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那些年 你錯過的互聯網創業機會

http://xueyuan.cyzone.cn/qibu-dianzi/235022.html

創業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天時非常重要,機會來了如能一把抓住,成功的幾率就會大很多。但機會確實是很難抓住的,要拼運氣,拼人品,要抓住機會需要在機會來臨之前就做好準備。今天很多成功的互聯網領域創業者,也都曾經失敗過,曾經錯過了不少的好機會。近日在知乎上「互聯網發展了十幾年,作為從業者,你錯失了哪些職業和創業機會?」吸引了眾多創業者回答,看看他們怎麼說:

黃一孟 VeryCD創始人、心動遊戲創始人

從03年創業到現在,其實還是錯失過蠻多機會的。

VeryCD流量增長最快,Alexa進全球前100的時候,也正好是SP業務最發達收入最好的時候,但是我們完全沒做SP廣告,錯過了第一個的流量大規模變現的時機;

我們的電驢軟件安裝量最高的時候,沒有跟風做自己的網址站,而是用很低的價格把軟件默認設置的主頁賣給了另一個網址站。每個月捆綁網址站拿到的廣告費不到2 萬元,而幾年後我們在caoz的建議下自己做網址站的當月就有近20萬的收入,用戶累計差不多一年後就達到了每月100萬收入。但是也已經錯失了最好的時機,少了好幾年的用戶積累;

另外VeryCD其實也是最早嘗試做在線視頻的網站,早在土豆還在用Windows Media Player內嵌插件,優酷還未誕生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做Flash播放器的視頻在線播放,可惜那個時候不夠魄力沒有下定決心也沒有找投資支持。當然現在回想來,以當時的能力,即使轉性了在線視頻也未必成功;

創業的過程彷彿就是不斷看到機會錯失機會的過程,看到Facebook的時候想哎呀我怎麼沒想到呢,但其實機會有得是,有了Fackbook以後還能有twitter,有了twitter以後照樣還能誕生instagram。每次覺得痛失某個創業機會的時候,下一個機會可能正在面前走過。所以不用太過擔心,擺正心態,不斷累積不斷嘗試,為下一個機會做好準備。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所有的付出都會得到回報,就像我們10年遇到網頁遊戲的機會那樣。

王興 創辦了美團網、飯否、校內網

我一貫而且真實的想法就是:縱情向前。

哪有什麼所謂錯過的機會,那本來就不是你的機會。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更具體展開請重讀喬布斯在斯坦福畢業典禮上的經典演講。

田鋒林,修過水壩,做過網站,現在某網做總監

04年:

我自己開始做商業性網站,當時由於是在西部地區就做了一個西部IT網,IT資訊+BBS的模式,後來來了一家正宗的說是他們註冊了西部IT網這個商標的站點,從搜索引擎中搜到我的站,我的站一直排他們上面,所以,他們讓我改名字,那個時候球都不懂,怕這怕那,被忽悠了,就改了名字。

後來還由於一些原因關閉了!

05年:

上學的時候,提供SEO服務時候,那個時候這個行業還是比較好做的,競爭對手也少,一個人做也能每週過萬收入,我錯過了把SEO業務做大的機會,不過也能自給自足,還可以給家裡人寄錢,不給家人增加負擔。

後來我總結了一下沒能做大的原因:

個人缺乏商業意識

同學中沒有合作夥伴

08年:

開心001逐漸升溫的時候,我預測到開心的模式可能在國內火一把,自己用UCH做了一個「開心網官方站(http://kaixinwang.org)」,借助自己熟悉的SEO手段,開心網,開心網註冊等相關關鍵字在各大搜索引擎都排名數一數二,而且我的站title是「開心網官方站——玩搶車位,奴隸買賣」等字樣,這樣很多通過搜索過來的人都直接進了我的站,我跟朋友自己開發了搶車位和奴隸買賣等webgame,最後我們每天有6-7萬UV,成功截取了開心網60萬用戶。

後來千橡開始做http://kaixin.com , 剛開始聯繫我讓我把域名跳轉到他們站,我沒幹。

再到後來,流量太大了,而我還是公司上班,沒有資金,沒有合適團隊和技術支持,自己整服務器,自己運營,自己嘗試盈利,服務器壓力過大經常掛... ....

接觸了一個不靠譜個人投資人,我離職了,出去打算跟他一起做這個項目,後來他退出不做了... ...

開心網開始降溫了,山寨開心網也很多了,我的站排名也開始掉了,後來賣給了山寨去哪兒(http://quna.com)這哥們比我下的本錢大... ...

也就是現在的http://lepipi.com(不知道他為什麼會搞成這個域名)

10年:

10年,在團購很火的時候,萬家爭鳴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這麼多的團購站點出現,勢必要有一個歸納總結的網站出現,那就是團購導航,有此想法的時候,國內外還都沒有團購導航,所有團購信息的聚合與篩選類的網站,大都是每日一團和每日多團的模式。

可惜那個時候人在盛大,忙活著遊玩網(後改方向做LBS了——切客網),是真心想把此項目做起來,沒時間去折騰新東西,就此作罷。


10年底~11年:

2011年微博升溫的時候,也想著勢必會催生出「微博營銷」這樣一個營銷液態出來,因為我知道互聯網一旦有一款產品出現,並被大規模使用的時候就會出現一種新的營銷方式,email出現並被大規模使用了,出現了Email營銷,搜索引擎出現並被大規模使用了,出現搜索引擎營銷,同樣的道理微博出現了,而且逐漸被大規模使用了,自然而然會出現微博營銷,而提前培養高粉絲賬號,擁有一些優質的各個行業的微博賬號資源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甚至可以跟域名的價值相媲美。(事實上後來蔡文勝幹了這個事情)

移動互聯網升溫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渠道推廣這塊,需要整合一下資源(把各應用商店,各行業熱門APP的廣告代理權拿到手,三大運營的推廣渠道談下來),專業的提供APP推廣服務,而且這塊會越來越熱。(事實上現在的廣告公司,都專門成立了移動互聯網廣告這塊業務,也都在拓展資源了)

這兩塊,由於還不是自由身,自己沒法直接去做,但是到今天也有不少的朋友已經逐步崛起,有一些自己的小公司,間接的幫助他們去實施了!

2012年

360搜索問世,360網址導航各頻道垂直化並推出了自己的投放平台,首先想到的是拿下360搜索的代理權和360可投放資源的的代理權(可以直接打包到上述的廣告公司當中)

總結了下失敗的原因:

自己太浮躁,心智不成熟,不熟悉規模化商業運作

對投資,團隊組建不熟悉

應變能力不強,沒有提前做好團隊和資源儲備

所以我這幾年一直在解決自己這幾個方面的問題... ...

儘管到現在(27歲了)都沒什麼大的成功,還是覺得互聯網行業還是很刺激的,放棄水利投身互聯網也從未後悔過,相信後面還會有機會出現,不管是新產品還是新的營銷機遇,到時候希望能看準並抓住一個,能在互聯網行業留點東西給後人玩,影響一群人,就足夠了。

姚劍軍 站長/創業者/遊戲人

1,2000年進入互聯網,開始做個人主頁,當時國內站長更多的收入來自於美國的廣告聯盟,大家都在收美金,常看到各種曬支票,但因為我進入已經比較晚,只看到了一個尾巴,很努力的搞了各種聯盟也沒收到一毛錢美金,那年美國的互聯網泡沫破滅,於是什麼都沒了。不過有家賺錢網的口號讓我堅持做了下來,那家網站說「只要你有一萬的訪問量,你就有一萬元的收入」, 我主頁上不斷跳動的計數器讓我堅信這是一條正確的路。

2,2000年底開始做WEB版MUD:笑傲江湖。這成為2000-2002之間中國站長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主要通過賣遊戲幣和收包月VIP,有很多站長從這上面賺到了不少錢,我因為膽小只收包月VIP,每個人10元一個月,最多的時候好像也只收到近萬塊錢,但好歹算是完成了我最早的月入過萬的夢想。其實遊戲的收入可以更高,但是沒去堅持,也認為賣遊戲幣破壞遊戲平衡也沒賣過。再後來到2001年底石器時代出來後這種小遊戲就沒什麼人玩了。

3,2003年-2004年,SP的時代,最早聽說了一家叫世紀影院的網站月入幾百萬,於是開始研究,在這過程中一個同是泉州人的好友吳澤源創立了http://520.com邀請我加盟(目前美圖秀秀的前身),於是我擔任了http://520.com的技術總監,別人用激情電影來吸引用戶輸入手機號碼扣費,我們用激情交友,連高額的帶寬費用都省掉了,後來我從520離職自己創建了一家公司也想做同樣的,但由於動作太慢,04年的9月份中移動開始做整頓,很多接口直接被封掉,到最後那家公司一分錢也沒賺到,哪怕是快一兩個月,都能夠有不少的收入,我知道的一個做技術的朋友的老闆用最後兩個月撈了兩千多萬。01年網易的股票才1美金,後來因為SP的收入在03年開始股價飆升,中國股神段永平應該感謝中移動發明了當時那樣的收費方式,呵呵。我後來也常和朋友說,在那時代,真的是中國移動救了中國互聯網。

4,2005-2008,網站聯盟逐漸沒落,期間有大批站長靠GOOGLE作弊來賺美金,本人覺得不屑就沒去碰。

5,系統盤,網址站。最興盛的時候應該在2008年左右,以往大家做網址站覺得不是那麼容易賺錢,後來百度開始給網址站分錢,幾家大的如番茄花園,雨林木風等都是每月千萬級的收入,說實話我為這個方向動搖了好幾回,有好多朋友找我想做系統盤,然後導量給網址站,再導給百度來收錢。但隨著08年番茄花園被抓,我還是堅定了只要跟非法的事情相關就不碰的原則。網址站我也做了段時間,如果照當時我能使用的量,搞到一兩百萬IP不成問題,但最後都停掉了,終究覺得不是自己的主業。

其實機會一直都有,08年雖然沒做系統盤和網址站,但當時看到了網頁遊戲這個方向。也慶幸這一次義無反顧的去做了,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也經歷過把錢花光到處為發工資而奔走的境地,但是堅持了一個對的方向,最終算是生存了下來。以前我還常常覺得自己失去過太多的機會,覺得惋惜,現在回想,有些事就像天注定了一樣,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的積累,等待一個適合你的機會的到來!

蔣煒航,有道云筆記負責人 計算機系統博士

沒有切身體會,只有幾個身邊的例子。

一師兄在普林斯頓讀書期間錯過了去Google實習的機會,2001年。

一朋友在Google的資深職位和前五的學校計算機系做教授之間選擇了後者,2002年。

一個朋友在VMWare實習期間拒絕了一個男生的追求,那個男生是VMWare前XX號員工,那時候VMware還沒被收購。

不過我覺得一味盯著所謂的機會沒有用,硅谷有一群job hoppers,在職場上投機,多數一事無成。還是要追尋和堅持自己想做的。

方三文 雪球財經創始人

什麼都沒有錯過,錯過了就說明機會不是我的,是別人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