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謝偉銓﹕效率與程序的鬥爭

1 : GS(14)@2018-01-07 13:52:25

【明報專訊】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策略將是香港未來經濟再起飛的一個重點。為了讓更多年輕人能掌握大灣區機遇,最近便組團考察,發現眼見的基建發展,不論是港珠澳大橋,還是文化保育發展等,跟幾年前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港近年多項發展計劃延誤

這不禁令人想到,香港近年的發展總是停滯不前,《西九龍文化中心》的發展由2004年開始,不經不覺已經13年;再看看《東南九龍發展規劃》,比西九還早,並於2007年易名為《啟德發展計劃》,又於2012年納入《起動九龍東計劃》一部分,至今仍在起動中,種種的發展和規劃延誤,都叫人慨嘆不已。

內地近年基建高速起飛,效率之高,無出其右。探訪中山大學時,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長助理張光南教授便指出,大灣區上升到國家政策,原本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規劃合作都不容易,不過,在國家政策顧及整體利益大前提下,即使地區的標準不一,也有不同的矛盾,都可以透過規劃,互相協調。

譬如興建港珠澳大橋或者其他大型基建設施,只要是國家的國策,內地人多、大型器械多,在一呼百應之下,可以透過大量人力物力,加速興建步伐,與香港向來著重程序步驟相比,可謂差天共地。

荔灣區永慶坊成功新舊結合

在參觀李小龍祖居荔灣區永慶坊微改造工程時更深有感受,這個項目與香港都極為相似,是採用「政府主導、企業承辦、居民參與」的BOT形式實施,給予15年經營權,在保留、維修及翻新原有的設施之外,也鞏固了建築物結構安全,更換全部老舊的電線,增設一個電房,至今仍保留10多戶原居民,若在香港推行,可能又被視為官商勾結,逼走原居民的惡行。

有不少意見認為,內地講求長官意志,要求有效率,不理程序,而香港則講求程序忽略效率,於是不少的基建,都一拖再拖,審批程序,更由過去的3年一直增加至5年,甚至如今的7年。於是衍生問題是效率重要,還是程序重要?

程序是確保有統一的處理方法,不會只求成果,而忽視了公義與安全;效率則是以最少時間,最低的成本,在毫不浪費資源下,達到最高的生產力,兩者其實沒有矛盾,問題是如何把兩者結合,取得平衡,不會因為效率而放棄程序,也不會只管程序而罔顧效率。

思籌知路召集人

[謝偉銓 銓誌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24&issue=201801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9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