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過去風光非永恒 發掘股王不只看往績 黃國英

1 : GS(14)@2012-11-06 23:58:09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2908
去旅行時,上巴士後,有時當領隊暗自數齊人,總愛講個爛gag:「未上車的人請舉手!好,開車!」其實如果真的有人被遺漏,根本無法揚聲,所以團友大多只會一笑置之。密閉環境下,輕易可辨的謬誤,但平時在商業上卻很常見。例如創業新手,很多時喜歡以餐飲業作為目標。主因一來滿街都是食店:「佢咁難食都得,點解我哋唔得?」二來傳媒也喜歡報道表現突出的個案,比方I-Banker轉行開咖啡店,一年半載已夠本有利等。時而出現的公開市場資訊,看起來也相當有利:翠華策劃上市,報章刊列其與同業如大家樂(0341)、大快活(0052)的毛利率,最起碼都有六、七成走唔甩。
有百年歷史的花旗銀行,過去有輝煌成績,但金融海嘯仍要美國政府拯救。
成功者能見度高
但是以此評估開食店的成功率,是會大幅高估。試想想多年以來,周圍因生意不景而結業的餐廳,或許只餘一張「內部裝修」的告示,之後便無聲無息地消失。商業報刊對於經營失利的東主,不會有任何興趣;除非是欠債未償、欠薪被追,或不幸自尋短見,才會得到港聞版的「關注」。這種思維陷阱,稱為「存活者偏誤」,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由於成功者的「能見度」,遠高於失敗者,所以我們很容易高估在某一事項上取得成功的機會率。而且這是系統性的錯誤,會一直重複出現而不自覺。
投資涉及大量運用手頭樣本,進行推想和決策,特別容易犯下這種錯誤。例如有些投資者喜歡先搜集一堆過去一段長時期,連年股價表現優良的股份,然後嘗試歸納出它們的共通點,作為日後選股的依據。「它們都是營業額年均增長x%、股東回報率y%,那麼以後集中買符合條件的股票,便不難捉中股王了!」相信看到這裏,大家已不難找出破綻:多年之前有這些特質的股票有很多,只有很少數一直成功到尾,進入開始研究時的王者之列,更多的會是在中途轉差,已經被打入冷宮或消失。
再簡單一點的例子:如果列出今日超過百年基業的銀行,大可以歸納出,它們成功挺過兩次世界大戰、大蕭條的洗禮。有這麼強的生命力,相信一定是穩陣之選,繼續營運下去,不會是問題,對嗎?可是四年前,同一名單上的兩個名字,貝爾斯登、雷曼兄弟,怎麼沒有在今天的名單上出現呢?顯而易見,很多特質在逝去與存活兩者之間同時存在,只不過「死者已矣」,再沒有能力出來「說個明白」。
不盡信學術測試
較為周詳的研究,應該盡力刪除存活者偏誤。據稱神級基金經理Ray Dalio,測試自己的投資策略時,並不盡信純以學術公式測試而得的結果,反而喜好研習經濟史,以及用舊報紙、資料,作為模擬自己身處「古時」,會如何利用該策略,及得出甚麼結果。故意設計充斥不明朗的「過去」,而不單單使用已知的歷史終局來測試,才可以避免後見之明作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8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