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阿姆河斯坦恩仇錄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15.html
上一回拙文《韋小寶征服世界的秘密錦囊》中,話說當年彼得大帝(Пё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Рома́нов;1672 - 1725)臨死時受鹿鼎公啟迪留下一個征服全世界的錦囊,這個雄圖大計便是日後沙俄與西歐列強爭霸近數百年的大博奕(The Great Game)的藍圖。

View Larger Map
自擺脫了蒙古人的統治後,羅剎人逐步以莫斯科為中心建立了俄羅斯帝國。直至彼得大帝登極後,更積極西化令沙俄成為與西方列強平起平坐的強權。可是基於沒有不結冰的出海口,羅剎人無緣跟西方海洋強權進行一場世界性殖民運動。既然海路不通,彼得大帝便決定從陸路進軍東方,其一生中惟一一次東征目標便是位於阿姆河(Oxus)流域的希瓦汗國(Khanate of Khiva)。
 
阿姆河在中國古代稱為烏滸水、媯水,《元史》作暗木河,而《明史》作阿木河,其位置亦即是今天中亞眾斯坦(Stan即土地意思)國,包括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以及烏茲別克斯坦等。在蘇聯時代他們基本上在羅剎人殘酷的統治下渡過,後來藉「蘇東波」事件而脫離獨立。當年蘇俄在戰勝納粹德國後曾與美帝進行近半世紀的冷戰,吹噓其共產主義的優越性如何比西方民主的資本主義制度更進步,其實骨子裡只是依頼以原油為主的原材料和剝削衛星國以建立其超級帝國和掩飾其列寧式計劃經濟如何的破落。
根據《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1965年至2011年數據,原蘇聯原油產量由1965年每天5.33百萬桶上升至1991年的10.72百萬桶,年複合增長2.72%;期內佔全球生產比率由16.76%上升至1983年的22.85%後回落至1991年的16.44%。在筆者拙文《甘羅十二為相》中有關歷年原油價格的走勢,原油亦於1984年許跌至谷底,剛巧美國經濟復甦而蘇俄在阿富汗戰爭失利,令蘇聯陷入財困而種下日後蘇俄解體的厄運。
解體後的俄羅斯原油產量由1992年每天7.98百萬桶跌至1998年的每天6.11百萬桶才上升至2011年的10.28百萬桶,期內年複合增長1.34%;期內佔全球生產比率由12.14%下跌至1998年的8.32%後上升至2011年的12.30%。至於中亞眾斯坦國原油產量由1992年每天1.40百萬桶上升至2011年的2.54百萬桶,期內年複合增長3.18%;期內佔全球生產比率由2.13%上升至2011年的3.04%。即使俄羅斯和中亞眾斯坦國合併計算,2011年原油產量每天12.82百萬桶,佔全球生產比率由15.34%,可見當今羅剎人已經無復當年蘇聯國力矣。值得留意的是以2011年計,俄羅斯已知探明儲量佔世界5.30%,而可開採年份尚餘23.50年;中亞眾斯坦國中以哈薩克斯坦為主要產油國,其已知探明儲量約佔世界1.80%,而可開採年份尚餘44.70年。不管俄羅斯還是中亞眾斯坦國,原油輸出必須依賴陸路油管,因此俄羅斯這張僅餘二十多年的石油牌其實已經打不響,相反哈薩克斯坦與石油輸入大國中國的關係亦會因途經新疆的中哈油管的建立而愈來愈密切(這樣與新疆的地緣政治有何意義呢?)。
欣聞阿姆河流域盛產黃金和印度市場的潛力,彼得大帝派Prince Alexander Bekovich-Cherkassky率七千精銳哥薩克(Cossack)騎兵東征希瓦汗國,以圖打通往東亞和南亞之通道。希瓦汗國大汗明知來者不善,便以二萬五千人迎擊,雙方在希瓦城外對恃時,Bekovich-Cherkassky決定派代表議和通商,希瓦汗國大汗欣然接納並安排七千精銳哥薩克騎兵分駐五地以補充糧水。當Bekovich-Cherkassky安頓後,希瓦汗國大汗便派兵逐一圍而殲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