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金融發展局構想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31/100431308_all.html

 香港新任特首梁振英新政中的「金融發展局」正在積極籌備,現年62歲的香港金融界重量級人物史美倫擔綱籌辦,希望借此推廣香港,提高香港身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現任香港行政會議成員兼金融發展局籌備小組主席的史美倫,在銀行證券市場上身經百戰,在內地及香港都享有頗高的聲望。

  目前她身兼多職,包括香港匯豐的非執行董事,此前曾任香港證監會副主席、中國證監會副主席以及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

  2001年3月,史美倫受當時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邀請,出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分管上市和融資監管工作,是內地首位海外聘請的副部級官員。她的「不偏不倚」及「公平、公開、公正、公信」四公原則,為內地的證券市場帶來眾多新氣象。

  在史美倫任內,中國證監會頒佈了有關證券監管的法規和條例51件,初步建立內地監管法規架構,同時有80多家上市公司和10多家中介機構被公開譴責、行政處罰、立案偵查。史美倫的嚴厲監管作風為其贏得「鐵娘子」稱號,也因此和內地的金融業界建立了廣泛和深入的聯繫。

  8月中旬,史美倫在北京接受了財新記者的專訪,暢談對香港金融發展局這一新平台的構想。

危機感

  一直以來,香港金融市場缺乏系統性推廣和發展金融服務業的部門。

  「金融發展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將現有分散的推廣和發展模式聚合起來,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然而在香港政府資助的眾多產業機構裡,有貿易、旅遊、港口、藝術、電影等發展局,惟獨沒有金融行業的。」史美倫告訴財新記者。

  香港成立金融發展局的目的,來自於維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危機感。香港在內已受到上海雄心勃勃的挑戰,於外近有新加坡金融中心呈崛起之勢,遠有老牌金融中心紐約、倫敦的地位無可撼動。史美倫表示,在世界各地建立的類似組織中,尤其以倫敦金融城的經驗最值得借鑑。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月,金融服務業已佔到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8.9%和英國稅收收入的12.1%。倫敦金融城是2010年成立的非政府 機構,目前擁有員工一萬多人,逾六成在海外工作。它專門就金融監管、法規、稅務、競爭力等問題作政策性研究,定期與政府及監管部門交流意見。

  除了幫助政府作長遠規劃之外,倫敦金融城還為企業提供服務,從基礎設施維護到宏觀戰略規劃不等,已然成為英國金融服務業的宣傳大使,扮演著國家金融公關的角色。

  接近倫敦金融城人士表示,該機構對內主要為英國創造就業機會,推動經濟增長;對外向全球推廣包括金融、基礎設施、教育、法律等在內的服務行業。該機構在全世界除英國以外的13個國家及地區都設立了對口的金融諮詢部門。

  如果說近年來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的挑戰,上海施加的更多是心理上的壓力,而構成最直接的挑戰實際來自新加坡。

  香港與新加坡金融中心的相似度極高,都擁有十分活躍的外匯市場、開放度較高、低稅收、法律體系透明、基礎設施便利等因素。新加坡在監管、自由度 上向金融機構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設計,而香港與金融相關的配套服務業比如環境污染、租金成本高、本地人才培養緩慢等方面,均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近年來,香港政府對香港發展成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表現得分外積極。

   「政府除了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之外,還要重視對金融行業發展方向的指引。」年初競選香港特首的政綱中,梁振英提出成立金融發展局的構想,並表示金融發展局是針對香港金融發展提供建議的,並不會制定和執行政策。

  「解決內地資金的自由流動問題,集合中外投資者在港發展,是目前香港金融行業最重要的發展方向。」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公開表示,「金融發展局的成立正是增添了與國內外合作與溝通的渠道。」



凝聚業界聲音

  目前香港推廣和發展金融業的政府機構是香港金融管理局,其職能主要是維持香港貨幣和銀行體系的穩定,更多起到的是監管的作用,同時也兼顧統籌資源以及協調金融發展。香港政府裡並沒有專職機構,缺乏統一服務金融行業的政府部門。

  香港金融界人士表示,金融界一直以來都是自給自足,現在政府終於肯撥款推動金融發展,這是好事一件。

  同樣起到促進香港金融發展的另一家民間組織——香港金融業協會,其主要職能同將要成立的金融發展局相類似。它們都是向政府部門提出建議和要求,同時收集國內外有關金融、銀行、保險、證券、信託等方面的資料,提供諮詢服務。

  金融發展局更像是新任特首特設的一個金融智囊團隊,以供政府在制定金融政策的時候,建立彌合業界建議和政府政策之間更平滑的通道機制。

  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此前在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表示,金融發展局可以像其他非官方機構般更靈活推銷香港,「當政府就市場發展表態後,有非官方的、代表民間及市場的機構在落實層面說話,可以在推廣上互補」。

  陳家強還表示,官方考慮金融政策時並非憑空構思,需要業界的建議,金融發展局正好扮演凝聚業界聲音的角色,「利用resource及research(資源及研究),把業界聲音提升到切實可行的方案」。

  例如在資金管理方面,新加坡會刻意把相關稅項調低,但香港卻不能只為個別行業提供減稅優惠,「當我不做A方案,業界可以為我們提供B或C方案,政府對相關溝通求之不得」。

  「金融發展局有別於金融管理局和證監會的是,除了關注銀行及證券之外,還會關注其他金融範疇,包括財富管理、保險、私募基金、法律和會計等在內的金融服務業。同時也非常注重對人才的培養,未來金融人才教育也會列入金融發展局的計劃中來。」史美倫說。

  史美倫表示,金融發展局責任重大,不單面向海外市場,推廣金融業,還負有制定長遠金融業發展策略的重責,例如香港金融業的定位、人民幣產品與業務進一步的發展及如何更好配合內地企業走出去等。

  針對金融發展局與金融管理局角色與功能區別問題,史美倫強調,前者集中在開拓金融新產品、向政府建議長遠發展策略及向外推廣,後者則著重法規把關的角色,為金融業監管者,故兩個機構絕不會有角色與功能的重疊。

  針對有專家提出目前聯匯制是香港金融體制最重要和迫切的問題時 ,史美倫明確表示,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考慮的範疇,專家學者可多提意見,但這並非金融發展局的研究課題。

  「雖然是『務虛』的機構,但一樣可以做事。」史美倫說。

時間表

  在香港成立一家法定機構需要兩年以上的籌備和立法時間,而非法定機構的成立所需的時間相對較短。而香港特區政府十分迫切地想要成立該機構。

  「與其花時間去爭取法定地位,這三年不如用來做事。」史美倫說,「特首邀請我牽頭籌建金融發展局時,我二話沒說就答應了。」問及會否出任主席一職時,史美倫表示,「這還要日後由特首決定。」

  籌備小組已於7月1日開始工作,下設四名委員。委員囊括政商精英,包括向梁振英建議設立該局的中銀國際副執行總裁謝湧海、職業律師李律仁、下屆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小組裡惟一的外籍人士是時任花旗銀行高級顧問的文禮信。

  史美倫表示,「金融發展局的規模不會太大,成員約在20個以內,來自不同行業比如投行、保險、銀行、會計等。」

  在談到機構經費來源的問題時,史美倫說,「資金還是會受到政府撥款的限制,當然我們也在考慮能否借鑑貿發局和旅發局的經費模式,加入一些市場元素。」

  金融發展局希望建立自下而上的發展模式,在局內設立幾個不同的委員會,收集金融業界的意見和建議;向上代表業界把信息反饋給政府,主要解決業界與政府溝通不暢、業界構想能否很快轉化為可操作的的問題。

  據史美倫介紹,籌備小組目前已與業界做了五場溝通會議,以瞭解業界對金融發展局的期望,溝通會一共八場。除了與業界溝通,還將制定金融發展局的職能、管治架構、營運模式等,年底前將以書面報告的形式提交給特首和財政司司長。

  「首要發展,推廣其次,是金融發展局的職能定位。」史美倫表示,它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聯繫業界和政府的諮詢機構,不會幹涉政府行為,也不會為行業遊說。

  銀行、證券及會計行業有自身的行業組織,爭取行業權益的工作以後繼續由這些團隊負責。金融發展局的職能傾向是從整體市場出發。

  史美倫說,「金融服務業並非單一產業,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未來發展的空間還很大。」

  至於金融發展局正式成立的時間表,史美倫表示希望在2012年內完成籌備工作。金融發展局會否按著當政者成立的初衷發展下去,能否真正發揮作用,還有待時間驗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