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柳先生是一家家具店的店長(以下簡稱店長),他在問對網上說出他的工作困擾:家具店銷售人員的管理模式如何完善?具體情況為:店裡5個銷售,低底薪高提成,銷量上不去所以提成也不高,沒有鬥志,不知該如何管理、如果改進。
諮詢過程:
顧問:能說說你們公司年銷售額多少?有幾個實體店?你說到的銷售「上不去」,能具體說說怎麼上不去法嗎?請量化。
店長:我們去年銷售額500萬左右。大概80萬是實體店的銷售,其他都是對企業和事業單位的銷售。企業這塊做的時間長,資源也比較多,只是發展空間有限,很難大規模拓展了。以後還是想把實體店做好,還可以開分店,發展空間比較大。實體店開了2年多,一直沒什麼起色。
顧問:明白。我可以這麼理解吧,你們業務分兩部分,對企業(包括政府)和對個人(實體店)。對企業業務發展受拓展限制,難以大規模發展。貴公司對個人業務非常看好,但是一直沒有找到突破口,因此業務量一直在幾十萬的數量級?
另外,我想瞭解一下,這80萬,做了多少單,大概每單平均多少錢?毛利率多少?淨利率多少?
店長:每單有多有少,一般也就是買一件家具,幾百塊到1千多的,我們賣的價格都不太高。例如電腦桌最貴的也就是幾百塊的。平時每天3、4單的樣子,週末10-20單。
毛利至少有40%了,淨利沒算,肯定是虧本的。每年工資獎金加起來也要40多萬,而且加上運費、配送費、租金、水電,不算前期的100多萬裝修,還有倉庫裡的貨。這個是很不好的情況。
顧問:Ok,我覺得,你們的問題出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客源問題。第二是產品選擇的問題。我給你解釋一下。
按你說的單數,工作日算4單,非工作日算 20單。一年工作日250天左右,所以一共大概3000單。80萬銷售,所以每單200多塊,對於家居銷售來說真是少的可憐。你想,做成一單總得接待10 個客戶吧,每個客戶半小時這1個銷售1天時間就打發了。1單毛利才60元,都不夠銷售員的工資和提成。這種情況下,不虧本才怪。要提高店面的利潤,你這情 況有兩個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要改善客源,多找些購買量更大的客戶來店裡;二是要在商品上下下文章,把毛利提上去。
店長:客源是指?我們是考慮過多買些品牌家具,毛利會高些。
顧問:客源是到你們實體店來的客人。他們是怎麼來的?你們做過廣告沒?還是發傳單?怎麼招攬客人的?回頭客多不多?
店長:沒有做廣告。朋友互相介紹,也有的是路過進來看看。回頭客一般吧,不算多。有的家裡缺了一件就來買,電腦桌賣的比較多,其他的大件沙發、床賣的少。
制定策略:
古人云「上兵伐謀」,任何缺乏規劃的管理都是危險的。規劃有時是未雨綢繆,也有時是對症下藥。對症下藥,最忌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拋棄本質而關注 表象,是種膚淺和不負責任的行為。這個問題看起來是個銷售管理問題,其本質是企業定位和市場問題。如果拋開本質,空談銷售管理,例如銷售人員的績效和激 勵,完全無法解決問題。
顧問總結了他和店主柳先生的溝通信息:
1、他的家具企業年銷售額500萬;
2、客戶分為企業客戶和個人客戶;
3、企業客戶年銷售額420萬,發展空間較小;
4、個人客戶通過實體門店經營,銷售額80萬。企業對實體店寄予厚望,近兩年發展非常緩慢。
分析實體店發展緩慢原因:
1、平均每單銷售額僅200元。其中毛利50%,淨利為負。這樣的單筆銷售額,再加上每年僅3000多單的銷售量,當然導致整體銷售額低迷。
2、銷售額低,毛利低,自然難以支撐高額的銷售提成,銷售團隊的士氣自然受影響。
3、所以根本問題,在於單筆銷售額太低。而且銷售量太低。柳先生介紹說沒有任何宣傳方面的投入,我想這可能是關鍵點。
4、任何公司從小到大,必須突破品牌的關口。只有衝過了關口,才能名利雙收。
5、做品牌,用俗話說就是讓更多的人記住你們。
執行方案:
1、定位。定位有點問題。沒能真正打入市場,缺乏穩定的客源和客戶認知。要想清楚,自己這家門店,想做哪些客戶的生意,是高端?中端?低端?做他們的什麼生意?是辦公家具?新房家具?還是零敲碎打?
2、市場。定位想清楚了,怎麼招攬客戶是個大學問。建議多和業內人士溝通,想想點子,少花錢,多辦事,但絕對不是不花錢。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不做市場的企業。
3、運營。這兩點問題解決了,再來考慮一下店面運營,銷售人員的激勵,物流這些後續問題。你們是銷售性企業,必須是銷售為核心,沒人來買,你就賣不出去。有人來買,才談得上怎麼賣,怎麼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