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貿易保護主義來襲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0-12/100446286.html
全球經濟現在深陷滯脹。寬鬆的貨幣政策並非對症下藥,很可能會引發通脹危機。隨著滯脹到來,貿易保護主義很可能會抬頭,威脅到以出口為導向的東亞經濟。

  中國是最容易受到貿易保護主義傷害的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再加上存在大量過剩產能,貿易增長疲軟將會延長其商業利潤的下行期,造成中國銀行系統大量壞賬。允許實力較弱的企業破產,可能是解決當前中國產能過剩問題的惟一途徑。

滯脹導致貿易保護主義

  全球化已經迅猛發展了20年。在過去20年間,貿易增速幾乎是全球GDP增速的2倍。WTO體系雖然存在很多缺陷,但還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反傾銷案件在2001年達到頂峰,為372起,去年則減少到155起。中國現在面臨49起反傾銷案件,相當於十年間的平均水平。考慮到中國出口增速是全球貿易增速的2倍,反傾銷案件的數目保持在穩定水平,可謂差強人意。WTO體系對於發展中國的貿易是有益的。

  最近發生的一些事件表明,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還將會遇到更多顛簸。奧巴馬政府已經就中國補貼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向WTO提起了申訴,並且否決了三一集團在美國的一個風電投資項目。歐盟和美國都在考慮對中國的太陽能設備出口實施制裁。美國國會剛剛判定華為和中興通訊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可能會禁止其向美國出口。

  有人認為這些事件是選舉政治的一部分,一旦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就會回到常態。但我認為情況剛好相反。經濟增長疲軟比選舉政治更能助長貿易壁壘,除非全球經濟很快重回高增長狀態,貿易保護主義勢必會迅速增長到足以永久破壞經濟增長的程度,從而形成保護主義抬頭和經濟增長疲軟之間的惡性循環。

  在一切發展順利的時候,沒有人質疑自由貿易的理念。經濟學理論解釋了自由貿易的優勢。兩個人之間進行貿易,必然能使兩個人都收益,否則,交易雙方不會達成一致。將這個理論擴展到兩個國家時,就需要對理論做出必要的調整。顯然,在工作外包到其他國家的情況下,失去工作的工人生活將不如從前了。但是,如果工人能夠找到工資相同的其他工作,那麼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就是受益的。不幸的是,當貿易佔GDP的比重巨大並且發展迅速之時,這一理論就站不住腳了,被替代的工人需要大幅降低工資要求才能找到新的工作。勞動者收入的減少可能遠遠大於商業利潤的增加。

  即使商業利潤的增加大於勞動者收入的損失,收入再分配也十分困難。在美國,很少有政界人士敢於討論提高稅率。在法國,政府對100萬歐元以上的收入徵收75%的邊際稅率,嚇壞了有錢人。倫敦似乎正在削減稅率,把很多大企業總部從瑞士吸引過來。中國的很多高收入金融專業人員都居住在香港。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裡,很難對資本或流動性從業人員徵稅,而他們恰恰是從全球化中受益最多的人群。因此,對全球化增長的益處實施再分配是很難實現的。

  儘管全球化在過去20年裡也造成了大量的失敗者,但是由於泡沫掩蓋了其消極面,所以還是一派繁榮。在美國,華爾街創造的金融工具讓一般人可以從通脹的資產價值中獲得現金。在歐洲,金融泡沫使南歐國家政府能夠以低利率借款來分配給本國人民。泡沫收入促進了經濟發展,給由於全球化而失業的人們創造了新就業機會。

  高失業率是隨著西方國家金融泡沫的破裂而出現的,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至此真相畢露。不可能再通過泡沫創造就業。想要通過正常的經濟活動提供如此多的就業機會,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每當經濟困境顯而易見而又曠日持久之時,對待全球化或貿易的態度必定會發生變化。

就業危機延長

  全球經濟近乎處於衰退狀態,未來許多年裡仍將如此。美國的GDP增長率一直徘徊在2%左右,根本無法為勞動力增長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更不用說降低現有的失業人數了。歐洲也處於衰退之中,在可預見的未來,經濟也不可能走出衰退。日本經濟很可能也處於衰退狀態。新興經濟體已經從2010年至2011年的高增長率上冷卻了下來,今年增長率很可能會徘徊在3%至4%之間。根據過去的標準,這些就是接近衰退了。

  經濟學相信市場經濟有自我痊癒的能力。每當泡沫破裂,價格機制就會重新分配經濟資源達到新的平衡,從而實現包括勞動力在內的資源充分利用。因此,失業率會自然而然地下降。當高失業率存在時,經濟學家傾向於指責福利制度,認為高額的失業救濟阻止人們找工作,這種看法未免一葉障目。

  在西方國家有兩個因素會延長就業危機。首先,全球競爭可能會導致均衡的工資不能滿足生活基本需求。世界各國的生活成本差異很大,當工資是全球統一決定,而支出由地方因素決定的時候,就會出現這個問題。

  如果一個國家想要解決就業問題,就必須降低生活成本。這就是德國的優點。德國的工資,尤其是年輕人的工資,低得驚人。僱員可以接受低工資的原因就是他們不用承擔高額的學生貸款,房屋租金或醫療保險。但是,要改革醫療衛生、教育和住房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高失業率會持續很長時間。

  其次,信息技術將會繼續取代發達國家的白領工作,給全球化和金融危機下的勞動力市場創造更多的麻煩。技術從長遠來看是個好東西。總體上會提高生產力。但是,當它取代了有著幾十年工作經驗的員工的工作時,問題不是通過再分配就可以輕易解決的。發達國家的大多數中產階級的工作都將在信息化的發展過程中變成多餘的,信息化帶給勞動力市場的衝擊需要一代人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被消化。應對當前的經濟危機,需要實施困難的結構性改革,不能坐等價格機制的調整。

WTO的黃金時代結束了

  WTO體系給全球化提供了平台,跨國企業是全球化的領導者。跨國公司極大地受益於全球化,它們在西方國家的政治影響力是WTO體系成功的關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已經演變成政治危機。通過稅收實施再分配成為近來西方國家選舉的重要因素。但是,企業反對提高稅率。他們可以通過像瑞士和新加坡這樣的避稅天堂在世界各國重新分配利潤。當大多數人的利益因此受損時,這些活動就會被視為負面活動。政治舉措相對於商業反應緩慢,但最終會趕上來。因此跨國公司很可能會在本國失去政治影響力。

  比如,在可預見的未來,歐盟一定會協調稅率。如果英國不接受這種做法,就必須脫離歐盟。利潤計算的規則很可能會收緊,從而抑制在避稅天堂的消費。

  通過提高稅收解決全球化帶來的不平等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政治家會轉而直接關注貿易。未來管理跨國貿易活動的規則將會更加複雜。外包壁壘也會增加。進口稅會上漲。反傾銷手段將會更加頻繁地用於保護現有行業。WTO的黃金時代正在走向終點。實際上,貿易爭端加起來足以打敗WTO。

  上次全球化的黃金時代終止於大蕭條。經濟學家指責西方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要麼導致、要麼加劇了大蕭條。但是現實情況很可能更加複雜。勞動力市場應對全球化的能力有限,在後者發展過於迅速的情況下,政治因素將會不可避免地牽扯進來,阻擊全球化。

  過去20年裡,全球貿易的增長速度是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的2倍。這種關係不可能長期持續。最佳情況是兩者的增長速度互相協調。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會徘徊在2%至2.5%左右,全球貿易的增長速度也將是如此。

  如果中國可以維持其全球平均速度2倍的出口增長,這意味著出口增長速度將為4%至5%,通脹會讓名義數字更高。這就意味著中國無法通過出口走出目前的經濟困境。現在製造業過剩產能的總產值可能達到1萬億美元,相當於總出口量的50%。如果中國提高對出口的刺激,貿易爭端必定會增加。

  當前中國解決產能過剩的辦法實在不靠譜。大多數地方政府很努力地在維持生產水平,推高庫存。這種拖延戰術只會增加最終調整的成本。地方政府和銀行應當停止對市場調整的干預,對於效率低的企業應當允許其破產。只有當供求實現平衡以後,經濟才能恢復增長,銀行體系才能安全運行。

  當前一些解決產能過剩的流行觀點都是十分愚蠢而且是有害的。比如,投資刺激可能在短期增加需求。但是會導致未來的產能增加,造成更大的危機。通過政府法令「撤退低效產能」,將會使所謂的「高效」產能迅速取而代之,結果還是產能過剩。除非通過市場力量導致投資下降,否則產能過剩問題只會不斷加劇。

  全球環境已經發生巨變。中國經濟的解決方案不能一成不變。任何對現實的幻覺都會帶來災難性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