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手札:打擊港樓、Uber的相同官僚計算
1 :
GS(14)@2017-06-18 11:16:25呢期比較活躍評論樓市、Uber之類的話題,這類話題帶有公共性,正反兩面討論激烈。即使被人口誅筆伐,寫起上來還是很爽。講樓又好,講Uber都好,當然要完整透視當中的脈絡和利益關係,少不免要疏理各持份者的既得利益、誘因和博奕,不過宏觀的思維框架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通常財經話題,少不免要搬傳統經濟理論出來唬爛人,例如講樓要睇供應量(這是常識,只是部份立法會議員不知)、近期聯儲局的加息和縮表,或者我常講的按揭計劃之類。講Uber自然要講「共享經濟」等概念,傳統經濟理論以外,其中一個少留意的考慮因素:官僚內部的想法。樓市的供應、的士牌的供應,都係極低彈性的供應。換言之,政府要搞垮樓價、的士牌的資產價值都是一念之間,同骨灰龕、小販牌一樣,一個簡單的決定就可以扭曲市場。當然,為免有人找我碴子,先把話說清楚,我不是無讀過經濟學的茂利,也知道官僚的行為涉及利益成本計算,如Public Choice Theory等,只是官僚的性格和內部想法,很少人好生動講出來。官僚怕事,最怕是既得利益者的反噬。政府怕的士牌持有人是因為會引致社會動盪,前車可鑑。1984年香港計程車加車資17%,同時增加計程車牌照費及首次登記稅項各17%,並且強制執行《保障公共稅收令》,引致香港計程車罷駛,運輸業背後的勢力和動員能力在政府面前表露無遺。的士先是罷駛,後演變成大型騷亂,出埋催淚彈,拘捕170人,最後在談判過後一小時內騷亂者自動清場還原,過程收放自如。樓價爆煲的反噬,是負資產和中產發起的遊行、控訴,甚至自殺等社會問題。好死不死,剛好又要處理23條的政治硬任務,林林總總的因素驅使了2003年的「七一」遊行,直接影響了管治。這些重大社會事件,政府的部門是看在眼內,每一次要打既得利益者主意時,官僚把這些舊例搬出來並列考慮。因此,官僚要搞樓價、搞Uber,政府要一個可以下台推塘的好理由,那個好理由就是「宏觀經濟下滑」。所以某程度上,我覺得樓價跌的可能性,係高過Uber可以合法營運的可能性。美國加息,變相打擊資產價格,也變相提高做按揭的成本,經濟上提供了好解釋。更重要是,政治上也提供了好解釋,當環球經濟不穩,所以資產價格下跌便是人所認為合理的常態。尤其當地球上大部份經濟體都中伏時,政府自然有個好理由去推塘,官僚唔洗孭鑊上身,而且可以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對正常人就話「宏觀經濟不好」,對陰謀論者就話「美帝忘我之心不死」,反正實會有人信。更何況大家都心知肚明,樓市辣招是短期的嗎啡,不能長期維持,這是破壞經濟體健康運作,終有一日都要撤招。「宏觀經濟不好」,也許是另一個幫辣招撤招的好理由。我從不預測樓市,那是因為經濟學讀得幾好,統計學把數據玩得幾厲害都無用,因為都係計死數,但人是活的。因為,官僚這東西,忽東忽西,他突然又很可愛。香港官僚咁可愛,你點知佢下一步會發甚麼神經。渾水專業投資者、上市公司執行董事、90後
http://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8/20059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