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內地樓巿泡沫超美國1倍

1 : GS(14)@2017-10-21 10:39:53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4697&issue=20171021


【明報專訊】前日周四(10月19日)適逢是1987年股災30周年的日子,港股當日下午收市前突急插近600點,市場頓時人心惶惶,大家都在問到底發生什麼事,卻多說不出一個所以。有分析認為,中國正在舉辦十九大會議,中港股巿都特別敏感,原來過往十五至十八大期間,中港股都曾大幅波動,現在大家都關心今次十九大會否提出新的打壓樓巿和去槓桿措施,周四當日不少內房股的跌幅確實相當嚇人。

事實上,過去數年內地樓價其實升得比香港還要勁,因而出現一種說法,內地樓巿的泡沫,已是現在全球最嚴重的泡沫,因為一旦爆破,不單內地經濟承受不起,就是全球的經濟也會受到衝擊,這到底有沒有根據?

中國房產總值 等同美日總和

原來,截至去年底,中國的房產總值已達43萬億美元,傲視全球,規模約等同英國的7.5萬億元的近6倍,排名第二和第三位的美國和日本規模分別為27.5萬億美元和19.8萬億美元(見圖1),即是中國的房產總值早已超越英美,且接近美日總和,如此龐大的「體積」,一旦真的有泡沫並爆破,殺傷力可想而知。

更讓人憂慮的是,中國截至去年底的房產總值雖達43萬億美元,但國家整體GDP僅10.68萬億美元,兩者的比例約為1﹕4.3,美國房產總值雖只有27.5萬億美元,但GDP卻有12.95萬億元,兩者的比例約1﹕2.12倍,若以此比例衡量樓巿泡沫程度,中國樓巿泡沫似乎比美國嚴重1倍!

其實,每當一個投資巿場出現泡沫,便會不斷自我強化,大投機家索羅斯(George Soros)便曾指出,泡沫開初都是有實際基礎因素支持,只是當資產價格不斷攀升後,人們對有關價格形成了慣性升值的預期,令到股價或樓價愈升,人們愈看好後巿只升不跌,漸漸地相關價格升至脫離原來基礎因素,泡沫便愈來愈大,只能等到爆破的一天出現。

香港置業最近完成最新季度「置業意向調查」結果顯示,有四成三受訪者認為樓價走勢是影響置業決定最主要的因素,按季大幅上升約23個百分點,佔比最大。另兩成則認為房屋供應是最影響置業決定的因素,至於樓市調控措施及家庭收入則各佔約12%及9%(見圖2)。

樓市需求 可以由泡沫催生

筆者覺得,上述調查反映一個重要的事實,即現在出現的所謂樓巿強烈需求,可能只是人們覺得樓價會升,擔心愈遲買價格會愈貴,是以更心急上車,這便是上述泡沫自我強化的一個特徵。

其實,香港樓巿還有另一個泡沫化現象,就是不少人現在已難以儲到首期,要「靠父幹」才能上車,試想一下,如果是靠自己努力工作和儲蓄而儲得首期買樓供樓,當然不成問題,相反如要靠父母資助才能上到車,則其供樓能力肯定大打折扣。

調查﹕近半人仍要供養成年子女

匯豐委託Kantar TNS公司在今年3月至5月期間,以網上調查方式訪問本港1000名25歲或以上的受訪者,約有五成受訪家長表示,仍在供養成年子女,當中超過六成是30歲以上的子女。

調查結果進一步分析,七成五受訪者表示正在供養至少一個家庭成員的生活費,當中七成三正在供養父母,高於亞洲(六成七)及全球(五成四)的平均數。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每五個供養子女的家長,便有一個會協助他們買樓置業,但近八成父母認為成年的子女應該財政上自食其力。

年過三十要退休父母操心太過分

看來,香港不少年輕人不單買樓上車要靠父幹,其他方面也要父母協助,既然養自己也養不成,就更加難儲錢買樓,就算能靠父幹資助首期,供樓也很容易出問題。

調查另一重要結果顯示受訪者中,如必須在供養家人和自己退休金之間作出取捨,六成六人會選擇支持子女的教育費,同樣問年長父母,六成五的人會選擇先解決年長父母的健康與照顧費用,然後才為自己保留退休金。受訪者認為對家庭財政狀况打擊最大的是自己罹患重病(如:癌症)有約五成,伴侶或家人病重則為四成。

筆者認為,幫助子女繼而動用自己的退休金還算不上什麼!聽說現在一些父母甚至會加按自住物業幫子女買樓,更甚的還要幫助他們供。年過三十的人還要退了休的父母為自己生活操心,實也太過分!

[陸振球 樓市解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8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