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徐星投資福爾莫斯 投資雜感(十六) 張東偉

http://xueqiu.com/9587077332/22040312
近期讀了《約翰.聶夫的成功投資》一書。這位雖然不如巴菲特、林奇等那麼如雷貫耳,但在華爾街也屬第一流的投資家,在其31年(1964-1995)的投 資生涯中所管理的基金增值了55倍,按年均復合收益率計算為13.7%,大幅跑贏標準普爾500指數年均收益率(10.6%)約3.1個百分點。而在這 31年裡,多少曾經耀眼無比的基金在歷次的股市波動中紛紛消滅,根本生存不到31年,更別妄談「年均復合收益率」了。

這個13.7%的長 期年均復合收益率在當今的中國很多投資人看來太普通,甚至「很差」。在一個不到20年歷史的國內股市上,尤其是近幾年,比如從2003年開始,大批「價值 投資人」充斥在媒體上,他們給人顯露和宣稱的是40%、50%甚至更高的年均復合收益率。確實,這些年似乎達到或超過這些收益率的人也不算太稀奇。但是, 如果時間能延長到30年,這些人當中還有多少人能達到約翰.聶夫的13.7%的長期年均收益率呢?我還是相信,華爾街裡存在的東西,在中國同樣要存在!

在 投資市場上有個現象:每個時期都有一批「股神」,他們能創造出不可思議的某期的收益率,但能夠長時期的保持其較好收益率的人則極少。各位可以回憶一下從 2003年或更早比如2000年或者1996年(那年開始了新一輪大牛市),以前的那些「股神」們能夠在一段時間後繼續保持「股神」們的口碑嗎?在我的記 憶中是沒有的。

這裡面就有兩個問題:一、為什麼在任何一個時期都有人能做出很高的收益率?二、為什麼某時期曾有很高收益率的人很難保持以前的高收益率?

能在某期作出高收益率,表明這個市場在任何時期總是有各種投資機會,或者市場總是存在「低效」的時候;而難以保持,則表明沒有一種投資方法能在市場的各個時期都很有效。

由此,對投資人正確認識自身,以及觀察挑選優秀投資人是有啟發的。

1.       追隨市場熱點,試圖在市場的任何時期都能保持到市場中「最好一類」業績的投資人,這種努力注定要失敗。那些號稱擁有「大型豪華研發團隊精英」來「覆蓋」各 行業的投資機構,長期看並不見得因此而有高收益率;而那些試圖研究所謂「行業輪動」來抓住市場的大多數的投資機會,更是靠不住的。

2.       真正成功的投資,是那些能夠堅持自己熟悉而始終如一的可靠的投資風格或方法。時間是價值的朋友,長期看,只要這一投資方法有其本身符合邏輯的價值,那麼雖 然不能做到在任何時期都能做到市場中「最好一類」的,但由於市場低效的存在,這種可靠的投資方法長期看就能在不同的時期總會享有這種「低效」帶來的投資機 會,其長期的投資業績必然有持續性(即便其投資業績有「週期性」)。約翰聶夫能在長達31里始終執行他的「低市盈率投資法」,雖然在一些時期的投資業績被 人恥笑,但他管理的基金長期看增值是主旋律,而落後則只是插曲。相反,那些看似靈活無比的「高業績」基金,則經過幾輪市場波動後就銷聲匿跡了。

3.       在某期取得高收益率後,應該對這種高收益率警惕、分析而不是沾沾自喜和信心爆棚。搞清楚是什麼因素帶來的超額收益率,偶然性的還是事先預見性的,是否有持 續性……。記得在07年時一位「明星」投資管理人的「投資管理總結」曾流傳於網上,裡面通篇是對過去幾年高業績的「經驗總結」,絲毫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偶然 性和非持續性因素。結果至今,以前的高業績再也沒有在這家公司出現過。

……

「反思」是人類的本性。但是對投資人而言, 過度的「反思」並非好事。由於06-07年的大漲而「悟出」投資成功之道在於「能否拿得住」,而08年的大跌後則又反思出「如何防範風險才是投資第一位 的」,這不應該、那不應該,……。這類的反思,在投資方法上並未有任何進步。反思的結果則往往是放棄了正確而簡單的方法,而妄圖得到在任何時期都能「抵禦 風險、獲取收益」的複雜方法——向不可能挑戰。在一個由股價衡量投資業績的市場上,投資業績的持續性,關鍵仍在於對投資的理解和執行,而不是對於某時期市 場現象歸納後的改進。自然界中物種演化的關鍵是「適者生存」而不是「強者」或「巧者」生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