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熊曉鴿:投資更注重團隊 創業不一定要走到IPO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31974/

熊曉鴿是最早將西方技術風險投資實踐引入中國的人,在過去幾年中他一共投了20多家跟移動互聯網相關的公司。

在中關村,移動互聯網已成為越來越多創業者的首選,資本市場也將越來越多的目光聚焦於移動互聯網。日前,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全球常務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IDG資本創始合夥人熊曉鴿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為已經或即將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創業者支招。

商報:您怎麼看移動互聯網創業的潮流?

熊曉鴿: 從一個國家技術的發展來看,作為風投每一個時期投資時間大概是十年左右,比如現在我們看到的騰訊、百度基本上都是12年前投的。在投資裡,在一定時機有所 謂的主導技術,美國最開始投芯片、PC,然後再投互聯網,基本上8-10年換一個朝代。一般來講在這裡賭對的一些人,基本上都能賺錢。現在,無疑已經進入 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商報:從您投資的角度來看,團隊和項目哪個更重要?

熊曉鴿:當然是團隊,但是投資人首先會看市場。風投就像漂流,一定要看對河流,看對河流往前劃就行了,只要不被淹死,總能游到目的地,到的早一點兒 賺錢就會多一點兒,到晚一點兒賺得就少一點兒。選對了河流,團隊就是划船的舵手,本事好一點兒就不翻船,能夠很快到達終點;本事差一點兒可能就會翻船,所 以團隊是這裡面最重要的一環。

商報:您怎麼看待移動互聯網創業門檻低這個問題?

熊曉鴿:上一個互聯網時代很大一個特點基本上是以海歸為主,像搜狐等一些互聯網公司基本上是以海歸為主的創業。現在移動互聯網創業裡反而變過來了,國內創業為主,而且更年輕,因為這個行業本身就很年輕,不需要在國外讀過一個什麼學位,使用的人也更年輕、更聰明。另外年輕不怕失敗,賭的是年齡。

商報:如何看待創新?

熊曉鴿:硅谷本身有一種文化,鼓勵原創的技術,鼓勵你有瘋狂的想法,如果說得大家都激動起來,肯定願意幫你。至於能不能取得商業上的成功,是另外一 回事。因為有這麼一個東西,就形成一個很好的機制。我們也想把這種機制引入中國,現在有了移動互聯網,這種技術、專利、人才已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會有越 來越多的創新出現。

商報:您認為移動互聯網怎麼樣才可以盈利?

熊曉鴿:現在來看移動互聯網真正賺錢的,基本上是一些生產終端的公司,作為內容的提供,主要還是以遊戲為主。現在中國3G用戶的規模還不夠大,只有1億多,我認為用戶數量可能要到3億-4億左右才會出現引爆點,出現大規模的盈利。

商報:創業的終極目標一定是IPO嗎?

熊曉鴿:國內一談到創業就想到IPO,這是一個問題,要知道,很多公司不一定要IPO,真正要走到IPO也挺不容易的。不走到IPO可以賣掉。

商報:賣掉的話,中國有多少大公司願意買小公司?

熊曉鴿:這也是一個問題,中國有很多大公司寧可自己去做,但永遠做不大。其實更聰明的辦法就是收購和兼併,這樣更快。中國還有一些創業者不願意賣公 司,尤其是賣給競爭對手,其實賣給競爭對手正是最好的選擇。在硅谷有一個風格,能夠以高價格把公司賣掉一樣是IPO,不是買了就贏了,賣了就失敗了。

商報: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您最看好哪個方向?

熊曉鴿:我認為移動互聯網是對上一個互聯網時代的顛覆。在上一個互聯網時代內容不值錢,內容提供商都是免費的,主要靠廣告掙錢,而我認為移動互聯網的內容將會成為主要收入來源,從這點來講會給傳統內容提供商一個新的生命。未來在云計算、大數據上面也會出現非常好的機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