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黎智英認輸內幕

2012-9-17   TCW




如果有一天早上,你走進超商,買不到《蘋果日報》,《壹週刊》停止上架,搭捷運手上少了一份《爽報》,你是會覺得很不習慣,還是會想鼓掌叫好?

九月四日,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在這一天,自己成了新聞人物——壹傳媒公告,將出售台灣《蘋果日報》、台灣《爽報》與台灣《壹週刊》合併本。

這意味著黎智英要撤出台灣?

隔一天,旺旺中時集團董事長蔡衍明也發聲明,將控告壹傳媒平面媒體印刷暨行政總裁葉一堅、《蘋果日報》總編輯馬維敏等十一人,涉嫌加重誹謗罪。

這讓米果與蘋果的大戰,再創新高潮。

黎智英在九月五日接受香港《蘋果日報》採訪時,證實將出售台灣平面媒體事業,但絕不會賣掉香港業務,印證將香港狗仔文化帶進台灣的黎智英來台十二年後,現在選擇了「棄台保港」。

這代表,香港狗仔文化將從此在台灣絕跡了嗎?究竟是誰,打敗了在香港、台灣兩地辦報無敵手的黎智英?

一通電話,台灣媒體變天要賣給蘋果的中時,竟轉賣給旺旺

一通電話,一個程咬金,一段沒有公開過的內幕,揭露讓黎智英陷入壹電視鉅額虧損泥淖,最後必須選擇賣掉賺錢平面媒體的戲劇化過程。

時間拉回到二○○八年十一月一日,當天國內媒體圈盛傳,黎智英將以新台幣二百零四億元,買下中時集團。當時,刀叉都準備好了,那隻「鴨子」也幾乎已經上了黎智英的餐桌。

同一時間,人正在中國杭州的蔡衍明,突然接到一通當時中時集團董事長余建新的電話。余建新在電話中問蔡衍明,能不能馬上回台灣,想與他親自再談一次購買中時集團的事,但是一定要包括報紙。蔡衍明回應,明天回台灣。

余建新則是主動暫停與黎智英的簽約動作。十一月二日,蔡衍明從機場直接驅車前往台北市大理街的時報大樓。六點鐘,蔡衍明帶著兒子蔡紹中與余建新開會,余建新提出希望將《中國時報》、《工商時報》與中視、中天包裹出售的想法。

蔡衍明與余建新雙方談兩個小時就敲定,因余家需錢孔急,蔡衍明也沒查帳,就很阿莎力的允諾:「蘋果出多少,我都跟!」

就是因為這句話,蔡衍明從米果大王,成了媒體大亨,從此也變成黎智英在台灣媒體事業的最大敵人。煮熟的鴨子飛了,餐桌上有了週刊、報紙,少了電視不成宴,黎智英被迫只得再煮一隻鴨,甚至是一隻昂貴、稀缺的天鵝,也就是日後的壹電視。

黎智英從香港進入台灣媒體事業後,打遍台灣媒體圈無敵手。他的《壹週刊》打敗了《時報周刊》,成了銷量第一名的娛樂週刊;他的《蘋果日報》,打敗了《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成了閱報率第一的報紙。

一股狠勁,生出壹電視黎智英狂砸錢,買人才和新設備

電視,一直是他一九九○年代從事媒體事業後,最新、最有興趣的事業,更是他從香港來到台灣發展的一大原因。

「不經營雜誌、報紙,你也可以從事別的媒體,如電台和電視又如何?是的,我有想過這些。可是在香港,我知道他們是不會發牌給我辦電台或電視台,在台灣倒可 以,故此,我曾經考慮在台灣買個電視台來經營。」黎智英在他《你夠拚命嗎?》這本書裡,曾經這麼剖白,「媒體已經成了我的毒品,我上了癮,戒不掉了。」

黎智英狠勁一來,壹電視可以花年薪一千萬元,以五倍的薪水只為挖角一位電視台主播,更不用說只要壹電視要的任何設備,都是最新、最貴的。對黎智英來說,花 大錢從來就不是一種賭博,而是他創辦事業的一種信念。有藝人進壹電視攝影棚錄影,燈光、設備、軟體都是台灣電視史上前所未見,聲稱「那是一種享受」,代表 著黎智英砸錢不手軟的魄力。

他曾在自己所寫的文章中提過,「台灣《蘋果日報》的總裁葉一堅和我一同創辦台灣《蘋果日報》。他給我不計成本、狂踩油門的做法嚇破了膽,忍不住對我說:『喂,計畫得周詳些,不就可以少些浪費嗎?』可是創業不是計畫,創業是搶灘,故此浪費是無可避免的。」

三大變數,拖垮壹傳媒拿照、上架都受阻,燒出財務大洞

然而,黎智英失算的,卻是有線電視市場的潛規則、台灣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還有蔡衍明等三大變數。

「他,只是錯估一件事,台灣(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的結構這麼緊密,這麼凶悍。」黎智英的一位朋友分析,「(有線電視)系統又是一個極少數的寡頭壟斷,嚴格來講,三個人講好,這個比賽就結束,這三個人的利益掛鉤太兇,所以他就怎樣也突破不了。」

黎智英經營媒體的作風勇於挑戰強權,但長期的八卦風格,在傳播學者眼中,黎智英過去十二年為台灣媒體留下的負面影響,仍大過正面效益,成了他向傳播學者組成的NCC申請電視執照最大障礙。

台大新聞所教授張錦華指出,《蘋果日報》記者很驕傲,不會因為老闆朋友寫新聞,也不受置入影響,他們獨立報導、政治中立,可在媒體史上記下一筆。

但缺點是為了市場不擇手段,一向聳動,腥羶色、低俗品味,對台灣社會傷害大。其他媒體也跟進大幅炒作化、低俗化,標題做更大、更聳動,報紙蘋果化。「可惜毀譽參半,優點對台灣媒體影響小,缺點卻對台灣媒體影響大,」張錦華說。

黎智英曾怨嘆,傳播學者都沒在看壹電視,「其實技術、新聞處理本質OK。」長期觀察壹電視節目的NCC前主委、政大新聞系教授彭芸表示,「(黎智英)剛開始野心太大,要申請五張執照,有線電視擋它,上不了有線電視,改送網樂通,送機上盒,直銷方式,再燒錢。」

壹電視燒錢,把財務燒出一個大洞,二○一二年度虧損就達到港幣十一億六千八百萬元,把他從平面媒體二○○八到二○一○年,三年賺的錢一舉燒掉了。

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理事長簡仁德指出,有線電視頻道都是經過系統台、內容業者溝通協調,經主管機關同意的產物。在先來後到、喬來喬去之下,目前不錯的位置就像黃金店面一樣,已被既有業者卡好位,新進業者只能在較差的地段擺地攤,先天上比較吃虧。

有線電視頻道的上、下架或頻道變更,系統台業者比內容業者擁有更大的發言權,「除非新頻道提供大家搶著要的優質內容,但內容是否優質,不是壹電視自己說了算,」簡仁德說。

攤開台灣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的市占率版圖,主要五大業者囊括了台灣五百萬有線電視用戶的五分之四江山。

現在,正在與黎智英談判的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他所擁有的凱擘與台灣固網相加市占率超過三四%;二○一一年,蔡衍明組成的旺中寬頻計畫買下中嘉寬頻,將掌握二三%。如此一來,雙蔡相加超過五成的市占率,黎智英如果無法過雙蔡這一關,他的壹電視注定是場敗局。

蔡明忠買凱擘,早在二○一○年底順利通過NCC的審查而過關,如果蔡衍明的旺中買中嘉案也過關,黎智英的壹電視投資,恐怕注定失敗,因為黎智英與蔡衍明雙方的政治立場互異,蘋果、米果互嗆的煙硝味早就越來越濃厚。

雙方戰火的白熱化,隨著NCC審查旺中購併案的進展,而越來越激烈。

兩段秘辛,埋下恩怨火藥傳話喬不攏,開始在報紙上互鬥

黎智英最大的媒體對手蔡衍明,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更揭開一段米果大戰蘋果的幕後秘辛:

今年四月十三日,《中國時報》刊登「壹傳媒殺白文正」新聞(編按:二○○八年七月,寶來證前董事長白文正在《壹週刊》相關報導後投海自殺)的前一天晚上,蔡衍明和一位朋友喝茶,那位朋友認識《蘋果日報》總編輯馬維敏,而居間協調、傳話。

「馬維敏聽他們葉總監(葉一堅)說,我裡面(旺中寬頻)的人說,你們都要倒了,要不乾脆賣給我們蔡老闆。因為壹電視虧那麼多錢,不可能上得了架,他說我們 裡面的人這樣說。然後他們(指壹傳媒)同仇敵愾,開始弄我們,弄我們一、兩天後,我們裡面的人也開始弄,其實那時候我都在大陸,我也搞不清楚,」蔡衍明回 憶。

後來蔡衍明透過一位林姓友人親自打電話給馬維敏,「我就跟他說,那這樣拍謝(指對不起),我們裡面的人說這種話,你想也知道我不可能說這種話。」

「我跟馬維敏說呀,『拍謝』兩字,算不算道歉我不知道,我絕對沒有叫人去說這種話。他(馬維敏)說,今天兩個互弄也難看,明天來不及了,不然後天開始大家都不要。他也不知道白文正的新聞,那一天我記得是禮拜六晚上快十二點。」

「過了幾天,忽然又一篇大大篇攻擊我,我就不高興,我就問他,你怎麼說話不算話?沒事你又攻擊我。換一位朋友說,因為他們黎老闆凍抹條(受不了),說我們裡面寫到白文正,一定要攻擊。」

「第一個,你之前不是跟我說話說假的;第二個,當初就不是同仇敵愾,就是老闆指使。(朋友轉達)說他(馬維敏)要提出辭呈,後來他老闆慰留他,所以他沒有辭。這都是事實。」蔡衍明氣憤的說。

對於蔡衍明的說法,《蘋果日報》總編輯馬維敏回應表示,「有通電話,私下談話,當時的事不好再去做任何評論。只能說,蔡衍明的記憶有錯,得到的訊息錯誤,黎老闆部分跟事實有出入。」隨後他只連說三次,「不便多談,沒辦法評論,過去的事不多談。」

今年六月,葉一堅曾在一個地方演講時,也透露了《蘋果日報》與《中國時報》之間的恩怨過程:

這個歷史是說來話長啦,但我還是很喜歡講。影劇版拍了一張照片,說蔡旺旺(指蔡衍明)跟他兒子去模特兒公司,他買了這個公司嘛,就登啦,登了也沒什麼啊,我們以前登他兒子未婚生子他也沒生氣啊,那個圖說說父子同樂啦,帶了幾個名模什麼,也沒說什麼。

電視部(壹電視)就有高層打給我,說堅哥你不要得罪蔡旺旺好不好,我們在申請上架啊,鬼叫一樣。之後就有些e-mail,幫幫忙啦,什麼我們現在這麼困難,你們現在還是盡量不要得罪蔡旺旺啦,讓我們上架啦,什麼的。

我覺得這是影響新聞自由,我怎麼能因為你申請上架,影響我《蘋果》登什麼新聞呢?我們的編輯獨立,要考驗就是這種時刻,平常編輯獨立叫得很過癮啊,結果遇到有事情就是幫幫忙啊。我們已經做小啦,但我們做不出不登這種丟臉的事情……。

你們學者說我們因為上不了架打它(旺中案)嘛,打它不應該,NCC不應該給它過嘛,對不對。是啊,但如果我被殺了,我被砍兩刀,我不能反對暴力嗎?而且我 們剛好證明蔡旺旺拿了那個(指中嘉),是會影響言論多元化的,你們學者講而已,哪有身受其害,我們有啊。起碼他上架,有後果,他有系統台會有什麼問題,我 們知道啊,我們應該要比其他人更反感,更大聲啊。

一隻巨獸,即將現身若蔡明忠接手,將成更大財團媒體

從點到面,從意識形態到壹電視的生死存亡關頭,黎智英和蔡衍明一開戰,都回不了頭了。

當九月一日,有超過六千人上街頭抗議蔡衍明,黎智英的壹傳媒可說在這場媒體戰爭中,完全占了上風。

但是為了電視的搶灘大戰,黎智英已經讓壹傳媒的財力出現危機,戰線拉得太長的結果,停損,成了黎智英不得不考慮的選項。

如今局勢的演變,已經證明黎智英打算撤出台灣的決心。蔡明忠如果真的順利買下《蘋果日報》、《壹週刊》,又如傳言中的透過與他友好的私募基金出面,買下壹電視,以規避凱擘三年內不得申請新聞台的規定,無疑將是蘋果與米果大戰背後的最大贏家。

壹傳媒是「魔鬼跟天使的混合體」,功過都有,政大新聞系教授孫曼蘋說,就算黎智英成功出售台灣壹傳媒,媒體八卦化仍會繼續,已形成文化,只是程度問題。

壹傳媒倫理委員會委員、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管中祥指出,如果接棒者無法維護,將是台灣報業大損失,少了一個強權對抗、監督的媒體。

同時,令人擔心另一個更大財團,擁有有線電視、無線電視、系統台、電信,引發類似旺中跨媒體壟斷問題,如果新經營者擁有各式各樣媒體,還有大型投資事業體,例如金控或產業,更讓人擔憂。

管中祥說,金控投資事業多,包括重大公共建設,如國光石化、科學園區、蘇花高等,對新聞自由或資訊公開會有嚴重影響,大型財團媒體越大,民主越小,不以經營媒體為主,當成工具。

蘋果與米果大戰背後,壹傳媒高舉的,是反言論壟斷。然而,一旦《蘋果日報》、《壹週刊》真的賣給富邦蔡明忠,等於壹傳媒親手創造出一個比他們所反對的對象旺旺中時集團,更加龐大的媒體巨獸。

誰能夠創造出全台灣最龐大的媒體巨獸?這個決定權,就在黎智英的手上。

【延伸閱讀】黎智英的壹傳媒,股價低迷4年多――壹傳媒與旺中集團交手大事紀

2008/11/3中時集團易主,蔡衍明擊敗黎智英,以204億元買下中時集團

香港壹傳媒股價2008/2/15港幣3.4元

2009/7/7旺旺入主中時成定局,黎智英只好自行籌設電視台「壹電視」2009/8/13壹傳媒向NCC申請設立五個頻道,卻因內容問題被NCC四度拒發執照,無法在中華電信MOD平台上架

2010/7/30內容始終無法通過NCC審核,只能在網路上試播2010/10月黎智英遭封殺,以免費發送機上盒的方式自力建立起收視網

2011/7/20黎智英親自赴NCC說明壹電視新聞台執照申請案,並提出七大承諾,NCC有條件通過新聞台執照申請案

2012/1月傳壹電視向中嘉系統台談上架計畫中斷,壹傳媒抨擊是蔡衍明作梗,旺中集團否認2012/3/2壹電視財經台無預警停播2012/4/5傳出 黎智英有意出售台灣壹傳媒,開價5億美元2012/4/18NCC審議旺中案,《蘋果日報》頭版刊出「台灣不能只有一種聲音,旺旺」抨擊2012/7 /25NCC宣布有條件通過旺中購併案2012/9/1媒改團體發起「反旺中壟斷大遊行」2012/9/4壹傳媒宣布將出售台灣平面媒體事業部分2012 /9/5蔡衍明控告壹電視董事長張嘉聲等人加重誹謗罪

2012/9/10港幣0.7元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蘋果日報》、Google Finance整理:蕭勝鴻

【延伸閱讀】台、港媒體大亨,「鬥性」都很堅強——蔡衍明、黎智英小檔案

黎智英年紀:64歲學歷:小學現職:壹傳媒集團主席事業版圖:香港、台灣壹傳媒集團出身:12歲攜帶港幣1元,隻身從中國偷渡到香港當童工,白手起家創立 佐丹奴時裝連鎖店性格:愛冒險、不怕得罪人政治立場:反共、標榜民主名言:媒體很難做,要像我這種無情無義的人才做得起來身價:約新台幣100億元

蔡衍明年紀:55歲學歷:高中現職:旺中集團董事長事業版圖:旺旺集團、中時媒體集團、香港亞洲電視第三大股東出身:19歲從父親蔡阿仕手中接下宜蘭食品 魚罐頭生意,隔年當上總經理性格:豪邁直爽、鬥性堅強政治立場:主張兩岸統一名言:混街頭比讀書學更多身價:約新台幣2,400億元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整理:蕭勝鴻

【延伸閱讀】旺中案延燒,引爆兩軍媒體對戰

網路筆戰「批踢踢」(PTT)反旺中購併案議題,討論人數超過5,000人

報紙轟炸《蘋果日報》報導超過400次,《中國時報》報導92次

電視輪播中天、中視兩家新聞台與壹電視各節新聞頭條,24小時輪播

整理:蕭勝鴻

【延伸閱讀】壹電視要上架,未來須搞定「雙蔡」——台灣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市占圖

其他獨立業者21.75%用戶數:111萬

中嘉(註)23.14%大股東:私募基金安博凱用戶數:118.2萬

凱擘23.1%大股東:富邦(大富媒體)用戶數:118萬

台灣固網11.04%大股東:富邦(台灣大)用戶數:56.4萬

台灣寬頻14.56%大股東:澳洲麥格理集團用戶數:74.4萬

台灣數位光訊6.41%大股東:台灣數位光訊科技用戶數:32.8萬

註:NCC於2012年7月25日宣布有條件通過旺中寬頻購併中嘉集團資料來源:NCC 整理:蕭勝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