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戶」是如何煉成的?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2023992.html

募基金從成立之時的風光無限到如今個股交易上經常10萬股不到的操作,這中間到底經歷了什麼?這是業界需要思考的問題。

基金經理頻繁變更之殤

「投資者從來都是善良的。」上海一家大型公募基金高管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曾如此表示,「每一個投資者的離開可能都是因為我們真的傷了他們的心。」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記者查閱上述「大戶基金」們的資料發現,基金經理頻繁變更帶來的業績不穩定,可能是其規模持續縮水最終加入「大戶行列」的主要原因所在。

國聯安紅利成立於2008年10月22日,當時的基金經理馮天戈任國聯安基金的副投資總監;三個月之後,馮天戈不再管理國聯安紅利,轉由吳鵬接任; 一年零四個月之後,2010年5月27日,國聯安紅利再度變更基金經理由傅明笑兼任;兩年之後,今年5月29日,施衛平開始接任國聯安紅利的基金經理。

四年期間換了四任基金經理,這對於基金持有人而言可能是難以接受的。有投資者表示:「一年一位基金經理,我實在是看不出這個基金公司真的把咱的錢放在心上。」該投資者稱,「還多數都是兼任基金經理,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基金在投資上難以讓人放心。」

同樣位居「大戶行列」的天弘永定成長成立於2008年末,短短四年不到的時間內該基金的基金經理也同樣走馬觀花,你方唱罷我登場:從成立之時的馬志強到2009年的呂宜振,再到2011年的徐正國,2012年年初再度變更為李蘊煒。

兼任的難獲信任

的確,隨著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基金經理人才短缺的現象愈演愈烈,而記者查閱上述大戶基金的資料發現,多數基金經理都是兼任的情況。

國聯安紅利的基金經理兼任狀況幾乎貫穿始終,而泰信中小盤精選雖然由泰信基金研究部總監親自掛帥,但是依舊兼任泰信藍籌精選基金經理;海富通國策導 向基金經理牟永寧兼任海富通收益增長混合基金經理、海富通風格優勢基金經理;長盛同祥泛資源基金經理李慶林兼任長盛創新先鋒靈活配置基金經理;金元惠理核 心動力基金經理侯斌兼任金元惠理成長動力靈活配置、金元惠理寶石動力基金經理;天弘永定成長基金經理李蘊煒兼任天弘深證成分指數(LOF)基金經理……

顯然,兼任這個字眼可能在基金公司管理層層面認為是對優秀人才的「物盡其用」,但在投資者眼中,這種非專一性的管理手法更多的是一種傷害。

轉機

儘管「大戶」的煉成原因各不相同,但擺在這些大戶面前的問題是如何擺脫這種尷尬的局面。而事實也證明,這種「大戶基金」並非絕境,只要基金管理公司勵精圖治,轉機隨時會出現。

最好的例證是天治基金旗下的天治創新先鋒。資料顯示,2010年一季報披露之時,天治創新先鋒規模僅剩3605.76萬份,資產淨值僅為4573萬元。當時業界紛紛表示擔心,是否面臨清盤危機。

按照《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規定:在開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後的存續期內,若連續60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或者連續60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達不到100人的,則基金管理人在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後,有權宣佈該基金終止。

然而,近兩年來,天治創新先鋒「知恥後勇」,隨著公司層面對該基金賦予更多的關注,這只曾經面臨清盤的基金已然翻身。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該基金資產淨值已經達到2.19億元,在同類基金規模排名倒數第54位,暫時擺脫了「清盤危機」。

對此不少業內人士稱,任何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出現「大戶基金」都感覺到顏面盡失,因此多數情況下,基金公司管理層都會將更多的資源向這類產品傾斜,賦 予更多的「支持與關照」。「畢竟誰都不願意成為第一隻被清盤的基金,那樣對於品牌的影響太大了。」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高管表示,「但是,在當前羸弱的市場 中如何使規模快速回升,擺脫「生死線」的折磨並非易事,投研團隊的實力依舊是關鍵所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