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滅絕人類?】智能叛變 現實有冇可能發生?

1 : GS(14)@2017-10-09 03:50:27

富山健教授半生從事機械人研究。那天他在千葉工業大學的Skytree Town Campus,與我們談機械人,「機械人沒有自我意識。若果它某天真的傷害人類,我想責任在人類身上。」



那天我們去到千葉工業大學(CIT)位於東京晴空塔的Skytree Town Campus。那裏其實是CIT用以展示科研成果的公眾教育展覽廳,當中的主要展出了機械人研究室fuRo(Future Robotics Technology Center)歷年來設計或投產的機械人成品。在那裏,你很能體會到機械人科研與流行文化關係密切:其中一個有趣展品就是(想像中)實物大小的《超時空要塞》機械人VF-25F模型,甚至場內的大學招生海報,就是漫畫《宇宙兄弟》主角們穿上太空人裝的模樣。「日本人真是很愛機械人,也愛幻想未來如何與機械人共處。我想沒有哪一位從事機械人研究的日本人沒有受『小飛俠』這類漫畫影響;也沒有哪一位研究員未曾立志,願望自己建成一個像人類一樣,可以靈活走的機械人──那怕這種形態的機械人其實不算最實用。但我想那是每一個機械人研究者的心願吧。」fuRo的高級國際聯絡主任兼高端機械人學系教授富山健(Ken Tomiyama,他喜歡學生稱他作Dr. T)先生說。
Dr. T大學畢業後就赴美深造,早年曾在賓夕凡尼亞州州立大學任教,回日後一直在不同大學的機械工程系任教和研究。CIT的機械人學系在2006年創立,他也是創系主要成員之一。教授談得最有興致的,始終都是fuRo那些真正可以應用於日本社會的機械人,「福島核災之後,我們把很多資源都投放在救援機械人上。」事實上,fuRo研發的救援機械人Quince就曾經在災後的核電廠,收集數據、勘察廠內環境。



今天許多日本機械人學者,都受着日本流行文化影響,從小就立志要開發真正的機械人。圖為在Skytree Town Campus展出的《超時空要塞》VR-25的實體模型。

流行文化影響無遠無遠弗屆。我們那天見到大學的海報,就用上了《宇宙兄弟》為主題。

Skytree Town Campus其實是千葉工業大學展示科研成果的展覽廳。這個大螢幕最受歡迎,影像會隨射燈下參觀者的動作而出現相應改變。


機械人叛變 炒作還是可能

那怕日本盛產人見人愛的人工智能機械人(或貓),像多啦A夢、小飛俠,近年「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的技術大躍進,配合長賣長有的敵托邦式大電影,像《未來戰士》(至今天各地傳媒都愛以Terminator作為人工智能新聞配圖)、《智能叛變》等,「人工智能機械人威脅人類之說,是這時代的共有焦慮,「首先,這當中有太多商業技倆,只是催谷票房吧。」「在個別範疇,機械人早就優於人類:它們可以比人類拿更重的東西,捉棋比我們厲害。而且我們很喜歡把機械人比擬為人類,你看會說人類語言、擁有手腳的人型機械人永遠最受注目。然而,不要單單因為這些誤以現實中的機器(指人工智能或人工智能機械人)真的像電影中的一樣,會擁有人類的特質,像『自我意識』。」他繼續說:「我們先要意識到『自己』的存在,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個體,然後才會自行訂下目標做事,尋找意義。」



Dr. T為機械人研究室fuRo的國際聯絡主任。研究室的機械人提案亦被東京政府採納,將在2020東京奧運期間,應用於城市之內。圖為fuRo的研究室。攝影:Fuminari Yoshitsugu

fuRo出品的另一機械人Core,是全世界負重量最大的兩腳機械人之一。攝影:Wataru Umehara

像AlpahGo捉圍棋,它會思考會運算,目標是在千變萬化的棋局中勝出。然而,Dr. T強調,這絕非自我意識。無論是「勝出圍棋」、在facebook中為你推薦廣告等等,設定行動終極目標的,始終是人,「要在機器身上複製像人類般的自我意識,仍然是極之困難。因為就算是我們人類本身,也未能弄清『自我意識』從何而來,何以我們會尋找意義啊!」然而,就算機器單純在執行人類定下目標,也並不保證它們對我們毫無威脅。多年來研究人工智能及人類生存危機(Existential Risk)的牛津大學哲學教授、暢銷書Superintelligence: Paths, Dangers, Strategies作者Nick Bostrom就提出過許多有趣(但恐怖)的設想,如:若叫人工智能去解決一條數學難題,現階段它們的解難方法始終都是在運算;然而他朝一天人工智能大躍進,它可能想出更徹底的方法達成目標,例如消滅人類(因為人類會阻止它把地球改造)、把整個地球改造成一座超級電腦,從根本上加快運算。這個荒誕的例子在說明,若果任務目標設計不慎,那怕人工智能沒有意識傷害人類,卻會做成類似結果,「是的。理論上,未來的人工智能機械人確實有可能在達成目標的過程傷害人類。但你要明白,那關乎人類給它甚麼目標,並給它定義,達成目標的手段該符合哪些條件。但那可是人類,而非機器的責任。那並非像電影裡一般,機械突然萌生邪惡念頭,然後計劃要毀滅人類那樣。



fuRo研發的救援機械人,在福島核災後,應用於核電廠,以收集數據,「我始終認為,機械人的用途是改善人類生活。」

另一個受歡迎的展品:觀眾將特定fuRo研發的機械人卡片放在光線下,鏡頭感應後就投射對應的機械人的其他影像,好好看。


夢想的機械人 與人類共存

Dr. T說,他心中的人工智能機械人願景,始終與人的生活有關,「例如日本人口老化,機械人可以幫助照顧、讓他們出入較方便。又例如日本經常有天災,救援機械人絕對幫上忙。」而東京政府亦採納了fuRo有關2020東京奧運提案,屆時會讓不同類型的人工智機械人應用於城市的通訊、交通等方面,但現階段計劃詳細內容仍需保密,「對於相關的機械人科技,我們基本上都準備就緒。反為是具體細節,例如法例如何規管在街道上走動的機械人,我們如何與不同的政府部門協調等等。」Dr. T做出一個頭痛的表情笑說。機械人的能力充滿未知,我們對它又好奇,又害怕。如何讓這「新物種」融入社會,從來不只是科技上的問題。採訪:李寶怡攝影:潘志恆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4/201622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3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