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黃金:危險的誘惑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2-07/100469817.html

  11月初,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聚集了國內外礦業巨頭。中國四大黃金企業——中國黃金集團、紫金礦業集團、山東黃金集團和山東招金集團悉數到場。會場上,四大黃金集團不約而同地談到一個話題——海外收購。

  「中國黃金堅持資源生命線不動搖的原則,不僅要注重現有礦山周邊的探礦,還要積極推進『走出去』戰略,參與境外併購,在非洲等地尋找資源,在全球範圍建立合作。」中國最大的黃金生產商中國黃金集團(下稱中金集團)副總經理宋鑫在會上表示。

  中國第二大黃金生產商紫金礦業的副董事長邱曉華也在會上表示,未來三到五年,將投入30億-50億美元用於海外資源開發,「歡迎國際上有意向的企業一起來分享我們的投資」。

  今年,中國黃金企業對海外黃金資產發起強烈攻勢。「一是基於增加黃金儲量,提高原材料自給率,提高產品利潤水平;二是對黃金價格預期看好。」中國黃金協會秘書長張炳南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說。但和多數中國企業海外收購資源一樣,中國黃金企業的海外「淘金」,面臨著很多難以預估的開採風險。

海外收購風起云湧

  今年下半年,中國黃金企業已經完成了兩起海外黃金資產併購。

  8月3日,紫金礦業通過下屬全資子公司金宇(香港)國際礦業有限公司,以場外要約的方式,成功收購澳大利亞諾頓金田超過50%股份,成為諾頓金田的絕對控股股東。

  這是中國企業海外收購在產大型黃金礦山的第一個成功案例。

  「紫金礦業海外投資起步於2005年,先後在俄羅斯、蒙古、塔吉克斯坦和澳大利亞有六個可研的礦山。」 紫金礦業國際部總經理李志林向財新記者透露,這些可研礦山的礦種以黃金為主,一般在前期介入股權,這樣比較便宜。紫金礦業一般選擇在鄰國資源豐富區域,或自己已有項目的地方進行收購。

  9月21日,山東黃金宣佈,以2.28億澳元收購澳大利亞主要黃金生產商福克斯礦產公司(Focus Minerals,下稱福克斯)51%的股份。

  「除了澳大利亞,我們也在看南美、巴西等地方的黃金項目。」山東黃金資本運營部一位負責人透露。

  同處山東省的另一家黃金企業——山東招金的一位副總經理,也向財新記者透露,目前公司正在澳大利亞洽談一個項目。

  最引人關注的,還是中金集團收購全球黃金巨頭加拿大巴裡克黃金(Barrick Gold,下稱巴裡克)非洲子公司的進展。有媒體披露,這樁收購可能涉資39億美元,目標是收購非洲巴裡克黃金公司(ABG)74%的股份。ABG目前在倫敦交易所上市。

  但宋鑫表示,目前和ABG仍處於盡職調查的初期接觸階段。

  中金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600489.SH,下稱中金黃金)一位高管也對財新記者強調,「能否收購成功還不好說,還要看我們盡職調查的報告,看是否值得收購。所以,目前外界所猜測的收購價格並不可靠。

爭奪礦產金的高利潤

  「近兩年全球經濟不景氣,一些國際黃金企業出現資金緊張、經營不佳的情況,給了中國企業海外收購的機會。」一位國際投行的採礦業分析師對財新記者表示。山東黃金收購的福克斯和中金集團正在洽談的巴裡克,正是遭遇經營困難才考慮出售。

  福克斯主席Don Taig曾對外表示,現有資金無法支撐公司整體項目運營及大規模開發,而山東黃金有意對公司的開採業務進行融資支持。

  2011年4月,巴裡克曾和中國五礦集團競購國際銅礦企業Equinox Minerals Limited Equinox,並以高出後者16%的價格和73億加元(約合76.5億美元)的總價得手。但巴裡克的經營自此出現問題。今年6月,巴裡克由於股價持續下跌解聘首席執行官安倫里根(Aaron Regent)。新任CEO索卡爾斯基(Jamie Sokalsky)上任後,巴裡克開始處理資產,準備出售多處非洲礦產,ABG就是其中之一。

  巴裡克的業績仍在持續惡化。根據第三季度財報,其淨收入為6.18億美元,折合每股62美分,同比大幅減少了55%。2011年同期,其淨收入為13.7億美元,合每股1.36美元。

  對金價仍有上漲的樂觀預期,是中國企業海外「淘金」的一個重要理由。一直在黃金市場唱多的國際投行高盛集團,在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表示,由於寬鬆貨幣政策及低息持續,金價升勢將持續至2015年,2013年-2015年金價分別漲至每盎司1811美元、1884美元及1922美元。

  巴裡克CEO 索卡爾斯基在業績發佈會上也表示,受全球寬鬆措施提振,金價有望在明年漲至2000美元/盎司。

  「賣方有出售的意願,只是讓中國買家多了一些選擇而已。」上述投行分析師表示,真正讓中國買家急於到海外爭奪黃金資源的原因,還是為了保證黃金儲量。據世界黃金協會報告數據,中國金礦儲量不及全球總量的5%,且礦業生產壽命較短。

   「海外收購是公司增加資源儲備的主要途徑,也是公司升級成為國際礦業公司目標的必然選擇。」李志林表示。自2007年以來,由於資源儲量及產量增長顯著放緩,紫金礦業的成長性受到市場質疑。紫金礦業內部為此達成一致意見,那就是公司已不能單純依靠原有礦山紫金山的擴產,而是必須依靠海外併購獲得更多的資源儲備。

  黃金產品主要包括礦產金和冶煉金。礦產金是公司自行開採金礦石冶煉成的標準金;冶煉金主要是公司外購粗金(合質金),經精煉後產生的標準金。

  礦產金和冶煉金,在毛利率水平上有相當大的差別。以山東黃金為例,2009年到2012年3月,礦產金的毛利率一直維持在55%-60%之間,而冶煉金的毛利率不到1%。「山東黃金其他非金業務,比如房地產開發,鐵、鉛鋅的採選,工程設計等,毛利率都不低。」上述山東黃金人士表示,比如房屋銷售毛利率達到20%以上,其他的毛利率在40%以上,「但我們整體毛利率還不到15%,主要是冶煉金這一塊拖後腿。」

  冶煉金拉低公司整體毛利率是整個行業的普遍現象。以中金集團為例,其礦產金毛利率達53%;冶煉金毛利率處於行業較高水平,達3%;但黃金產品整體毛利率不到9%。「主要是我們近幾年加大了黃金冶煉規模,也就是加大了冶煉金這塊業務,外購黃金的數量日益提升,降低了黃金產品的平均毛利率。冶煉金業務就像一塊雞肋,但又不得不做。」上述中金黃金人士表示,「當然也有我們的老國企背景、人員負擔較重等歷史原因,導致毛利率偏低。」

  冶煉金毛利率低,但黃金企業又不得不擴大此項業務。原因何在?「冶煉金主要是消化公司的剩餘產能。另外,還可以增加產量,保持市場地位。」上述山東黃金人士解釋稱。所以,對於中國黃金企業來說,國內資源所支撐的成長性已經到達瓶頸狀態,要想加大採礦業務,提升利潤水平,必須走出去收購更多的礦產金資源。

  2009年-2011年,山東黃金的礦石自給率分別為19.14%、20.02%和21.79%,自給率較低,尚有80%左右的粗金需要對外採購。「有了黃金資源,公司原材料的自給率上升,礦產金增加,公司的整體毛利率就會得到大幅提升。」山東黃金上述人士稱,「由於紫金礦業有較高的原料自給率,它的整體毛利率水平遙遙領先我們其他幾家。」

  根據中國黃金協會的統計,中金集團、紫金礦業、山東黃金以及山東招金的原材料自給率分別為25.42%、33.21%、21.79%和20.94%;公司的整體毛利率分別為10.35%、29.79%、13.64%和16.88%。

  「礦產金的高利潤才是中國黃金企業不惜代價,走出去爭奪資源的真正動力。」上述投行分析師表示。

危險的黃金

  一直受中國企業熱烈追捧的海外鐵礦石資源,很多項目都因為基礎設施、成本等各種問題正遭遇著不能順利投產的尷尬。「基礎設施對黃金項目的影響不會很大。」上述分析師稱,因為鐵礦石需要建鐵路、港口,成本較高;黃金產量小,用公路運輸即可。「但成本風險仍是黃金海外項目的一個重要風險。」

  以山東黃金收購福克斯為例。福克斯目前開採成本偏高,現金成本約為 1200元/盎司,全部成本接近 1400元/盎司。「我們收購後,將通過簽訂新的能源合約、減小開採深度等方式來實現成本控制。」山東黃金上述人士表示。

  目前,中金集團正在洽談的非洲巴裡克黃金,有部分礦產由於坦桑尼亞的供電問題,一直難以達到生產目標和控制成本。

  但在紫金礦業看來,成本控制已經不是問題。「2011年,我們的黃金總現金成本為399美元/盎司,領先於巴裡克黃金。」李志林表示,到目前為止,紫金礦業在股權收購、擴建和資本性投入上的總支出大概有10億美元,但收購資產的保守估值超過15億美元。

  在李志林看來,目前海外收購的最大問題是,「不發達國家的收購代價低、資源好,但是風險也大;歐洲、加拿大雖然資源好,但收購代價非常大。」

  紫金礦業在吉爾吉斯斯坦的項目就遇到了停工風險。10月21日,紫金礦業子公司吉爾吉斯斯坦奧同克公司旗下的左岸金礦,中國公司的一台挖掘機在作業時撞死了當地居民的一匹馬,並撞倒馬上的騎手。雖然騎手並未受傷,但此事引發當地居民與中國工人發生爭吵鬥毆,導致項目暫停施工。直到11月12日,糾紛才得以解決。

  左岸金礦是吉爾吉斯斯坦最大的金礦之一。2011年9月,紫金礦業通過子公司收購了奧同克公司60%股份。「在吉爾吉斯斯坦,政治風險比較高。」一位考察過中亞地區礦業的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地政府很難打交道,礦業開採許可隨時有可能被吊銷。

  在張炳南看來,中國黃金企業去海外收購,仍有好的資源機會。「黃金資源的分佈和鐵礦石不同,鐵礦石好的資源分佈比較集中,而金礦分佈相對較廣、較分散。世界黃金礦業巨頭對黃金資源的掌握也沒有達到壟斷的程度。」

  目前世界黃金儲量主要分佈在南非、俄羅斯、中國、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美國等幾十個國家。世界十大黃金礦業公司已探明儲量在2.5萬噸左右,佔全球總量的25%。不過,張炳南表示,經過多年開發,目前埋藏淺、品位高的礦越來越少,比如南非就已經轉向深度開採,成本有所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0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