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分享: 中石油的伊朗平衡術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9-21/100440648_all.html

 在伊朗戰爭疑雲密佈、美國經濟制裁空前嚴厲的時刻,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9 月9日出訪伊朗。這是中國高層領導人今年首次出訪伊朗,隨同前往的還有中石油集團總經理周吉平。他們在伊朗逗留三天,議程之一就是討論中伊雙方的石油合 作。當地時間9月11日,中國訪問團在中國駐伊大使館裡,通過視頻觀看了中石油長城鑽井隊在伊朗西南部胡奇斯坦省南阿扎德甘油田,冒著45攝氏度高溫進行 的現場作業。

  三四年前,在伊朗油氣領域投資的外國石油公司還有十幾家,但隨著美國和歐盟對伊朗經濟制裁日趨嚴厲,加上伊朗苛刻的油氣回購合同制約,這些西方的石油公司悉數撤離,最終堅守的中石油成了伊朗最大的外國石油公司。

  中石油在伊朗上游油田開發中舉足輕重。目前中石油在伊朗擁有四個項目,其中MIS項目結束建設並已移交伊方,中石油承包的南北阿扎德甘陸上油田是伊朗最大油田,承包的南帕斯氣田與北帕斯氣田相連,是伊朗最大的海上氣田。

  一個月前,伊朗當地媒體報導了中石油從伊朗南帕斯氣田撤走的消息。伊朗的通訊社邁赫爾稱,中石油已退出伊朗南帕斯海上氣田第11期開發項目,並 從靠近南帕斯氣田的中東海灣沿海城市Asaluyeh撤離了工作人員。而據財新記者瞭解,中石油從今年年初就開始削減在伊朗的中方工作人員,中石油在伊朗 的三個重要項目皆是如此,並不單是從南帕斯撤人。

  至於是否放棄南帕斯氣田,中石油在伊朗下一步將如何行事,一位中石油在伊朗工作人員告訴財新記者,需要中石油派出高層和伊朗方面談判決定。

  一位研究中國油企海外投資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中石油對伊朗投資釋放出的信號是「有保有控」的平衡術:對馬上能見效益的項目,保持投資,盡快出產量;對投資大、見效慢的項目,則儘量放緩投資。這種「有保有控」的態度,反映了中石油對伊朗投資的兩難處境。

高層協調有成果

  中石油集團總經理周吉平9月隨高層訪問伊朗時,會見了伊朗石油部長凱瑟米和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總裁加拉巴尼。據知情人士透露,雙方石油業高層直接 接觸後,伊朗方面在中方最在意的兩個方面做出了讓步:南帕斯問題和回購合同條款。中石油最終將撤出南帕斯海上氣田項目,伊朗方面則同意為中石油提供置換區 塊;另外在嚴苛的回購合同中,一些不利於中方的條款將得到修改。

  而撤出南帕斯的根本原因, 是中石油的商業考慮。石油收入是伊朗政府財政主要來源,近年來伊朗石油產業飽受投資不足、老油田減產、外國公司紛紛撤離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伊朗希望中石油加速勘探開發力度。但南帕斯的合同條件苛刻,且時間緊迫。中石油認為如果按合同投入,商業上會大虧。

  另一個關鍵問題是,南帕斯氣田不同於中石油另外三個在伊項目,它是海上氣田,需要的關鍵設備大多來自歐美國家,而由於歐美對伊制裁,類似天然氣 壓縮機這樣的關鍵設備無法運進伊朗,也無法獲得廠家的調試服務。因此,同南帕斯11期工程上一任開發者道達爾一樣,中石油也無奈地選擇了放棄。

又愛又恨的伊朗

  伊朗資源量豐富,競爭程度較低,的確吸引投資者。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伊朗常規石油儲量佔世界總量的11%,僅次於沙特阿拉伯;天然氣儲量 佔世界16%,僅次於俄羅斯。一個更被業界重視的數字是剩餘可採儲量。伊朗目前原油剩餘可採儲量為208億噸,天然氣剩餘可採儲量為33.1萬億立方米。

  不僅如此,伊朗還是中東地區為數不多既有豐富油氣資源,又樂於接受外國能源公司投資的國家。沙特阿拉伯就拒絕外國油氣公司投資本國上游區塊。

  另外,與競爭激烈的伊拉克油氣招標市場不同,由於國際社會對伊朗制裁,美歐日石油公司如殼牌、意大利埃尼、西班牙雷普索爾、日本國際石油開發株 式會社等,均先後撤出了伊朗。老牌國際石油公司的紛紛退出,留給新來者難得的市場機會。2009年中石油在伊朗連續斬獲了三份大單,奠定了中石油伊朗排名 第一外國石油公司的地位。

  2009年1月,中石油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簽署了一份17.6億美元的協議,計劃分兩階段開發北阿扎德甘油田。同年7月,中石油從 道達爾手中接管其在南帕斯氣田的權益,成為第11期項目的開發者,合約價值47億美元。8月,中石油又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簽署價值25億美元的南阿扎德甘 油田合作備忘錄。再加上2004年獲得的MIS油田年產100萬噸項目,目前中石油在伊朗共有四個項目。不過,伊朗上游油氣領域普遍實行的回購合同合作方 式,讓包括中石油在內的承包方叫苦不迭,多位在伊朗工作的中國石油企業中層管理人員抱怨「在伊朗做商務實在太難了」。

  所謂回購合同模式,是伊朗政府於1997年底進行42個區塊公開招標時首次推出的規則,一直沿用至今。在回購合同中,中石油做總承包,按照合同約定先期投入建設油氣田,達到伊朗方面的標準後才能收回投資,且後期油氣田收入與中石油無關。

  根據財新記者多方瞭解,伊朗回購合同遭致抱怨源於兩個明顯的風險點。

  第一,伊朗方面給承包商的工期一般比較緊張。工期內,承包商必須完成相應的工作量和義務投資,但由於合同規定設備採購等承包商行為都需要伊朗政 府批准,而伊朗政府審批速度緩慢,成為承包商不可控因素,合同執行超出預定開發週期是常態。第二,在回購合同下,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對承包商採購有嚴格控制 權,比如材料和服務供應商的名單都需要審批,與伊拉克實行的服務合同相比,中國公司受到很大限制。

  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CPECC)伊朗分公司合同工程師張浩在一篇論文中提及了回購合同的風險。2004年2月,日本國際石油公司與伊朗國家 石油公司簽署開發阿扎德甘油田合同,總投資28億美元,原計劃2007年投產,可是日本隨後撤資。張浩表示,外界一般認為是美國製裁所致,但實際原因可能 是資本成本超出預期太多,項目不具有經濟性。

  儘管如此,伊朗對中國石油公司仍有經濟吸引力。據在伊朗做過石油商務合同的人士介紹,中石油等中國石油公司投資伊朗的目的無非有二:一是賺合同 規定的利潤,中石油內部估計伊朗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大概14%左右;二是在國內油田產出困難時,把服務隊伍拉出國門找活幹。目前在伊朗活躍的中國服務商有長 城鑽探、西部鑽探、大港鑽探等,都是中石油的嫡系隊伍。

  一位外資石油公司中層人士曾表示,跨國石油公司和專業服務公司合作,不用養隊伍,但中國國家石油公司不同,保證就業是重要任務,這點是外國公司難以想像的。

  一位接近中石油的知情人士對財新記者透露,目前伊朗方面已同意修改回購合同中不利於中方的一些關鍵條款,如需要伊朗審批的條款、對承包商採購活動限制的條款等,未來這些將被納入南北阿扎德甘的合同中。

美國製裁陰影

  今年7月31日,美國宣佈任何持有中國崑崙銀行賬戶的國際金融機構必須在10天之內關閉賬戶。美國財政部稱,崑崙銀行向被列入美國製裁名單的伊朗銀行提供了金融服務,包括開立賬戶、進行轉賬和兌付信用證。

  美國此舉是基於其對伊朗單方面制裁採取的行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美國的做法「嚴重違反國際準則」。崑崙銀行發佈公告稱:「崑崙銀行各 項金融業務堅持正常、公開和透明的商業原則,完全遵守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和我國的法律法規。目前,崑崙銀行各項業務均正常辦理。」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 目前中國與伊朗之間的出口信用證業務,基本由崑崙銀行作為通知行。崑崙銀行前身為克拉瑪依市商業銀行,2009年4月被中石油集團收購,次年更名。今年3 月,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宣佈,終止被歐盟制裁的伊朗銀行通過其網上交易系統跨境匯兌。SWIFT系統在國際金融服務市場佔壟斷地位,中國 主要銀行亦已加入SWIFT,這使中伊兩國金融往來備受影響。

  由於西方設備被禁運伊朗,外界一般認為伊朗面臨諸如鑽機設備短缺的困境。但據在伊朗做油田服務的中方公司人士介紹,設備禁運對伊朗開發陸上油田 影響不大,反而為中國設備出口伊朗提供機會,比如中石油長城鑽井在南阿扎德甘使用的電動鑽機就是中國產的。但上述人士也提到,一些中國設備廠商因為要開拓 美國市場,取捨之間也不得不放棄伊朗市場。

  據財新記者瞭解,美國此番要求美國金融機構斷絕與崑崙銀行的往來,實際上對崑崙銀行的伊朗結算業務並不能構成實質性打擊。而中伊兩國之間原油貿易量下降,才是最令人擔憂的趨勢。

  今年7月1日美歐對伊朗制裁生效後,運載伊朗原油的油輪得不到美歐保險公司的承保——他們主要承保油輪兩個關鍵險種船殼險和油污險,很多國家的油輪因此不願意運輸伊朗原油。

  目前中伊兩國原油貿易運輸主要依靠伊朗油輪,中國油輪少有參與。今年年初中國船東互保協會還表示,停止為運輸伊朗原油船隻提供損失補償險。中國船東互保協會是中國主要船險承包人之一,成員包括中外運和中國遠洋。

  受油輪保險制裁打擊,伊朗原油出口急降,8月出口量約為90萬桶/日,不到六個月前的一半。如果中伊兩國原油貿易量繼續萎縮,伊朗方面可提供給 崑崙銀行的美元就會相應減少,中國公司能從崑崙銀行獲得的設備款、服務報酬,甚至承包商投資的回收都會受限。理論上說,中伊的資金往來如果不用美元或歐元 結算,美國和歐盟的金融制裁就無法起作用。但不用美元或歐元,中國公司也很難接受正快速貶值的伊朗貨幣里亞爾,剩下惟一的選擇就是人民幣。

  一位中石油內部人士曾向財新記者表示,中石油高層曾與伊朗政府商議中伊貿易用人民幣結算。據其設想,由於中國在伊朗上游有大量投資要回收,同時 伊朗每年又有約3000萬噸的原油運到中國,理論上雙方完全可以繞開美元或歐元,用人民幣來結算。但這個設想,需要中伊雙邊金融結算體繫上軟硬件的雙重建 設,非中石油一己之力能達成。

戰略突破兩伊

  按合同額計算,中國對伊朗上游油氣田的合同規定投入額在100億美元左右。 截至2012年6月,中石油對伊朗的累計投入為10億美元左右,目前已回收五分之一。中國公司在伊朗的投資風險不容小覷。南蘇丹即是前車之鑑。由於蘇丹與 南蘇丹之間的戰事,中石油在南北蘇丹邊境線上苦心經營十幾年的油田1/2/4區塊遭到很大打擊。周吉平在今年香港中石油股份公司年報的投資者會上談到海外 投資時特別強調,未來中石油將努力識別風險、重視風險。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不是說政治風險高的地方,中國公司就不能去。事實上,由於中石油進入蘇丹的時機較早,目前中石油對蘇丹的上游投資已經全部回收,「即使現在南蘇丹的中石油設施全都打爛了,中石油也不虧。」

  國際能源行業著名分析家、《石油大博弈》作者丹尼爾·耶金在9月18日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亦表示,對中石油投資政治風險高的區域表示理解。在他看來,石油公司需要多樣化投資組合,既要投資蘇丹這樣高風險高回報的國家,也要投資加拿大這樣政治穩定的國家。

  但耶金同時強調,伊朗問題與蘇丹問題不可同日而語,蘇丹更多是宗教、種族衝突,而伊朗問題涉及複雜的國際政治因素,現在伊朗核危機局勢對國際社會是很大挑戰,沒有容易的解決方法。

  對於中石油在伊朗的利益,耶金指出,中石油在中東的利益並不僅僅是在伊朗,而是區域性的。比如在伊拉克、在沙特阿拉伯,中國也有很強的石油利益。但很明顯,沙特阿拉伯、阿聯酋都對伊朗核問題深感不安,因此中石油需要通盤考慮在中東的利益平衡。

  不過,即使在戰爭陰云密佈,回購合同苛刻,油田產量暫時還難以實現等多重不利因素交織下,中石油內部人士仍表示,伊朗從戰略上是不能放棄的。

  據他介紹,截至2010年年底,中石油海外權益產量為5000萬噸,未來五年目標是翻一番,因此中石油尋找戰略突破口的任務非常緊迫。在中東地 區,戰略突破口就是伊拉克和伊朗。在中石油官方宣傳中,伊拉克的艾哈代布、哈法亞、魯邁拉三大油田和伊朗的北阿扎德甘被中石油列為其「3+1」的四大中東 重點項目。目前,北阿扎德甘已經啟動一期產能建設,南阿扎德甘潛力巨大,僅一期產能建設就有1600萬噸/年。

  總體看來,在伊朗問題上,中石油採取了一種務實堅忍的態度,他們並沒有被美國製裁所嚇跑,而是權衡利弊,對具體項目「有保有控」,爭取有利於中方的合同條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8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