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公募基金也PE?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0-26/100452451.html
面對市場的不斷開放,公募基金如何應對?

  2012年11月1日,證監會《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下稱《辦法》)將正式施行。其中備受關注之處在於,《辦法》第九條規定,資產管理計劃資產可投資於「未通過證券交易所轉讓的股權、債權及其他財產權利」。

  此舉意味著公募基金投資範圍將從傳統的二級市場向一級市場延伸,進入此前陌生的私募股權投資(PE)領域。

  在經濟下行趨勢未明、資本市場萎靡不振的時刻,公募基金行業政策從保守端驟然邁向開放端的變革,會否為公募基金帶來新的未知風險?在向財富管理公司轉型進程中,監管新政如何避免行業一哄而上的大躍進?開放浪潮之下,身負億萬資產重託的公募基金站在十字路口。

放行新領域

  9月26日,證監會發佈修訂後的《辦法》,並將於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根據《辦法》,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資產可投資於「未通過證券交易所轉讓的股權、債權及其他財產權利,及中國證監會認可的其他資產」。這些特定資產管理計劃均稱為專項資產管理計劃。

  《辦法》規定,基金管理公司應當設立專門的子公司,通過設立專項資產管理計劃開展專項資產管理業務。《辦法》對於專戶理財的客戶人數、單筆委託金額以及整體投資規模等方面做出詳細規定。

  對於「一對一」專戶,即為單一客戶辦理特定資產管理業務的,《辦法》第十一條規定, 「客戶委託的初始資產不得低於3000萬元人民幣,中國證監會另有規定的除外」。

  「一對多」專戶,即為多個客戶辦理特定資產管理業務的,《辦法》第十二條要求,投資者必須為「委託投資單個資產管理計劃初始金額不低於100萬元人民幣,且能夠識別、判斷和承擔相應投資風險的自然人、法人、依法成立的組織或中國證監會認可的其他特定客戶」。

  與此同時,《辦法》第十三條還對客戶人數以及委託資產規模做出規定:「資產管理人為多個客戶辦理特定資產管理業務的,單個資產管理計劃的委託人不得超過200人,但單筆委託金額在3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投資者數量不受限制;客戶委託的初始資產合計不得低於3000萬元人民幣,但不得超過50億元人民幣;中國證監會另有規定的除外。」

  由此推算,公募基金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時,單筆委託金額在3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投資者數量最少10人,最多可達到1666人。

  清科研究中心張國興表示,這次《辦法》對於投資者人數的限制相較於私募股權基金要寬鬆一些,增強了公募基金的募資彈性,公募基金運作多年,有相當的客戶資源,對投資者人數限制的放鬆更容易使公募基金發揮這一優勢。

  對於公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基金規模方面,《辦法》限制為「不低於3000萬元人民幣、不超過50億元人民幣」。張國興表示,這點可能出於對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期限限制的考慮。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5月底,在72家已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中,共有71家基金管理公司取得特定資產管理業務資格,其中40家基金管理公司開展了特定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賬戶527個,管理資產1018億元。

  「這一政策本身出發點很好,監管層主動放手,拓寬領域,讓基金公司在可能範圍內發展,是好事。」華泰柏瑞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韓勇說。

  不過,華泰柏瑞基金公司暫時還沒有太多動作。韓勇表示,受資產規模等種種因素限制,公司對設立子公司從事PE的總體思路尚為中性。

  同行的部分先行者已經開始行動。目前已有部分基金公司開始著手準備設立子公司事宜及進行招募人才、尋找項目等方面的準備。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在項目和人才方面之前已有所儲備,目前正在等待具體操作細則出台,屆時便可籌備具體事宜。

嘉實另類探索

  公募基金行業內部,早有先行者在另類投資之路上進行過諸多探索。

  2011年6月3日,嘉實基金在香港地區註冊成立了子公司——嘉實另類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嘉實另類投資)。該公司註冊資金1萬元港幣。成立一年多來,在文化、地產領域屢有動作。

  2012年2月6日,嘉實另類投資集團與陽光紅岩投資事業集團宣佈,合作成立一隻名為「嘉實七星媒體私募股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嘉實七星)的私募基金。該基金初始籌集目標為8億美元,致力於併購、營銷及內容三大領域投資。當時媒體評論嘉實基金「試圖進軍一級市場」。

  半年後,嘉實基金牽手英國高富諾基金管理公司,組建投資於大中華區的私募地產基金管理平台——嘉實地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嘉實地產)。

  嘉實基金在中國證券業協會的一篇報告中表示,「對於嘉實基金而言,早在兩年前已經認識到行業存在的問題,認識到發展的重要性。這些探索,有的成功、一般,也有的失敗。」

  今年嘉實基金關閉了2010年末成立的大中華對沖基金業務(JT Capital),原因是全年業績不佳,經營虧損較多。

  一位接近嘉實基金的從業人員直言,嘉實基金在多元化之路上佈局較多,收益難測,前途無法預知。「攤子鋪得太大了,有些大躍進趨勢,像投資什麼地產、文化產業PE,都不是很靠譜的事。」

  據財新記者瞭解,目前嘉實另類投資運營的文化、地產兩個項目,募集資金尚未到位,其初期計劃的部分文化類股權合作亦難言順利。

  一位嘉實基金傳統渠道的銷售人員表示,雖與客戶溝通過多次,但客戶普遍對兩個大型項目投資無法認同。「一個地產投資,從找項目、談地、蓋樓,早則六七年,晚則十來年。到時地產市場是什麼狀況,我們與客戶都無法預期。」

  前述從業者表示,嘉實基金之前從沒有過PE投資方面的經驗積累和投資業績。最初另類投資公司設立時,思路比較簡單,試圖通過併購一些成熟的產業公司實現發展。「他們想利用嘉實基金現有渠道,幫他們賣項目。但好的公司不會被併購,不好的公司風險又大。畢竟是新領域,考驗挺多。到現在快兩年了,還沒募集到資金。怎麼投、怎麼發,都不知道。」

  一個未經證實的數字是,嘉實基金對嘉實另類投資的初始投資額2億元,已臨近底線。如果募集資金無法到位,嘉實另類投資前景堪憂。

大躍進質疑

  公募基金發展14年來,正行至規模縮減、銷售不暢、腹背受敵的當口。低迷市況下,嘉實基金在公募基金投資PE方面的探索當為創新之舉。不過,詳細瞭解嘉實另類投資發展之路,恐怕難言樂觀。

  南方一家基金公司高管表示,目前PE行業的發展已經成熟、飽和,甚至出現泡沫,「在這個時點進入這樣一個擁擠的市場,我不知道公募基金的優勢在哪裡?另外,PE這個巨大的泡沫肯定是要破的,難道公募基金去接盤嗎?」

  該人士表示,目前,整體經濟下行,未知風險仍沒有完全暴露,如果公募基金的各種束縛完全放開,可能會引發較大的風險。「我們自己在這方面沒有儲備,也沒有計劃,現在的思路是只看不動。新業務肯定需要比較小心的探索。」

  北京一位基金公司高管表示,公募基金應該服務於大眾投資者,以大眾財富升值為己任。但是在公募基金這一嚴格受到監管的銷售渠道里銷售一些不受監管的產品,存在較大風險。

  韓勇告訴財新記者,向現代財富管理行業轉型為基金投資提供了較廣的投資範圍,公募基金公司投資範圍將會從傳統的二級市場投資向PE和創投業務擴張,可以投資非上市公司股權、債權、收益權等資產。

  「這些業務都是基金公司不熟悉的領域,基金公司確乏相應的人才、經驗、制度甚至品牌。特別是對於有生存經營壓力的中小公司來說,尋求適合其公司發展的突破口尤為關鍵。」韓勇認為,新業務的開發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如何在開發新業務的同時加強新業務的風險識別和風險控制將是個新的課題,否則基金公司在新業務開發中將付出較大的代價。

  清科研究中心日前發佈的報告指出,公募基金參與PE投資本身蘊含著一定的風險,如基金公司在所投企業首次公開募股(IPO)進程中,一旦監管不力,很可能會出現關聯交易、利益輸送等行為。

謹防創新極端

  在基金業轉型、創新大潮下,負擔萬千民眾投資重擔的公募基金如何面對新領域的挑戰,如何避免前行者如券商直投所遭遇的關聯交易、利益輸送等種種非議,都是前行路上值得探討的問題。

  今年6月7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年會,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會上發表了題為「我們需要一個強大的財富管理行業」的講話。郭樹清表示,我們的財富管理行業總體上還處於幼年時期,不僅遠遠未能滿足市場的需要,而且自身也存在種種的缺點與不足,各個領域都遇到嚴峻的挑戰,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潛力。

  他指出,基金管理公司應當加快創新發展步伐,服務實體經濟,建立科學清晰的決策流程和管理制度,形成成熟穩定的投資風格,爭取能夠發揮對市場的引領作用。

  這次講話被業內視為基金行業即將進入創新發展新階段的標誌。此後,各基金管理公司紛紛撰文,表示將努力尋求轉型,在主動投資、量化投資、養老基金管理、現代財富管理等眾多領域展開積極的探索。

  此後,證監會基金部連續發佈新政,全面為基金業鬆綁。此次公募基金試水PE,為其中諸多舉措之一。

  不過,接受採訪的部分基金公司仍然呼籲,行業在保持創新熱度的同時,更宜保持冷靜。

  北京一位基金業人士完全反對公募基金投PE的政策,「這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不值得提倡。」他認為,VC、PE和上市公司屬於投資鏈條的不同階段,無法混合在一起由一個機構進行投資。

  當下PE行業的高利潤是發行審核機制下的畸形產物,因而吸引了多數的投資機構。「這是監管套利。在一個正常運營的市場,利潤率應該是接近的,套利機會轉瞬即逝。公募基金更不應該去趕這個集。」

  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寶表示,國內基金管理公司向資產管理公司轉型,並不只是對國外公司現有「模版」的照搬照用,因為具體條件不同,國外同行的某些成功之處或許是我們「搬」不過來的。

  何寶認為,國內基金管理公司在業務和產品設計上也不應一味地「貪大求全」,或者千篇一律。不然,整個行業又將陷入同質化競爭的不利局面。

  「雖然向資產管理公司轉型的目標一致,但在轉型的策略和路徑上,各家基金管理公司仍可體現出自己的個性與風格。只有形成鮮明的個性和優勢,國內基金管理公司才有可能發展成為未來資產管理行業的標竿企業。」何寶介紹,在國際資產管理市場,各種類型的公司各有所專,齊頭並進。如成立於1937年的普信資產管理公司注重長期投資,它的業務範圍並不寬泛,只專注於美國本土公司的基本面研究和主動管理。

  相對而言,富達投資更注重全球性業務。他們瞄準若干重要的資本市場,建立起負責區域投資或資產類別投資的子公司,通過產品創新來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先鋒集團則是另外一類標竿。由於成立之初的制度限制,先鋒既不能做投資,也不能做銷售,因此定下了發展不支付渠道費用的被動指數化投資戰略,終以被動化指數業務自成一派。

  相比前三家公司,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美國橋水公司的成功模式則更令人驚嘆。成立30多年來,橋水公司僅致力於一類投資策略的研發,依靠獨樹一幟的兩隻基金產品——Pure Alpha和All-Weather,他們掌管了約1200億美元的投資資產。

  「我們認為,在向資產管理公司轉型的過程中,國內基金管理公司不應丟掉其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優勢,相反要憑藉久經考驗的一技之長,在競爭激烈的資產管理行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何寶表示,希望在未來的財富管理行業中,國內公司既有選股見長的,也有宏觀擇時精準的,既有做指數投資佔優的,也有做主動投資出色的,百花齊放,自成一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2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