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廣匯能源(600256.SH)一位高管對財新記者斬釘截鐵地表示,「進,我們肯定進!廣匯將積極參加國土資源部第二輪頁岩氣招標。」
作為中國最大的民營油氣公司,廣匯能源在國內已擁有LNG處理廠及分銷體系,在國外擁有上游區塊和天然氣跨境運輸管道,但是,它在國內並沒有上游資源。
在他看來,雖然第二輪招標的20個頁岩氣區塊質量並不理想,但作為戰略性佈局,廣匯不能放過這樣重大的機會。
9月11日,也就是國土資源部宣佈頁岩氣第二輪招標啟動的第二天,民營油田設備生產商華油惠博普(002554.SZ)立即召開董事會,確認自 己符合投標人資質條件後,隨後發出公告稱參與第二輪投標,決定投資2.8億元做頁岩氣投資開發。由於已經與擁有油氣或氣體礦產勘查資質的中石化河南石油勘 探局和黑龍江龍煤地質勘探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它符合國土資源部資質要求。
惠博普的主業原本是油田服務和油田設備製造,為何要去做「油老闆」?「這並非心血來潮,」惠博普證券事務工作人員告訴財新記者,「之前公司在內蒙古有上游經營經驗,而且公司獨董是頁岩氣方面的專家。」
但與惠博普同為油田設備提供商的山東企業傑瑞股份(002353.SZ),其內部工作人員則向財新記者透露,傑瑞很可能不會參與頁岩氣上游競標,「我們還是賣設備吧,上游風險太大。」
9月10日,國土資源部對外發佈第二輪頁岩氣探礦權招標公告,頓然攪動了油氣以及眾多相關產業界的一池春水。國土資源部空前放低了新一輪頁岩氣 項目投標人的資質門檻:內資或中方控股的合資企業,行業不限,註冊資本金在3億元以上,有石油天然氣或氣體礦產勘查資質(或者與有資質者結成合作關係), 獨立法人非聯合體形式投標。招標區塊共20個,每個投標人最多投標兩個。區塊分佈為:貴州五個,重慶三個,湖南五個,湖北兩個,河南兩個,江西、安徽和浙 江各一個,總面積為20002.16平方公里。這是中國第一次在油氣上游領域真正向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開放礦權,儘管這一突破被允許發生在非常規油氣領域 ——頁岩氣上,但這仍不啻是資源領域開放的重要一步。此前,中國一直對油氣資源礦權實行國有壟斷體制,管理體制是「授予制」,即三大石油公司滿足法律規定 的最低勘查投入就可以維持區塊的探礦權和開採權。
頁岩氣礦權的戰略性
想馬上從頁岩氣賺到錢是很不現實的。安信證券報告稱,目前頁岩氣勘探開發投入比較大,一個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的區塊,開發投入可能在10億元人民幣。因此,前述廣匯能源高管坦承,廣匯考慮更多的是完善產業鏈的戰略角度。
從產業鏈來說,市場人士普遍看好為頁岩氣勘探開採提供技術服務和設備的企業以及大規模商業化後終端方面,即擁有渠道優勢的LNG加注站或擁有天然氣管網的公司,如廣匯。
與廣匯相比,很多想進入頁岩氣領域的民企的決心並沒有那麼堅定。之前曾對財新記者表示已參與國土資源部第二輪招標意向性調查的中天城投(000540.SZ)董秘李俊最新表示,公司還在研究,並沒有最終決定是否投標。
另一家民企,香港上市公司聯合能源(00467.HK)內部人士也對財新記者說,他們還在研究20個區塊的資料包。此前,這位人士曾指出,為了避免礦權重疊,此次用來招標的空白區塊,大多沒有做過前期地震勘探,因此開發起來工作量較大,商業風險不容忽視。
今年5月,國土資源部曾經舉行過一次對內資企業投標頁岩氣情況的摸底調查,當時報名申請的內資企業大約有75家。國土資源部油氣中心副主任張大 偉當時對財新記者表示,報名的企業類型五花八門,除了油氣、電力、煤炭等能源企業,還有來自房地產、投資和地質勘查等行業的公司。這些公司中有多少家能在 10月25日第二輪招標截止前報名,還是個巨大的疑問。
除了民企,另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也在關注著頁岩氣。中國油氣行業有「三大三小」之說,除了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外,還有中化集團、中信資源和 振華石油三家油氣央企,他們共同的特徵是囿於國內礦權管制,只能在海外發展上游業務。國內頁岩氣礦權開放對它們同樣具有戰略意義。中化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 司常務副總經理耿文志對財新記者稱,中化會參與這一輪頁岩氣招標。
另外,由於有了美國頁岩氣價格低廉,取代煤炭成為發電主力的先例,一些國內的電力企業、煤炭企業也對頁岩氣第二輪招標表現了濃厚興趣。
外資有機會
頁岩氣第二輪招標公告另一個引人關注的突破是,允許中方控股的中外合資企業成為投標人,這對很多候在門外的外資公司來說,是個意外的驚喜。諮詢公司伍德麥肯茲公司亞太區天然氣研究中心主任湯普森對此評價稱「非常有趣」。
湯普森認為,國土資源部此番降低進入門檻,吸納包括外資在內的多元投資主體,表明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要加快頁岩氣產業發展的步伐,就必須在礦權 管理手段上採取新方法。此前,外資企業無法通過任何形式的途徑獲得中國境內石油天然氣的礦權,只能與已得到礦權並且有對外合作專營權資質的內資企業,簽署 產品分成合同(PSC),承擔全部的勘探風險和投入,且只能分享部分收益。一位油氣行業的法律人士認為,現在一旦允許以合資公司作為主體進行頁岩氣勘探開 發,就意味著外資不需要承擔全部的勘探風險和投入,僅需按持股比例承擔風險和分享收益。
不過也有一些外資油企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了謹慎態度。他們的觀點是,合資企業成為投標人的確意義重大,但頁岩氣礦權實行「合同管理」,需要與國 土資源部簽署合同進行勘查,且有固定年限,這與傳統油氣礦權管理模式有所差別;同時合資形式多種多樣,並不必然意味著外資公司能比以往承擔更少的風險。國 土資源部關於允許中外合資企業參與頁岩氣招標的這一最新規定,出台得相當突然,有很多外資公司人士表示之前並未做好準備。消息出來後,外資公司紛紛著手與 中國公司展開接觸。殼牌公司一位中層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他們目前正與中國石油公司討論成立合資公司的可能性。另外康菲石油公司也表示正考慮進軍中國頁岩 氣。
不過,從現在到第二輪投標截止前只有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成立合資公司尚需討論很多細節,在這麼短時間內能成立多少符合要求的合資公司?上述殼牌人士表示,其預期並不樂觀。
地方關係很重要
在頁岩氣第二輪招標公告中,國土資源部規定,中標企業在轉入頁岩氣開採階段時,應在區塊所在省(區、市)註冊公司。這意味著國土資源部認可在頁岩氣開發中確保地方的一定利益。而要求在當地註冊公司,可以讓地方政府得到稅收的好處。
業內人士認為,頁岩氣打井涉及徵地、修路、水資源等問題,都需要地方政府給予方便,因此和地方政府搞好關係非常必要。但一位做頁岩氣壓裂服務的 民企人士指出,「油地關係」一向難搞,如果不是實力雄厚的央企或根基深厚的地方企業,中標的「外來和尚」能否順利運營好項目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此前,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華電集團、華能集團等央企紛紛與地方政府結對子,與地方政府簽署頁岩氣戰略合作協議。對此,業內人士評論為,可能是想 先於國土資源部招標前造成既成事實,一方面提醒國土資源部注意這一問題,另一方面也提前拉攏地方關係。瑞銀分析師嚴蓓娜甚至認為,此次得標者很可能是需要 與區塊所在省關係較強的企業。但國土資源部油氣中心副主任張大偉拒絕透露具體的評標標準。
國土資源部規定,探礦權有效期為三年,年均勘查投入應達到每平方公里3萬元人民幣,鑽達目的層的預探井等鑽探工程量最低應滿足每500平方公里 兩口。三年的探礦期滿後,企業關心是否能順利轉入開發期,惠博普在公告中發出風險提示:「如公司取得本次頁岩氣招標區塊的探礦權,三年探礦權有效期後,公 司對能否順利取得區塊的採礦權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對此問題,張大偉稱,探礦權期滿後,企業要「交儲量」,交了合同規定的儲量才能轉入開發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