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徐星投資福爾莫斯 投資雜感(二十一) 張東偉

http://xueqiu.com/9587077332/22067446
    巴菲特成為我們的投資偶像,不僅僅是因他的投資業績,更是他每年致股東信中所給予我們的投資和經營智慧。2011年的致股東信更加充分展現了這些智慧和品質。

業績標準

如 果投資沒有業績標準,那麼管理人就會「依據表現來確定靶心」。不是嗎?很多基金經理人在檢討自己投資業績時,總是拿所謂宏觀經濟和市場如何不理性等來粉飾 自己的投資行為,似乎自己永遠都是正確的。而巴菲特的業績標準始終如一:與代表性最廣泛的標準普爾500來做比較。並且坦言,某些年份可能落後於指數,但 「如果我們在長時間裡無法達到這一目標,我們就沒有為我們的投資者帶來任何東西。他們完全可以通過購買指數基金來實現同等或者更好的回報」。

其次,股價波動的週期並不會與地球繞太陽轉動的週期一致,因此,過分著重每年年末的證券市值作為業績評判標準也是片面的。因此巴菲特常將本公司的「賬面值」作一個保守的價值標準。

伯克希爾的「正常業績水平」

很多投資人都喜歡追逐所謂的「高成長」類的公司。但高成長的公司往往壽命不長,更可怕的是其中的陷阱多多。實際上,給投資人造成傷害的往往是那些寄予最大期望的公司。一個公司「正常的」業績水平才是一個投資人評估公司價值的關鍵,而不是去預測什麼「未來的成長性」。

巴 菲特2011年的致股東信中首次(在我的記憶中)專門給出了伯克希爾「正常業績水平」的評估。其中「無法預測和計算」的字眼與專門的對某些業績因素預計的 融合,給出了真正的「價值評估」所需要的關鍵思考。這也為股東們評估在"後巴菲特時代"的伯克希爾未來的同時,清楚理解這家公司的真正價值。

伯克希爾的優勢

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已成為投資歷史上的傳奇。巴菲特在2011年的致股東信中,也專門談到了伯克希爾的優勢和他的用人之道。這對於投資和所有從事資產管理的人都有很大的啟發。

   巴菲特談到,伯克希爾的優勢來自於三個方面:

第一是擁有「一個高度優秀的管理層」,他們工作的唯一原因就是出於對本職工作的熱愛。管理團隊中,「有的人使用預算遵守流程;有的人是憑直覺行事。我們的隊伍很像一支擁有各種不同擊法的全明星棒球小組。我們的列隊變化很少是被要求的。」

第 二是他們的利潤分配方式。如何能把留存收益得到更大是巴菲特集中考慮的事情。既不侷限於特定行業,也不能漫無邊際的追逐「利潤最大化」(實際上是誘惑最大 化)。「就資金分配的而言,靈活性到目前為止已經佔據了我們大部分的進程」。這可能是伯克希爾長期的資本收益率遠高於很多專業性公司的原因之一。

   第 三是難以複製的滲透於伯克希爾公司的企業文化。「主人翁精神」是伯克希爾文化的精髓。「有著深愛著公司的管理者是一種很大的優勢。企業文化便開始蔓延繁殖 開來。」。「官僚程序會產生官僚主意」。伯克希爾雖然是擁有著千億美元資產的巨型公司,但他們的「全球總部」年花費僅僅是二十七萬兩百一十二美元(這一租 金甚至不如目前中國一些基金公司的辦公場所的花費)。將每一分錢花都用在能提升價值的地方,而不是去滿足自我的奢華、虛榮心和名利要求——僅此一點就是資 產管理行業中伯克希爾可以鶴立群雄的內在基因之一。

伯克希爾的用人之道

   巴菲特以前一再強調過,即使僅僅從商業角度 上,在一個人成功的因素上,其商業品德的重要性也遠勝過其某時其表現出的「輝煌業績」或所謂的「能力」。在2011年的致股東信中,他再次表達了對資產管 理行業中的一些行業行為的深惡痛絕。「一些普通合夥人(資產管理人)因為投資獲得收益而獲得巨額收入,但壞結果出現時,他們就富有地離去了,留下他們的有 限合夥人(客戶或股東)回吐先前的盈利。有時候,這同一幫普通合夥人又迅速創建一個新的對沖基金,於是他們又可以馬上就分享未來的利潤,而不用為過去的損 失承擔責任」。巴菲特痛斥這樣的投資經理「是懦夫,而不是合夥人。」然而,頻繁跳槽為創建自己的「私募」而積累「資源」現在已成為中國基金業的普遍現象和 「理所當然」。僅此在我看來,這種類型的的基金管理人完全不值得投資人的信任,也不會有好的結果。

以某時期的所謂「輝煌業績」,再找媒體來捧紅自身來招募客戶,也成為業內目前的普遍現象。很多投資人也喜歡追逐這類過去某期的「明星」。聽聽巴菲特是如何挑選他中意的基金經理人吧:

「要 想找一些近期有很好記錄的投資經理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過去的業績雖然重要,但還不足以辨別未來的業績。他們是如何實現這些業績的方法非常關鍵,這反映了投 資經理對於風險的理解和敏感性(許多學術界人士用Beta來衡量風險,但我們萬不能用這個來衡量)。至於風險標準,我們在尋找一些擁有難以評估技能的人, 即能夠預見之前沒有觀察到的經濟情景的影響。最後,我們也希望找一個人,伯克希爾對他來說不僅僅只是一份工作。」 ……「當我們發佈Todd加盟的新聞稿 時,許多評論員說他「沒有名氣」,對我們沒有找「著名的大人物」表達了疑惑。我想知道,他們中有多少人1979年的時候知道Lou,1985年的時候知道 Ajit,1959年的時候知道查理!」

……

巴菲特的坦誠、智慧和引人入勝的品質,在2011年的致股東信中可謂隨處閃 耀。馬克.塞洛兒在給哈佛商學院畢生生的演講中專門列舉了「你為什麼不能成為巴菲特」的7大特質。其中一條就是因為巴菲特「也是商業世界裡最傑出的寫作者 之一,他是歷史上最傑出的投資家之一絕非偶然。如果你不能清楚地表達,你也不能清楚的思考。儘管一些人可能智商很高,心算就能得出期權的價格,但卻不能清 楚的思考問題」。讀巴菲特的致股東信,是一種投資智慧上的享受,讓人(至少是讓我)無法不頂禮膜拜。

——————

    徐星公司還是個「剛剛上路」的嬰兒期公司。但正如我們的公司價值觀中所寫:「生在一個廣闊市場的經濟環境和理財需求無限的時代環境中,生在最偉大投資家巴菲特的投資思想和實踐之後,是徐星投資可遇不可求的經營機緣」。其中這種機緣之一,是給了我們自身經營的啟迪:

1.       徐 星公司不但現在,而且在將來也不會成為一個擁有所謂「眾多精英」和流行的投資管理機制的官僚機構,而只能是由少數熱愛自己的工作、將公司的事業始終視為自 己事業的少數志同道合的人組成的簡單公司。徐星公司永遠不會用那些給其他人造成傷害而甩手溜走的人,即使他有「索羅斯的本領」,也不會用那些一心為自己的 私利而想來積累點「業務資源」來實現其「個人事業」的人。

2.       徐星公司不會把錢花在豪華的辦公場所和奢侈的工作、生活條件和環境上。徐星公司還有一個願望,在徐星公司破產前,不出現在任何媒體上。

3.       徐 星公司的業績標準也很明確:上市公司經營的平均收益率——力爭讓客戶得到超過實業經營的平均回報率。每當每年的市值結果與公司經營業績出現大的偏差時,檢 討這種偏差,能讓我們對自己的市值結果更加清晰。多年來,這始終是讓我們對自身的投資業績保持清醒的重要原因。「市場價格與內在價值遵循的路徑截然不同, 有時還會持續很長久,但是終將會歸一」。相信市場終歸有效,那麼市場指數與公司經營業績兩者就趨於一致。我們的業績標準與巴菲特的「指數標準」也是一致 的。只不過,我們想以此來經常告誡我們自己和客戶,我們在做什麼。

4.       徐星公司積累的財富,未來如果主要不能再回饋給客戶,那麼也主要將回饋給社會。這才是我們的事業理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