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前政府調降奶粉進口關稅,但奶粉卻未降價,業者因此遭到抨擊。其實,若明瞭「租值」的概念,就不會有此誤解。 一罐奶粉進口到台灣,就不能再進口到其他地方去,台灣消費者若想得到這罐奶粉,必須和別處的消費者競爭。同樣的,進口商想把一罐奶粉進口到台灣,也必須和想把這罐奶粉進口到別處去的進口商競爭,這就是「買方與買方競爭,賣方與賣方競爭」的道理。 表面上看,不同地方進口商賺的報酬不一樣,但這種不一樣只是反映奶粉進口到不同地方時,所負擔的運輸、庫藏等成本並不同而已。假如把奶粉運來台灣的進口商,在扣除相關運輸等成本,賺的比把奶粉運到別處多,那其他進口商會搶著把奶粉運來台灣賣,在更多進口商參與下,壓低奶粉進口到台灣的報酬,一直到此報酬和把奶粉運到別處看齊為止。 台灣對奶粉進口課徵關稅,並沒有改變生產奶粉的技術、進口奶粉的運輸、庫藏條件,也沒有改變消費者對奶粉的偏好,因此,全世界對奶粉的供應和需求,並未因台灣對奶粉課關稅而有變化。這個由全球消費者與供應者共同決定的奶粉價格,也不會因此改變。 但台灣政府對奶粉課徵進口關稅,卻使台灣奶粉進口商面臨一個新局限,那就是他賺的報酬,必須能在吸收關稅後,還能和把奶粉運到其他地方去的進口商看齊。例如,扣除相關成本後,台灣進口商一罐奶粉賺十元,這十元也是別家廠商把奶粉運到別地所賺的錢。現在台灣對奶粉課關稅,假設轉嫁到進口商身上是每罐兩元,則進口商要把奶粉運來台灣,他必須每罐奶粉至少要賺十二元。 那些每罐賺不到十二元的邊際廠商,在競爭下會退出市場,因為課關稅後他們的報酬,已低於其他同行的報酬。每罐能賺超過十二元的廠商則是「邊際內廠商」,他們或許是經營能力較好,或使用生產力較高的要素,在負擔關稅後,他們賺的報酬仍足以在競爭下生存。 現在台灣政府把關稅降低,因為全世界對奶粉的供、需條件仍沒有變化,奶粉價格也沒有變動。但台灣的奶粉進口商,他們賺的比關稅未降前多了,這個多賺的部分,不是進口商的利潤,而是「租值」。而「租值」的定義,乃是「不影響供應的收入」。 也就是說,課了關稅後,進口商仍持續供應奶粉,因此原本關稅課掉的,其實是進口奶粉商的「租值」。關稅下降後,邊際內廠商回收租值,原本被關稅淘汰的邊際廠商,也會開始參與進口奶粉到台灣的競爭,這就擴大台灣消費者的選擇範圍。從「租值」的角度觀察此現象,就不會對奶粉進口商不降價如此憤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