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美同時發動稅務貨幣貿易戰
1 :
GS(14)@2018-01-28 14:38:08【明報專訊】恒指似乎終於在33,000點前稍為休息一下,是非常好的事。每年矚目的達沃斯論壇剛開始,螢幕上看到的場景都幾搞笑。大部分參與者都是西裝畢挺的中年或以上男士,亦有少數穿着整齊套裝的女強人。除開會外,亦經常會接受CNBC和彭博等媒體的訪問,但為凸顯峰會地點是在瑞士的阿爾卑斯雪山上,幾乎所有訪問都在室外進行。有些被訪嘉賓就穿着羽絨外套,有些就扮有型只穿西裝,凍到口噴白霧,嘴唇都快變紫色!不明白為甚麼峰會要在偏遠雪山上的滑雪度假村舉行,真懷疑有多少個參加者有空去滑雪。夏天在海南島舉行的博鰲論壇,雖然地點不算方便,但還是比較實在,我估計去游泳(最少在泳池)的人數一定比在達沃斯滑雪的多。
去年達沃斯論壇的最重量級嘉賓當然是習主席,演溝主題是繼續支持自由貿易和環保,受到與會的全球精英,以及全世界大部分支持全球一體化的人熱烈歡迎。當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剛上台,大聲呼喊美國優先主義,否定全球一體化帶來對貿易、文化交流,和聯手應付如氣候變化等問題的好處。沒多久,美國就真的停止參與TPP談判,和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現在更經常說威脅連NAFTA都要退出。
今年輪到特朗普光臨達沃斯論壇(願意參加都有點意外),將在明天發表演講。但他派去的先頭部隊已率先發招,非常罕有地,美國財政部長Mnuchin公開支持弱美元政策,認為對美國貿易有利。本來近日已弱勢的美元應聲倒地,美元指數DXY大跌近1%,跌穿90的心理關口。美國商務部長Ross,在中國有不少投資鋼鐵業經驗,就更不留情面地直接指控中國口頭上支持公平和自由貿易,但實際行動卻極具保護主義色彩。數天前特朗普政府已加了所有亞洲出口到美國的光伏產品關稅30%,估計短期內有可能美國也會把從中國和韓國進口的鋼鐵和鋁產品加重關稅。
短期內料加重中韓進口鋼鋁關稅
我很久前已警告過的一件事已開始發生,就是美國已同時發動貿易戰、貨幣戰和最新的稅務戰。我一點都不擔憂中國應付貿易戰的能力。中國近年內部經濟發展蓬勃,貿易對整體GDP的比例已從10年前的37%下跌至只有20%左右。另外,中國的貿易發展重點,亦已從美、歐、日等發達國家,轉移到其他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佔總貿易比重亦已從10年前的43%微跌至39%。舉個例子,昨天剛看到新聞說小米在印度上季度的手機銷售量已超越三星,在這個全球剩下來增長最快,潛質最大的市場,登上第一位。隨着一帶一路發展,中國未來貿易發展本來就已傾向沿途發展中國家,如美國真的把貿易戰升級,只會成為此發展方向的催化劑。
中國轉向發展中國家 貿易戰影響不大
第二場貨幣戰,手段包括美國總統和其他官員發聲,和利用因稅改帶來的龐大財赤來推低美匯指數。這一招比較厲害,弱美元除有助刺激美國出口,亦有助推高油價和將本來長期過低、未能達標的通脹率拉高,希望能回升至2%。布蘭特油價已升近至70美元,邁向大摩今年75美元的目標價。所以近日港股的升市龍頭已從金融板塊轉到能源,「三桶油」的中石油、中海油,以至主力下游業務的中石化都發力大升。
中國作為一個石油進口大國,亦是一個工業出口大國,油價上升,肯定不好受。所以在中方跟沙特談判有關入股沙特阿美,成為IPO基石投資者一事上,估計中方的要求,除用一個合理價格在達成一個長期供應協議外,肯定很重要的條件是要用人民幣結帳,不可再倚賴中國不可控制的美元,亦有助減低美元在全球的話語權。
但如要沙特以至其他國家接受用人民幣做貿易貨幣,首要條件就是人民幣必須穩定,最好是有長期走強趨勢。中國當然仍看重出口業,但出口產品的質量和增值不斷上升,希望不再單純倚賴價格戰,所以就算人民幣升值也未必有很大影響。反過來看,中國正在往增大消費兌GDP比例的方向走,所以溫和的長期貨幣升值是合理的大趨勢,亦有助提升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
我較擔心的是新的稅務戰。美國大幅減企業稅,再加上給予企業把大量海外盈利回流美國的稅務優惠,必定吸引很多如同蘋果、福特等企業,增加在美國本土投資,亦將吸引不少外國企業投資到美國去。早兩年福耀玻璃已宣布去美國開廠,雖被很多國民罵,但估計不少企業亦將作出同樣決定。
中國企業稅25%,看似不太高(美國已減至21%),但加上其他各種五險一金等費用就變得非常高了。消費方面的增值稅亦很高,個人收入稅也缺乏養子女和父母的免稅額。我一直希望中國能主動進行稅改,對經濟轉型、刺激消費、提高企業盈利、吸引資金從房產和理財產品轉投到資本市場,以至刺激生育、改善人口結構,都有很大幫助。但直至現在,還未聽到很多有關稅改的聲音。只是昨天見到有關減低進口汽車關稅的消息,可能要表態中國跟美國不同,繼續支持自由貿易。
華財政保守 稅務競爭力不及美
中央在財政方面的政策還是比較保守,但其實中央的負債比例非常低,只有GDP的約15%,絕對有能力負擔,更可幫助地方政府和企業解決他們的債務問題。
總結來說,這三條戰線可能形成短期內較有效阻慢港股以至全球股市的憂慮之牆,其實亦非壞事。
(中環資產持有三星、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85&issue=2018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