。 ”劉貴說。為迎合顧客 “休閒購物”的心態,PAGEONE 有意在三里屯店增大了生活方式和兒童類進口圖書的展示量,而它們果然成為店里最暢銷的品類。高端客群顯示出對價格因素的低彈性,PAGEONE的平均客單價基本能達到幾百元的高位。

有趣的是,PAGEONE 把成本的很大一部分都 “搏”在選址和裝修上,其他費用則精打細算到拮据的地步,比如整個中國區2012年的市場營銷費用還不到10萬元。 “我們肯定沒錢投線下廣告” ,劉貴靦腆地說。但他稱,即使預算拮据,PAGEONE 在店內也絕不會張貼任何一家出版社的產品海報,因為那會影響書店整個的美觀。

概念書店興起

在北京朝陽區 CBD 核心商圈——世貿天階, “隱藏”著一家名叫“時尚廊”的書店——它設在時尚大廈的二層,沒有在大廈外牆懸掛任何招牌,即使有路人從門前穿過,都不容易識別這裡有一家書店。

時尚廊的投資方——時尚集團,以及書店職業經理人許志強,似乎都不在意這樣的“低調” 。許志強早年在福建也經營過類似萬聖、走傳統學術路線的連鎖書店。他于2008年到北京開始接手時尚廊。

在許志強眼中,時尚廊是一家概念書店,他給這種新型書店起了一個名字叫 “後書店” 。他認為,實體書店務必要選擇 “概念化”的出路,才能讓顧客“被書店的品位所吸引” 。

“現在 LV 也開書店,第一家在巴黎,第二家在香港,第三家在台灣;愛馬仕也開了旗艦書店。 ”許志強告訴財 新記者。他認為,這些奢侈品零售商之所以熱衷于開書店,是想引導富裕人群“遇書而立” 。這些概念書店都走 “店中店”的形式,每間書店的規模大約只有50平方米到100平方米,選品則注重精裝本等高價書。

許志強稱,後書店是一種跨界嘗試——完成書店、活動以及美食的三者結合,從而實現 “顧客跟書之間的一種偶遇” 。這種書店最適合什麼樣的人來經營呢?許志強自我總結說:既要有對傳統書店的打理經驗,又要有文化、時尚活動以及美食的興趣,同時還要有一些人脈的資源。

時尚廊的書架集中在一進門的位置,以港台進口圖書和藝術設計類圖書 為品類特色。再往里走,書店將很大的空間留給了願意坐下來喝杯咖啡聊天的顧客。這裡的翻台率非常低,每天都會有不少客人抱著一本書或筆記本電腦,在這裡一待就是大半天。

與 PAGEONE 的定位相似,時尚廊也想抓住高端讀者。一次性完成3000 元以上購書額的顧客才有資格申請會員,目前書店總的會員數已達到數千人的規模。

不過,時尚廊開業五六年來一直都沒有盈利,因為每年僅房租投入就在300萬元以上,但投資方的心態很淡定。

第二家時尚廊很快會在北京朝陽區的798藝術區開業,營業面積高達2000平方米。

“為了文化事業,我們要做烈士。 ”許志強自稱這並非玩笑話。時尚廊自成立以來已經做了300多場文化活動,很多人都是因為參加活動才知道這家書店的存在。而書店的存在,也給這家以時尚為立意的投資方增添了無形的價值。

“台灣的誠品書店,做了15年才開始賺錢。投資人對書店的培育是有戰略考慮的。 ” 許志強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