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專題:樓價今年升14% 業主心雄90後:靠父幹上車合理
1 :
GS(14)@2018-01-07 16:24:302017年樓價全年至今累升逾14.2%,日前有報告指出,過去10年內推算有至少36萬港人「落錯車」,即在出售物業後沒有再次置業,當中有20萬人至今沒有任何物業。何況多幅百億地皮售出後,刺激了二手業主「神經」,紛紛封盤或大幅提價追落後,年輕人上車置業夢已變得很遙遠的事。現時全港上車樂園也不是樂園,而變成了「富貴列車」,縱使本港明年銀行有機會加息,專家認為樓價若下跌,也不會跌太多。本報訪問了十位90後年輕人會如何達成首次上車夢,大部份反映現實──都要靠父幹。記者:葉煜燊、黃朗鈞、湯家明攝影:李潤芳
■楊小姐
「靠父幹並不羞恥」
楊小姐讀中文系一年級,慨嘆香港的樓價貴得誇張,「對我嚟講做人起碼係安居樂業,安居係首要,現在連舒適嘅居住環境都無。」她指未入大學前便計算要儲多少年錢才可上車,最後發覺不吃不花錢都要用12至13年先儲到首期,還要用逾半人工供樓,而我最青春時間就是做樓奴,所有娛樂都是零,我寧願花錢去娛樂都不做樓奴。她指要置業可以「一路租樓租到你父母都65歲,就可以連埋他們(申請公屋),快些上車。」她認為年輕人上車靠父幹並不羞恥,「畢竟人哋父母努力搵錢,然後將筆錢畀自己仔女享有福利,唔代表要妒忌。」
■蔡先生
「5至6年儲首期」
讀電腦系三年級的蔡先生表示有想過買樓,但仍是求學階段,尚未工作,沒準備置業計劃。到了就業階段才全力儲錢和投資,現時有閱讀理財書,偏向投資基金,因為回報較穩定,不考慮股票,預計5至6年可以儲足首期(假如九成按揭,大約五、六十萬元)。他指就業初期會較艱辛,希望女朋友一起儲蓄,皆因家人供書教育已經很辛苦,不想再依賴,會報答養育之恩。他認為不知樓價何時跌,但自己必須做足準備,等待良機,就可以隨時出擊。他指樓是生活的必需品,但現時樓價太高,一般市民沒可能用幾年,甚至十幾年時間就儲足錢。
■趙先生
「租樓住抵過買樓」
由內地來港讀IT系的研究生趙先生透露,自己家在北方有幾層物業,算是富裕家庭,若畢業後計劃定居香港,會選擇租樓住,因為較划算,但都會在香港買樓投資,「因為大陸嘅租金同樓價沒有香港高,喺大陸兩、三層樓都唔夠香港1層樓貴,而且香港嘅(租金)回報高好多,在大陸一個500萬嘅樓月租只有一、兩千蚊,但喺香港就有萬二蚊。」而為了買樓,他說會套現大陸一、兩層物業來樓換樓,至於為何會「走資」,他指現時大陸樓價不穩定,甚至有機會出現泡沫破裂,反之香港房地產不但租金回報高,而且無論樓市、金融、股票市場都較穩定。
■楊小姐
「年輕人難有首期」
讀設計系二年級的楊小姐沒有打算買樓,因為樓價太貴,與其用好多錢買一個好細的單位,不如用這些錢去旅行。她認為買樓靠父幹是合理,因為現時年輕人難以儲到首期買樓,「除非係李嘉誠嗰仔,但都係靠李嘉誠!」她認為導致現時癲價的樓市,皆因政府推出的政策無效,「公屋居屋都好貴,就係因為政府唔掂囉!」對於置業一事,她就認為香港人不一定住在香港,應該放眼世界,不能只停留在香港,當大家都搬離香港,香港的樓價就會下跌,大家就可以回來買樓。她又建議港人可以返大陸買強國人的樓,因為大陸樓價低,容易上車。
■張小姐
「父幹是你情我願」
從事時裝行業5年的張小姐有置業的想法,但現時樓價太貴,「做一世都買不到」,她指即使想置業也不會在香港,世界那麼大,可以選擇其他地方,不想花大筆錢在一個納米房,倒不如去台灣大陸置業 有更多的空間。她感慨有點被現實打殘,但夢想尚未打沉,仍然追隨夢想,保持熱情,開心就好,當追夢後有剩錢才想買樓,「冇樓又唔會死」。她指父幹是你情我願,家人有條件就行,這樣反而可以更放心追隨自己的理想,她大嘆現時樓價「unreasonable貴」,「根本唔make sense」,或許是大陸人搶貴,即使墨爾本、洛杉磯最貴的房屋也是大陸人所有,是世界的趨勢,現時中國崛起,十年後或許是印度,是循環。
■彭先生
「靠自己買較踏實」
市場學系三年級學生彭先生表示想過買樓,預料畢業後十年可以付首期,他認為樓是必需品,必須擁有自己的空間,即使空間小也沒關係,夠住就可以。畢業後會將一半收入建立基金,投資股票,不想靠父幹,皆因買樓是個人意願,靠自己較踏實,而且家人也有用錢的地方,寧願用自己錢,也不影響他們。他形容10年後三十而立,有財政基礎,應有足夠的錢付首期,假使靠父幹買樓,只會「幫得一時,幫唔到一世」,當未來供不起,被銀行收樓,反而得不償失,相反靠自己的話,一切在掌控之中,可視乎能力買樓與否。他預計10年內可儲200萬元首期,皆因日常娛樂不多,較少群體活動,使費不多。
■楊小姐(右)
「物業不是必需品」
時裝設計系四年級學生楊小姐表示,現時沒想過置業的事,始終是10年後的事,即使那時仍不夠錢買樓,那就別買,「樓之嘛,又唔係必需品」,不必太在意,現時最重要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她指這種想法可能出於自己仍處求學階段,沒甚麼外來壓力,但不排除10年後,遇到朋友、家人等多方面的壓力時,會向現實低頭,以買樓為目標。
■陳先生
「不靠家人難買樓」
物理治療一年級學生陳先生稱,「買樓呀,個個都諗住買㗎啦,但諗下就好啦,因為咁鬼貴,新盤樓價仲貴到唔合理。」他以日本東京單位為例,一個面積2,300呎單位,也不會賣幾千萬!現時樓價貴,他指買樓的確要靠父幹,因為一個大學生入息中位數只有萬多元,要十多年不吃不喝才能買樓,沒有父幹幫助,的確很難買樓。他不評論政府政策是否有效,但指樓價越升越高。
■歐先生(左)
「若有父幹當然好」
從事電腦行業、畢業5年的歐先生指沒想過買樓,現時樓價那麼高為何要買,世界上有許多人不喜歡買樓,例如德國人普遍選擇租樓。他笑言有父幹幫忙當然好,沒有亦沒關係,試想如果你是李嘉誠的兒子,何樂而不為,但香港的年輕人對未來缺乏想像力,當年輕一代只顧買樓,它便會成為香港將來的核心價值,所以年輕人不應將買樓作為人生目標,這樣只會陷入地產商的詭計,大半世為他們供樓。
■王先生
「應早些申請公屋」
王先生兼讀工程系學位課程,他指:「都有打算置業,不過係10年後嘅事,因為現時樓價太高,買唔落手。(10年後樓價可能仲貴),貴都無計,政府做唔到嘢,所以仍在讀書嘅應該早早申請公屋,我就太儍冇排到。」他指,港樓太貴,都令他萌生海外置業的打算,不過就要先儲到第一桶金,因為好像台灣,雖則樓價相宜,但人工卻不高,難以負擔。他透露,本身都有投資,好似買股王騰訊(700)。他建議,當本金不大的時候,就必須參與風險較高的投資,要預了交學費。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25/2025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