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招行公佈了一個大計劃,它正朝「無卡化」更進一步。這家銀行將互聯網視若對手,並決定在3年至5年內拋棄所有的卡片。
與HTC的合作是第一步。招行與HTC推出的這款手機錢包,將銀行卡加載在內置安全芯片的3G手機上,使其具有支付功能。
在收銀台具有「閃付(Quick Pass)」標識的銀聯POS機上,用戶只需靠近機器「刷」一下手機即完成付款。不需要輸入密碼、當然也不會找回零錢,客戶可以利用一卡通與「手機錢包」的綁定隨時隨地進行充值—每筆不超過1000元人民幣。
招行與HTC的合作基於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訊功能)協議。HTC在中國市場上三款最暢銷的NFC手機上預裝了招商銀行「手機錢包」,型號分別為Desire
C、One XC和One X,支持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售價為1699元至4399元。
在和HTC合作之前,招行曾找過三星。「三星入境中國年份很久,生產環節變化產生的花費更高。」HTC的產品經理羅峰說。
此次合作,招行的投入為軟件開發與營銷。HTC的成本則在硬件上—包括測試,綁定與開發內置卡。每部手機的成本約為400元至500元。
「招行希望可以穩定已有客戶,並非主要招攬新客戶。」招商銀行副行長丁偉稱,招行提出這種創新理念,也更為看重品牌的意義。
招行認為自己應該像一家IT公司那樣行事。招行也是為數不多在大數據上希望更有作為的銀行。它更換了IT系統,並加入了一些數據模型與新的算法,可以抓取用戶的使用習慣,並向不同的人群推送不同的廣告。
在合作達成前,招行曾有過移動支付的嘗試。招行曾在2011年下半年和富士康合作,讓富士康在華工廠的十萬名員工使用一種非常簡單但帶有支付功能的手機。中國內地可供手機移動支付的終端約有100萬個,主要分佈於超市與便利店中。
按照行業對未來銀行的構想,所有的交易基本都通過網絡(也可以是移動互聯網)完成,物理網點和ATM機的數量都將萎縮。人們甚至可以完全拋棄現金。儘管這是一種未來的趨勢,但迄今為止很少有銀行主動推進,因為成本很容易被推高。
招行成了中國市場的先行者。
招行一系列的市場創新舉動
1995年7月
招行發行「一卡通」,它是招商銀行向社會大眾提供的、以真實姓名開戶的個人理財基本賬戶。
1997年
招行推出中國境內第一個系統的網上銀行—一網?通。
2002年
率先在國內發行國際標準信用卡,此後招商銀行又推出了粉絲卡、航空卡、百貨卡、商務卡、白金卡、無線卡?等。
2002年10月
招行面向個人高端客戶提供「金葵花」理財業務。
2003年
招商銀行在國內銀行業首家推出公司銀行業務「點金」品牌,為客戶提供金融解決方案。
2006年
在同業中率先試水公司理財領域,開創了國內商業銀行作為理財計劃的發行人和管理人為機構客戶提供資產管理類服務的先河。
2009年2月3日
招商銀行推出全新個人經營貸款產品—「周轉易」,專門幫助小企業經營者解決貸款融資的難題。
2011年
率先開展移動支付領域的業務,並提出在未來幾年內「消滅信用卡」的戰略目標,力求將信用卡功能全面移植到移動終端設備中。
2012年
招商銀行全新推出的經營貸款產品—「生意貸」,為小微企業主建立了方便快捷的融資新渠道。
CBN實習記者/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