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3-03-10 例會 bruce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iubz.html

今天聽了中小板之後,頗感驚嘆,原來覺得和香港的小公司幾乎比, A股類似的小公司便宜一個數量級,所以A股小公司看的少。今天聽的很多中小市值的公司有如下特點:

1)一個s形狀的股價圖,股價很多高高在上,市盈率幾十倍到幾百倍之間。

2)大部分的ROE也不怎麼樣,且不同年份ROE方差很大。

3)很多公司的固定資產周轉率很低,但是看到的身邊幾個中小企業周轉率都是奇高無比的,難道上市公司的固定資產也是財富再分配的工具?

4)絕大部分公司的營業額還是成長的,但是似乎很多公司淨利潤並沒有同步增長。

 

下文是原來自己寫的東西,覺得幾乎沒什麼信息量,就沒貼到博客上。

 「股市開始被設立,是為了聚集社會資源進行擴大再生產。為了吸引這些資源,必須讓投資者有所回報。理論上,這種回報來自於企業自身的產出,就像我們投入力氣種下一棵果樹,幾年後可以收穫果子一樣;所以從投入到產出需要一個過程,正如等待果樹開花結果要經歷幾個春夏秋冬。然而當股市系統運行時,人性的急功近利起了主導作用,貪婪和恐懼交替進行,週而復始,從來沒有停止過。

人們的行為總是需要理由,股市裡大部分行為的理由就是貪婪和恐懼的群體精神分裂症而已。但是大部分人總是需要找到各種理由買入或者賣出,於是經濟週期、K線組合甚至裙子的長度等就成了他們判斷的理由。K線組合這一被散戶奉為至寶的東西純屬扯淡,也許某些時候K線似乎顯得有所預見性,這是因為所有的人都遵循這個規則的時候,這個規則可能短時間內顯得有效。

經濟週期作為買入賣出的依據似乎合乎邏輯,經濟不好了企業利潤下降,於是賣出,經濟好了企業利潤上升,於是買入。但是問題來了,經濟週期低估,各種成本都低,正是優秀企業擴大生產,優勝劣汰的時候,這時候企業可能需要融資,需要股東支持它的投資決策,但是當股價被賣出者打的很低的時候,優秀企業也融不到錢發展,或者憤怒的賬面虧損的股東不同意公司的擴大生產的決策。如果市場上只有一個人根據經濟週期買入賣出,這個人可能獲得超額收益,問題是市場上這些人實在太聰明了,他們很敏感,又不願意積累信息深入思考,當所有人都這樣做的時候,這些人並無法獲得超額收益。同時所有人都這樣的時候,往往讓低迷的經濟更加低迷,讓泡沫的經濟更加泡沫,其實不利於經濟發展。

無論是K線還是經濟週期或者其它因素,人們的這些正反饋行為造成了股市的劇烈波動,就形成了所謂牛市熊市。這就是第一個股市的獲利來源:波動。也是所有人能看到的並且喜歡的,因為它很快就有結果,因為這種波動給人造成狂喜或者痛苦,也許這也是人們需要的感覺吧,生活太平淡了總需要一些刺激,我一直覺得人類總有一種自我毀滅的傾向。肯定有人能夠通過順應這種波動賺錢,這也是市場上絕大部分散戶的理想了,問題是通過這種波動賺錢的不是這些散戶,而是那些操縱者和其他人。這個「其他人」原本沒想佔他們便宜,只是價格便宜了就買,最後的結果卻讓人驚訝。

這種波動帶來的利潤的確是從別人那裡無償拿來的,對社會來說並無意義,也不值得追求,但是對我這種早期一無所有的人來說,似乎是一個捷徑。但是追求波動會帶來很多問題,例如變成一個賭鬼,失去價值觀。人存在的價值不在於某個數值,我自己定位於一個旁觀者,我希望無拘無束、看得清楚。按照我的偶像的說法,就是想過一個小知識分子的農耕生活。想達到無拘束,需要一定的財務基礎的;想要看得清楚,需要不停的積累信息。

信璞工作室幫助我看到一個同時達成「無拘無束」和「看得清楚」的道路,那就是觀察各種組織和個人,尋找並參與其中的極其優秀者。這些組織充滿了各種精彩故事,有貪婪有掠奪有犯罪有不負責任,但是當我們在其中找到一些好的組織或者優秀的企業家的時候,當我們看到各種確定性和人的創造力的時候,那種感覺是美好的。我們也可以心安理得的享用它的股息和成長。這就是股市的第二個盈利來源:分享經濟發展好處。

兩個方法都可以獲利,第一個會讓別人變差,第二個不會讓別人變差。對於社會來說,觀察各種人和組織、尋找優秀者這件事本身更有意義。(完)」

 

我絕對相信中小市值公司裡有一些優秀的,值得長期投資的。但是總體上,現在中小市值公司是一個巨大的泡泡,它們提供了第一個股市的第一個盈利來源:「波動」。未來的問題是往哪波動的問題。

記錄兩個自己不懂的問題:

中小市值公司發展比大市值公司快嗎?

同樣估值水平下,購買中小市值公司比購買大市值公司收益高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