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16, 1979
封面文章 Remodeling the Executive for the Corporate Climb (打造形象好晉陞)
封面文章講的是,當今美國公司的管理人員在晉陞公司更高職位的競爭中,開始像政治家一樣僱傭「形象顧問」以及去看整形外科醫生。他們的目的是要讓自己從外表上看上去更加的年輕、有活力、有魅力。
封面文章意義不大。最有趣的的文章是這一篇 A Fresh Start-Again-for American Motors (美國汽車公司的新開始)
1954年, Nash-Kelvinator Corporation 和 Hudson Motor Car Company合併,組成了美國汽車公司(American Motors Corporation,簡稱AMC),以挑戰美國汽車行業的「三大」(通用、福特、克萊斯勒)。
不過實際上,AMC並沒有真的能夠撼動三大的統治地位,它成為了一家小公司,被戲稱為「生病的美國汽車公司」。
僅僅兩年前,AMC當時瀕臨破產。但這之後,Gerald C. Meyers為主席的新管理層接管了公司,他們砍掉了公司虧損的業務,加強了賺錢的吉普車業務。到1978年,AMC淨賺3700萬美元,收入26億美元。該公司最近的ROE達到了24.6%,甚至比通用汽車都高。
AMC實現了重生
(PS:1980年,AMC被雷諾收購;1987年,被克萊斯勒收購)。
July 30, 1979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Why the Oil Companies Are Coming Up Dry in Their Public Relations(石油公司公共關係的危機)
美國一直為能源問題感到困擾,所以,人們不禁要問:石油公司為解決能源問題做了什麼貢獻嗎?普遍的答案是:沒做太多貢獻。在公眾內部流行著對石油公司的厭惡與不信任,而石油公司則對公眾的厭惡不屑一顧。很多有理性的美國人開始認為,石油危機就是大型石油公司一手導演的,即使不是,石油危機也是對石油公司有利的。華盛頓的政治氛圍也是對石油公司充滿了敵視。
由於石油公司的傲慢態度,他們不但損害了國家了利益,也損害了他們自己。現在,即使是一流的公關行為也無法重新為石油公司贏回讚譽。
最近,有一些石油公司已經意識到問題,並且試圖改善他們的形象。然而,流行的印象仍然是,石油公司是不可溝通的。實際上也是如此,石油公司總是拒絕讓他的發言人接受電視台或其他媒體的邀請,即使接受採訪,石油公司的回應也是無聊的,不告訴實質性的信息。
有的媒體報導,石油公司把游輪停在離岸的地方,等待國內石油價格上漲。在加州,最近有留言說石油公司把石油傾倒進了沙漠中。
PS:1979年年初,伊朗的政權更迭,引發了第二次石油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