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RQFII以何為錨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7-20/100413244_all.html

 第二批RQFII+ETF產品500億元正在回歸A股市場。

  7月18日,華夏滬深300-RQFII在香港交易所的最後收盤價為24.25元,比7月17日上漲0.05元。全日成交金額超1億元。這只產品7月17日價格下跌2.8%。

  7月9日,華夏基金管理公司香港公司推出首隻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A股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即華夏滬深指數ETF,額度為50億元。

  2012年4月3日,中國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新增500億元RQFII投資額度,試點機構用於發行人民幣A股ETF產 品,直接投資於A股指數成分股並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這批產品各自綁定不同的A股指數,最終與哪只指數掛鉤,則視各家公司具體產品而有別,避免同質化競爭。

  相較於香港同類產品,RQFII產品具備綜合費用低、不需QFII額度、實物交易等三大優勢。但因當下人民幣出現貶值預期,市場清淡等原因,這 類產品也面臨在港銷售不旺的尷尬現狀。「這要靠持續營銷和公司自身經營管理情況來贏得香港投資者。」一位監管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投資標的變化

  即將推出的RQFII+ETF產品的優勢之一在於,投資一籃子股票,投資者在申購和贖回時可以選擇得到相對應的股票,這是相較於其他在港交所上市的合成類A股ETF產品的優勢,有關監管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RQFII,即 RMB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是指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也被稱為「小QFII」、人民幣QFII,主要是指境內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作為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運用在香港募集的人民幣自己開展境內證券投資業務。

  RQFII給境外人民幣資金開闢另一條通道,擁有單獨額度,不分流現有QFII額度。QFII是合格境外投資者募集美元獲批後,再轉換成人民幣直接投資A股市場。

  這是第二波人民幣回流的產品,早在年初,華夏基金已經發行RQFII產品,華夏精選人民幣債券基金,首次募資12億元人民幣。同期還有另外7只RQFII基金募集發行,該批RQFII產品是國內首批,初期將資金投資於債市,並以國債及高評級債券為主。

  在這8只RQFII中有個別基金除投資債市外,還可以將資金的20%投資A股市場。不過首批8只債券RQFII產品的募集情況並不理想,銀河證 券基金研究中心認為,這主要由於宣傳力度不夠、產品同質化嚴重、銷售渠道擁堵所致。也有觀點認為這與產品認購費率太高、收益率吸引力低、人民幣升值預期放 緩等因素有關。

  據財新記者瞭解,4月1日,證監會基金部曾開會討論人民幣A股ETF產品,與會者包括華夏基金、嘉實基金、易方達基金、博時基金、南方基金、匯 添富基金、大成基金和國泰君安等七家基金公司和一家證券公司。這些機構前期與證監會就在港發行基於RQFII的人民幣計價ETF產品有過溝通,但實際上各 個公司準備情況各不相同。

  隨後的華夏滬深300RQFII率先獲批表明,證監會批准的思路基本為成熟一家批准一家。

  ETF即交易所交易基金,是近年來國際市場發展最快的基金產品,據業內人士統計,ETF自1993年出現以來保持每年30%增長率,目前全球 ETF的資產規模已經達到1.5萬億美元,同時香港市場ETF近年發展迅猛,截止到2011年底,共有77只ETF產品在港交所上市,資產規模1800億 港元,其中掛鉤A股的ETF產品有24只,資產規模560億港元。

  港交所公告稱,華夏滬深300RQFII上市後,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ETF總數增加至93只。在香港市場,ETF主要投資者是機構投資者,主要用於資產配置和短線交易的工具性產品。

  由於A股市場的管制,國際投資者投資於中國市場必須通過QFII的通道,現有香港市場掛鉤A股的ETF產品都是通過QFII衍生品的方式間接投資於A股,由於QFII額度限制,目前供小於求。

  現有香港主要A股ETF通常都是溢價交易,溢價經常超過雙位數,投資者需要多付10%以上的價格投資A股。RQFII+ETF產品將直接投資於A股市場,可有效緩解這個問題,所以受到市場的高度關注。

  「不需要QFII額度,直接實物交易,這就是這批產品的優勢。而且將來正式發行,據我們瞭解費率會比較低。」香港投資界人士表示。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稱,通過RQFII額度,投資者可經香港聯合交易所投資於一個分散的中國A股組合。從創新的角度來說,第二批RQFII產品將全部是ETF產品,投資標的選擇大盤藍籌、市場覆蓋性好的指數。

  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目前,在港離岸人民幣總量從2010年的約700億元已經變成了如今的約6000多億元,RQFII產品未來 的空間和潛力是巨大的。未來在投資範圍、投資工具、投資比例等方面都有創新的空間。對於日後RQFII的投資標的,未來將有所擴大,比如國內期貨衍生品、 理財產品、公募基金等一系列金融產品,都可以發展成RQFII的投資標的。

  「其他形式RQFII產品將來還會推出,這是必須的。」有關監管人士說。

綁定哪個指數

  在RQFII的指數選擇上,華夏綁定滬深300指數、易方達綁定中證100指數、南方基金綁定富時A50,而嘉實基金綁定MSCI中國A股指數。

  「不能使用同一個指數,這樣會造成同質化競爭,不好銷售。基金公司不能過於依賴首發,而是要靠持續營銷。香港投資者和內地投資者不太一樣,要靠各家基金管理公司的長期表現、信用、管理能力來贏得香港投資者。」有關監管人士解釋說。

  其中,深滬300指數是由上海及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中市值最大及流通性佳的300只A股組成,亦是中國內地交投最活躍的股票指數之一,同時是國內惟一擁有股指期貨的股票指數。該指數佔A股的總市值約65%,其成分股包括了藍籌股及成長股。

  眼下目前嘉實綁定的MSCI中國A股指數以及南方基金綁定的A50指數則都面臨著一些現實問題。

  MSCI中國指數MSCI China Index是由摩根士丹利國際資本公司(MSCI)編制的跟蹤中國概念股票表現的指數。但這個指數的編制沒有獲得上交所股票數據使用的授權。

  由於這個法律障礙,基於此指數的嘉實MSCI中國指數RQFII,將不可能獲得香港證券監管部門的放行。

  基金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沒有意外,MSCI將獲得上交所的數據授權。

  一位消息人士表示,截至7月18日下午,MSCI還沒有正式獲得上交所的數據使用許可。但大約在兩三個月前,MSCI公司和上交所啟動了關於使用上交所數據的談判,近期已經達成了一致。

  「我個人認為,MSCI比較有可能近期獲得授權許可。」該人士表示。

  基金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上交所和MSCI的數據使用合同已經草擬,只是等待上交所的簽字,但上交所何時簽字仍是個未知數。

  「這是MSCI公司和上交所之間的商業談判,這要看兩個公司的談判。這是商業行為,這不是整個行業產品發展的障礙。」上述監管人士表示。

  南方基金所選用的富時A50指數爭議更大。

  A50指數由新華富時指數有限公司在境外市場發行。新華富時是新華財經和英國富時指數公司的合資企業,2000年在香港註冊成立,新華富時系列指數隻在海外市場有相關產品,在中國大陸沒有相應產品。

  A50 指數是專門為對中國A股有興趣的國外投資者以及中國境內投資者而設計的,其樣本股是按公眾持股量調整後的滬深兩市總市值最大的50家A股公司,佔A股市場 35%左右的市值。

  有業內人士透露,A50指數相當於iShares的定製產品,並不是先有指數後有產品,而是先有產品再定製指數。這款產品並不是直接投資A股, 而是投資A股衍生品,對沖手段有限,所以現在造成了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的脫節:海外市場缺乏跟蹤國內主流指數的產品,海外市場的成功產品並不十分不被國內 市場認可。

  A股的股指期貨在2010年4月份上市後,沒有對QFII開放,很多QFII只能選擇富時A50作為替代品。香港現有A股ETF一共有24只,共計大約600億港元的規模,其中最大一隻iShares A50ETF(2823)規模430億港元,使用的就是A50指數。

A50 指數爭議

  在海外取得一定市場地位,但卻不怎麼被A股市場認可,A50指數的存在一直伴隨一些爭議。

  比如,有分析認為,相對於包含300家上市公司、個別股票和個別板塊對整個指數的影響有限的滬深300指數,金融股佔A50指數的權重近50%,更易受到操縱。

  新加坡交易所(SGX)於2006年9月5日推出新華富時 A50指數期貨合約, 在一年中的3月、6月、9月、12月以及這些月份其後的兩個延展月的倒數第二個工作日為交割日期,也即每年的2月、3月、5月、6月、8月、9月、11月、12月,每個月份的倒數第二個工作日是其交割日。

  而每月最後一天是國內機構特別是基金統計業績的日子。由於A50期指在最後交易日無任何「熔斷」措施,即不存在任何漲跌幅的限制,故其為多頭和空頭打仗提供了一個相當好的平台。新交所多空雙方鬥爭的直接結果,可能導致A股出現大幅震盪。

  新華富時中國A50股指期貨對A股現貨市場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其最後交易日附近以及每個交易日的T+1時段,即北京時間每日15 : 40到22 : 55。由於這個時段滬深股市已收盤,而國內相關信息開始披露,這些信息將被直接反映到T+1時段的收盤價格中,而新加坡方面的收盤價格,會直接影響到滬深股市第二天的開盤價格,甚至全天走勢。

  研究機構莫尼塔根據對新華富時A50指數期貨合約在2007年到2009年這些交割日上證綜指的漲跌幅情況的統計,發現總共24個交割日中,上 證綜指相應的8個交易日出現大幅下跌,跌幅最大在2007年2月27日,下跌8.84%,2007年5月30日的6.50%,還有2008年6月27日下 跌5.29%;有8個交易日出現漲幅在1%以上,最大的如 2008年3月28日的漲4.94%,2007年11月29日漲4.16%;剩下的8個交易日漲跌幅在1%以內。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兩者的直接相關,但從上證綜指的實際情況來看,這 24個交割日的 A股變化相對劇烈,屬於非常規情形。從 2000年到2010年,上證綜指跌幅超3%的交易日佔總交易日為3.5%,而富時新華A50期貨24個交割日中,出現了25%的交易日跌幅超過3%;

  如果比較同一時期,即選取 2007年1月到 2009年12月,那麼上證綜指跌幅超3%的交易日佔總交易日為8.60%,高於10年的平均水平,但仍然遠低於交割日的統計結果。

  之所以A50指數期貨在2009年之後成交量低迷,因為當時上交所和深交所一直就數據授權問題和新華富時發生法律糾紛,直至2010年,上交所才和新華富時達成和解,允許其合法使用數據

  國內一位指數機構的人士表示,在沒有發行A50RQFII前,海外A50股指期貨和ETF對A股市場的實際影響有限,但是其心理影響不可小視。 股指期貨的表現一定程度代表海外投資者對A股市場的看法,從而影響國內投資的心理。當A50的RQFII打通後,新加坡交易所的股指期貨將從實際上影響國 內股市。甚至有分析認為,這才是監管當局推動此批RQFII產品綁定不同指數的一個因素。

  「這些說法早已有之。但我迄今也不理解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以及這種說法所指的假說是怎麼實現其路徑的。」有關監管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