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鐵路產品認證趨向獨立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15/100401179_all.html

 安訊總經理張永強最近打算根據新流程再申請一次鐵路產品認證,因為新頒佈的《鐵路產品認證管理辦法》讓他看到了進入高鐵市場的一線希望。三年前安訊研發了一套動車位置追蹤系統,拿到了上海鐵路局的新技術評審資質,但一直沒有從鐵道部運輸局裝備部管驗處獲得通過。

  繼開放民間資本,下放鐵路招標權力之後,鐵道部再出鐵路產品認證新規,過去掌控鐵路產品市場准入大權的鐵道部部屬主管部門將退出產品認證和技術 評審的審批流程,僅負責項目備案。過去弱勢的執行部門——中鐵鐵路產品認證中心(CRCC,下稱中鐵認證中心)將獨立成為第三方認證機構,受國家認證認可 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國家認證委)的監督管理。

  6月5日,鐵道部科技司聯合國家認證委發佈新的《鐵路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提出「由具備法定資質的認證機構對相關鐵路產品是否符合標準和技術規 範要求實施合格評定活動」,取消了過去鐵路產品認證必須在中鐵認證中心進行的規定,意味著未來可能向更多的第三方開放鐵路產品認證。這一新規將從7月1日 起施行。

  據財新記者瞭解,鐵道部同時還下發了內部文件,提出將鐵路產品認證權和新技術評審權下放給鐵路局,廠商通過鐵路局組織的認證和評審流程之後,直接交由中鐵認證中心作為第三方進行重新認證和評審,並對中鐵認證中心實行事後的法律責任追究制度。

  由於鐵路壟斷體制,高額採購、關係型招投標等不僅滋生在動車領域,在貨車、路局採購中亦屢見不鮮(詳見本刊2012年第7期封面報導「奢侈動 車」)。鐵道部當年推出鐵路產品認證和新技術評審制度,初衷是為了控制鐵路設備產品質量,但實際運作中卻抬高了整個市場的准入門檻,成為了保護先期進入者 的壁壘。現在,新辦法是否會弱化鐵道部的角色,推動鐵路招標評審標準化透明化,業界有期待也有疑慮。

進入壁壘來自鐵道部

  根據鐵道部2003年頒佈的《鐵路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凡被鐵道部納入鐵路產品認證目錄內的產品,均以產品認證為準入方式,在未取得鐵路產品認證許可之前,一律不得在鐵路市場銷售。

  自此,鐵道部在誰能成為鐵路供應商的問題上發揮決定性作用。鐵路產品認證組織框架由鐵路產品認證管理委員會(下稱管委會)和中鐵認證中心兩部門構成。

  管委會為最高權力機構,對鐵路產品認證進行統一管理、監督和檢查,由鐵道部總工程師任主任,科技司司長為副主任,同時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計劃 司和法規司副司長等任委員。管委會在鐵道部科技司設秘書處。中鐵認證中心的前身為鐵道部下屬的鐵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下設15個產品監測站,根據鐵道 部管委會制定的認證技術標準,負責對認證產品進行檢測。

  據一位鐵路設備供貨商透露,當時國內企業獲取鐵路市場資質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鐵路上比較成熟的產品,管委會已經制定過技術認證標準,廠商可以 直接向中鐵認證中心申請認證。整個認證流程分為「技術審核——認證立項——工廠現場核查——產品隨機抽樣檢查——專家組鑑定——認證成功或失敗」等步驟。 二是對於新研發的鐵路產品,由於管委會尚未制定認證技術標準,無法直接向中鐵認證中心申請認證。新產品在進入鐵路市場之前,必須通過鐵路系統的技術評審獲 取資質。

  而技術評審又分為兩類情況,一類是通過鐵道部下屬鐵路局的總工程師辦公室,申請新技術評審立項,獲得立項後進行上路實驗,並組織專家組做技術評 審鑑定。而重大的新技術評審,則需要直接向鐵道部科技司申請立項,由科技司批文轉發鐵路局,組織上路實驗和專家組評審。如果新產品屬於鐵路車輛配件,通過 專家組鑑定之後還需要通過鐵道部運輸局裝備部驗收,之後才能獲取鐵路市場資質。

  「設備認證和技術評審最難的就是立項,能不能立項主要看關係,和領導熟不熟,領導同意了才能立項。」上述供貨商稱。

  除了立項之外,能否通過專家組的鑑定評審也是關鍵。「之前產品認證和新技術評審都是在鐵道部相應產品主管部門的主導下進行的,比如車輛配件,就由科技司和運輸局車輛部的人組織專家組進行評審。」

  由於進入壁壘的存在,鐵路裝備製造業中,有的技術型企業難以取得進入資質,不得不依附於關係型企業,憑藉關係型企業的人脈進入鐵路市場,但同時 也受到對方的盤剝。像安徽合肥安訊鐵道應用技術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鐵路安全與自動化產品的研究開發,但一直未能進入鐵路市場。2009年北京鐵龍恆通車輛裝 備有限公司找到安訊,拿安訊的技術去鐵道部評審,然後將安訊的產品在鐵路局和動車段銷售,銷售價格超過從安迅進價的2倍,而技術、產品、售後服務全部由安 迅承擔。

  業內資深人士評述稱,這種情形是典型的關係型企業盤剝技術型企業,原因在於拿鐵路訂單主要靠的是關係,而非產品。(詳見本刊2012年第9期報導「鐵龍的捷徑」)

認證獨立性提升

  此次鐵路產品認證流程的改變,很重要的一環是鐵道部運輸局等部屬主管部門交出了過去的「生殺大權」,明確以後不再主管產品認證和技術評審。

  為配合推進招標評審透明化改革,鐵道部於6月初同時下發文件,將鐵路產品認證和新技術評審權下放到各大路局。 中鐵認證中心一位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根據鐵道部最新的文件要求,未來企業申請鐵路產品認證和技術評審,可以直接向各鐵路局總工程師辦公室下設的科委和相應 設備主管部門(鐵路局下屬車輛處、工務處、電務處、機務處)申請,獲批立項之後,由路局組織上路實驗和專家評審鑑定,通過之後評審信息將在路局網站公開, 同時鐵路局將把評審材料分別上交給鐵道部相應設備主管部門(部屬車輛部、機務部、電務部、工務部)和中鐵認證中心 。中鐵認證中心作為獨立第三方進行認證和評審,而路局上交給鐵道部科技司和運輸部的材料只是作為備案 。

  如果多家廠商針對同一款產品或技術在不同的鐵路局分別申請產品認證或技術評審,在中鐵認證中心認證獨立評審之後,由鐵道部運輸局和科技司組織設備生產廠商、鐵科院和中國南車、中國北車進行「統型」,「制定一套統一的技術標準,規定統一的設備技術標準、型號、尺寸。」

  「未來鐵道部主管部門將不再參與產品認證和評審鑑定,權力下放給下面路局;雖然路局仍然可能給企業設立門檻,但全國有18個路局,和之前相比,企業在申請時選擇的餘地相對多些,客觀上降低了進入的門檻」,上述中鐵認證中心人士稱。

  除產品認證和技術評審權下放之外,和舊辦法相比,新的鐵路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另一個重大改變,就是將鐵路產品認證機構資質向社會第三方開放。在 2011年底舉行的2012年度全國鐵路工作會議上,鐵道部部長盛光祖表示,要制定認證管理辦法,積極吸納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社會第三方機構參與鐵路產品 認證工作,確保設備質量可靠。新辦法刪除了原先鐵路產品認證「必須」在中鐵認證中心進行的規定。國家認證委認證部一位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也表示, 「未來不排除由中鐵認證中心之外的合格機構來做鐵路產品認證。」

  在新的產品認證流程中,認證機構的獨立性有所提升。在對認證機構的管理上,新辦法提出,國家認證委「負責鐵路產品認證工作的監督管理和綜合協調 工作」,鐵道部則負責「鐵路認證產品在鐵路使用領域的監督管理」。而上述中鐵認證中心人士稱,此前中鐵認證中心受鐵道部管委會的領導,「產品認證和技術評 審整個過程也由鐵道部運輸局和科技司主導,中鐵認證中心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

  值得關注的是,新辦法提出認證機構要對其做出的認證結論承擔法律責任,設定責任追究機制。

  「在程序上由鐵路局認證評審之後,中鐵認證中心要作為第三方重新做出鑑定和評審。責任追究制度對認證機構是一個制衡,保證認證機構在認證和評審 的時候保持獨立。」上述中鐵認證中心人士稱。上述國家認證委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此次新的鐵路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出台,國家認證委只是配合,認證委和鐵道部 尚未談及未來雙方在鐵路產品認證管理中的具體角色,「鐵道部現在還沒有進一步細化的計劃,接下來認證委會和鐵道部繼續溝通雙方各自的職能分工。」

  一位鐵路設備供貨商對財新記者表示,鐵路產品認證和技術評審的改革還應該更徹底一些,應該納入國家認證體系,脫離鐵道部的管轄,以免鐵道部干涉 太深。「更好的程序應該是國家制定一套具體的技術標準,廠家的產品符合技術標準後,就可以直接到中鐵認證中心申請認證,而認證的過程要讓技術來說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