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奢侈品教父被「窮追不捨」

http://www.infzm.com/content/82940

LV(路易·威登)等奢侈品牌被全球尤其是中國消費者的頂禮膜拜,將伯納德推上全球第四大富豪的寶座;但其神話正在褪色,亞洲市場增長正在放緩,法國政府「劫富稅」等政策更讓他焦頭爛額。

法國政府繼續向富人群體「開炮」。據2012年11月8日法國財經媒體《回聲報》(Lesechos)報導,法國將對向境外分支機構轉移資產或企圖將總部遷離法國的本國公司徵收「離境稅」。

兩個月前,法國首富、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路威酩軒(LVMH)的控股股東(持股47.5%)兼CEO伯納德·阿爾諾(Bernard Arnault,簡稱伯納德)申請加入比利時國籍的消息,就像中國富豪們移民歐美所引發的強烈關注一樣,在法國國內掀起軒然大波。

這一事件的導火索,是法國新總統奧朗德兌現大選前的承諾,出台包括「富人稅」在內的一系列稅收政策,這導致富人們紛紛「逃亡」。一些大企業也因此開始「轉移」高管。

伯納德在2012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的財富為410億美元(約2550億元人民幣),排名第四,僅次於墨西哥電信大亨卡洛斯(約4300億元人民幣)、美國巨富比爾·蓋茨(約3800億元人民幣)和巴菲特(約2750億元人民幣)。

路威酩軒一位內部員工不無驕傲地對南方週末記者稱,在膜拜消費的人眼中,那個各種皮具上出現的字母L和V的交叉圖案,是法國時尚文化和生活樂趣的象徵,而伯納德幾乎成為「代表法國文化及價值觀的形象大使」。

但如今,這位「大使」不得不「拋棄」法國,儘管他聲稱自己以後仍將「在法國境內定居」。

從「富人稅」到「離境稅」

由於比利時國籍並不是在該國進行投資的必要條件,路威酩軒在比利時也只有一個製革廠,外界懷疑伯納德的這一舉措或出於避稅甚至轉移資產的目的。

法國總統、社會黨領袖奧朗德在參加2012年大選前,主張對法國人年薪收入當中超出100萬歐元(約790萬元人民幣)的部分,徵收75%的所得稅。他贏得大選後便開始兌現承諾,在首次內閣會議中帶領新部長主動減薪30%,並簽署「廉政道德規章」。

這被稱為「富人稅」或「劫富稅」,在法國政府於2012年9月28日公佈的2013年財政預算草案中得到確認。

這一舉措無疑令法國大企業和富人對未來產生悲觀預期,「首富先生」伯納德迅速做出反應,申請移民比利時。

對此,法國《解放報》在頭版以「滾蛋吧,富有的混球!」為題指責伯納德,稱他是「最富階層利己主義」的典型代表。

這使得法國國內對稅收、企業家精神、愛國主義、社會黨政府的經濟政策以及法國海外形象等話題的討論進一步升溫。

路威酩軒一直是批評社會黨稅收政策最強烈的法國公司之一。作為一家跨國公司,其集團高管皆為外來人才,而新稅收計劃導致引進頂尖海外人才的難度大大增加。

在巴黎,一些來自國外的職業經理人紛紛提出申請,希望被調離法國。

世界最大的化妝品生產企業之一的法國歐萊雅公司CEO阿貢 (Jean Paul Agon))說,如果政府執意推行針對富人的75%邊際所得稅率,法國將「幾乎不可能」聘用頂尖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有16位法國企業高管和投資大亨向政府請願,希望增加富人稅收,以示「在經濟艱難時刻對國家的支持」,這其中便有阿貢以及持有歐萊雅三成股權的法國女首富貝當古(Liliane Bettencourt)。

但他們沒想到新總統會這麼「狠」,於是又站出來成為反對者。

但伯納德申請加入比利時國籍的做法,被一些人認為是在「叛國」。奧朗德說:「他應該反省申請其他國家的國籍意味著什麼,因為我們為作為一名法國人感到自豪。」法國財長皮埃爾·莫斯科維奇也稱,「伯納德未能起到表率作用」。

「我目前是,以後也仍將繼續在法國境內定居。」伯納德強調自己將保留法國國籍並在法國納稅,但他也承認,擁有法國與比利時的雙重國籍後,自己能夠通過旗下私人投資工具「擴大在比利時的投資」。

由於比利時國籍並不是在該國進行投資的必要條件,路威酩軒在比利時也只有一個製革廠,外界懷疑伯納德的這一舉措或出於避稅甚至轉移資產的目的。

伯納德曾於1981年法國上一屆社會黨總統實施國有化的任期內移居美國。三年後,直到政府改為私有化政策,他才回國。

他有過兩段婚姻,共有五名子女,外界猜測他看重的或是比利時較為有利的遺產稅法規。還可能在計劃與其老朋友以及商業夥伴的比利時投資公司合作。

《福布斯》雜誌稱,目前伯納德無疑正在醞釀某項計劃,因為他奉行神秘而又堅定的商業經營模式——很多人甚至用「冷酷無情」加以形容,不過正是這種模式使他成為了超級富豪。

但奧朗德內閣頗有「窮追不捨」的精神,據法國財經媒體《回聲報》稱,法國政府欲對向境外分支機構轉移資產或企圖將總部遷離法國的本國公司徵收「離境稅」。

這對伯納德來說顯然又是一個壞消息。

「穿著開司米的狼」

「伯納德一直收購其他品牌的原因其實是基於他的一個信念——認為可以在保持良好收益的情況下收購任何運行良好的奢華品牌並將之做得更大。」

法國製造精緻奢侈品的傳統,至少可以追溯到路易十四(波旁王朝國王,法國崛起成為一個歐洲大國的關鍵性人物)時代。這位「太陽王」(路易十四自詡的稱號)養了一大批藝術家,專門給凡爾賽宮做那些漂亮精美但毫不實用的東西。

伯納德被視為是這位「太陽王」的當代繼承者。

過去28年裡,伯納德通過大膽起用來自不同國家、年輕且有想法的設計師,把一個幾乎倒閉的小服裝廠變成了一個控制著超過60個奢侈品牌、誘惑消費者忠誠膜拜與消費的大型奢侈品帝國,他也被稱為「世界奢侈品教父」。

雖然全球經濟不景氣,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伯納德的財路。財報顯示,2012年上半年,路威酩軒淨利潤上漲28.3%達到21.8億美元(約136億元人民幣),銷售額上漲26%達到168.3億美元(約1050億元人民幣)。

「我們把小眾、高端和限量為主的奢侈品牌規模化和集團化了。」路威酩軒一位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稱,通過精工細作和高質量的口碑,路威酩軒批量提供了手袋、香檳和一些人們極其渴望的東西。

全球奢侈品行業的「老二」、瑞士歷峰集團(Richemont)董事長約翰·魯珀特評價這位競爭對手稱:「我做不到像伯納德那樣強硬。他是一位優秀的金融家,而且一直頗為成功。」

伯納德出生於法國北部的魯貝地區,這裡離比利時非常近。從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畢業後,他加入了家族的房地產公司,後來又遠赴美國。他的首個重大機遇出現於1984年,當時35歲的他回到法國,說服了當時的社會黨政府同意他收購法國北部長期虧損的紡織品公司博薩克集團。

他在這家債台高築的企業集團中看到了發展奢侈品事業的種子——該集團旗下已作古的設計師迪奧(Dior)命名的時裝公司。當時迪奧品牌使用權被授權了很多公司,這些公司生產從太陽鏡到睡袍等琳瑯滿目的產品,越做越掉價。伯納德花了十年的時間買回了350份授權,並聘請了才華橫溢的設計師約翰·加利亞諾,讓迪奧重新成為受人熱捧的高端奢侈品牌。

伯納德又高又瘦,眉毛濃密,眼神剛毅銳利。他沉默寡言,極少在媒體上露面,但語調溫和而彬彬有禮。在外界眼中他是一位冷酷的金融家,熱衷收購其他企業為他贏得了「穿著開司米(Kashmir,山羊絨)的狼」的綽號。

伯納德非常善於利用家族糾紛獲利,在威登(Vuitton)、尚東(Chandon)、軒尼詩(Hennessy)等家族的糾紛中,他都有所斬獲。他同時又是一位富有才華的鋼琴家,但要在自己信任的朋友之陪伴下才能放鬆下來。

規模效應使得伯納德帝國像滾雪球一樣越做越大。波士頓諮詢集團的一項研究發現,當一個零售品牌的規模擴大一倍時,其商業花費(廣告、租金、店舖店員等)節省30%左右。

但是匯豐銀行的一份報告認為,伯納德一直收購其他品牌的原因其實是基於他的一個信念——認為可以在保持良好收益的情況下收購任何運行良好的奢華品牌並將之做得更大。

以迪奧作為基礎,通過數番收購,伯納德打造起了路威酩軒集團。其現在的總部是坐落於巴黎奢華的蒙田大道的一棟富麗堂皇建築物,從木製裝潢房間向外望去,塞納河和埃菲爾鐵塔以及巴黎深秋的風景如微縮景觀般在眼前舒展開來。

目前該集團市值高達640億歐元(約5050億元人民幣),產品線從歐洲酒莊的各類香檳,到巴黎裁縫縫製的刺繡,以及設計於法國黃金時代的各種包包。

瘋狂與挑戰

歐洲市場一半以上的路威酩軒產品都是中國人買走的。

為什麼歐美經濟持續低迷,但伯納德的奢侈品帝國仍以兩位數的增速前進?

原因是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的迅速增長。財報顯示,截止到2012年6月30日,亞洲市場的收入中,在路威酩軒在整個棋局中所佔份額最大,為37%;其次才是美國、歐洲和法國市場,分別為23%、19%和11%。

大約八年前,路威酩軒在亞洲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倚賴於日本市場。如今有統計數據稱85%的日本女人至少擁有一款路威酩軒產品。但也正因為此,日本消費者已經對那滿大街的LV標識煩透了,年輕女士比她們的母親更具個性化,開始追求一些不為眾人所知的品牌。

幸運的是,中國市場成為了另一顆「新星」。數十年的匱乏和守舊促使中國消費者將昂貴的奢侈品視為成功的象徵,加上亞洲和歐洲奢侈品定價的大幅差異,路威酩軒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在歐洲區的消費額佔總消費額的55%;也就是說,歐洲市場一半以上的路威酩軒產品都是被中國人買走的。

亞洲投行里昂證券估計,中國將在2020年之前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奢侈品市場,佔到全球需求的44%。

「在私底下,不是那麼有錢的所謂中產階級會把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在巴黎待過多年的對外經貿大學祥祺奢侈品研究中心研究員曾明月對南方週末記者舉例說,「但在公開場合,他們喜歡炫耀;初接觸奢侈品的消費者因為LV的LOGO(標識)大而甚為喜歡。」

當在法國度假的中國人看見那些包包只有國內大約一半價格的時候,他們就一個字,買!在巴黎老佛爺百貨的LV專賣店裡,經常可以見到二十多名排隊等待入場的中國遊客。「如果中國人不來,店裡生意就會清冷很多。」一名中國籍的導購如此稱。

伯納德稱,公司在中國成功的關鍵在於,他們一直仔細貼近市場,「就像中國已經是一個發展完善的市場一般」。

儘管近年來中國需求的暴增極大地刺激了路威酩軒的銷量,但神話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中國奢侈品消費模式正如幾年前的日本一樣,迎來一次較大的轉變:LV等標識驅動型奢侈品品牌的熱度在中國最高端消費者圈層減弱,更小眾的品牌以及獨特的產品會受到更多追捧。

路威酩軒集團的數據也顯示,2012年第三季度的銷售增長率僅為6%,原因是「歐洲和亞洲的商業環境好壞參半」;2011年同期這一增速為15%。

2012年上半年,意大利奢侈品牌古琦(Gucci)的增長率同樣放緩,從原先的11.6%下跌至10%;英國奢侈品牌博柏利(Burberry)增長率僅為8%,原因是「受中國及英國本土增速放緩影響」。

此外,這些奢侈品牌在中國還面臨著一項新挑戰。博柏利近期發佈盈利預警時稱,一大原因是中國奢侈品消費因「送禮」活動的低迷而受到打擊。

這也是伯納德一直收購新品牌的另一個原因,雖然他很不願意他的商業帝國過分依賴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但正是這一子品牌佔了整個集團銷售額的36%和大部分利潤。

伯納德現在63歲,五個孩子已經有兩位在家族企業工作了——女兒德爾菲娜幫著他打理迪奧,兒子安托萬負責一個意大利鞋品牌,他們中的一個也許某一天會接替這位「准比利時父親」,但是要想繼續複製他的模式,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