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多月港股指數反覆上漲,自己的股票組合市值卻反覆下跌,組合中的金融、地產、工業股都遠遠落後大市,表現從跑贏大市到現在落後大市,自己也正在墮入五里霧中。最近看了一隻美股,
,手頭現金三元,股價一元,盈虧之間,長年不派息,小股東能夠做些什麼?對此,最近想多了很多有關股息和大股東薪酬的問題。
這幾天一直都在換馬,新增了匹克和新天綠色。體育用品股我打算重新介入,吸收了上一次經驗,這次動作會很慢很慢。去庫存化已經不是體育用品的問題了,這已
經成為整個國內中低端服裝行業共同面對的問題。打折去庫存後,我擔心將來恢復原價,銷售會有困難。新天綠色我喜歡它天然氣業務,但卻很討厭它風電業務。這家公司
不是什麼好東西,但起碼不會有假。多關聯交易,大股東有問題的股票,我打死不沾。
眾品食業
(HOGS)我怎麼看都比雨潤要好,不明白為什麼大家老是盯著雨潤不放?不懂。
中國南車A股出現了超過10%的折扣,國內沒有閒錢,我願意冒一下險,先沽港股,過幾天再買回A股。對AH股互換是越來越喜歡了。前兩個月,中國人壽H股比A股便宜了近20%,轉眼間又再次同價了。AH股中,大市值的股票差價比較容易修復,什麼原因呢?是不是散戶參與度低?
最近確切地感受到身邊的人對股票越來越沒有興趣了,香港的報檔幾個月前還很熱銷的投資週刊iMoney現在已經輪為滯銷品了。為什麼會出現港股上漲,但散戶越來越冷漠的情況?套用朋友的一句話:最近到底港股都漲了些什麼了?怎麼我感覺不到?

迷茫中,但我堅信我的選擇沒錯。已經很久沒有聽說有朋友想辦工廠了,倒下的、收縮規模的越來越多,剩下的一定會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