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視頻行業正在因為越來越激烈的「物理碰撞」而激發「化學反應」,這個行業整個生態體系,都會因為一個寡頭的時代來臨而發生巨變。
2012年4月24日,北京萬達索菲特,搜狐視頻、騰訊視頻和愛奇藝宣佈成立聯盟,將在共同採購版權等方面進行合作。
根據易觀數據,截止到2011年第4季度,搜狐視頻和愛奇藝分別佔據中國網絡視頻市場收入份額的13.3%和6.9%,再加上從用戶、資本到已有內容都相當強大的騰訊視頻,三方聯盟將佔據市場約1/4份額。
在此之前,2012年3月12日下午6點,中國視頻行業市場份額排名第1位的優酷網和第2位的土豆網宣佈它們已經於前一天簽訂最終協議,將以100%換股的方式合併。這一消息被以短信的方式迅速傳到了各個媒體手中,而據優酷的公關表示,他們在之前一小時才剛剛得知此事。
這 一事件經過了嚴格保密,不僅記者們一時發懵,連優酷和土豆公司內部的人也震驚了。一件趣事能充分說明其意外性:某前優酷員工剛剛辭職,跳槽土豆並辦完手 續,可當他抬頭一看,發現自己又變成了優酷的人。「其實我們有些同事挺鬱悶的,不久前還因為《康熙來了》版權問題跟優酷打呢,費盡心血,可敵人卻一下變成 了同伴。」有土豆內部人士對記者說。
因為優酷、土豆同時進入緘默,此事雖然重大,卻並沒有被炒得沸反盈天。之後當記者在香港採訪優酷高級運營副總裁魏明時,他也只以官方的說法進行回覆:保持各自特色,包容開放共贏。
可是,就像低水魚雷並不會在爆炸時掀起多大波瀾,表面的平靜不能掩蓋水面下的激烈。在中國互聯網中,這是第一次某一垂直行業的老大與老二走到一起,而它們已有市場收入份額分別為21.8%和13.7%。
這一事件對整個視頻行業環境帶來的深刻影響,隨即顯現。
雖 然優酷和土豆合併佔據了很大優勢,可「搜騰奇」聯盟背後有著騰訊、百度和搜狐,後勁不容小覷。互聯網大佬在視頻行業終於走到一起獲取更大力量,說明在之前 2011年的搶市場之戰中他們並未討得多大好處,而「搜騰奇」派系也正式宣告中國視頻行業在經過多年各自為戰之後,在不斷成長與競爭中,終於迎來了一個巨 頭與派系的時代。
環境之變
在優酷上市之後,優酷CEO古永鏘曾在專訪中為《商業價值》記者畫了一張圖,那是一個「漏斗」:上端寬而分散的部分是內容,下端寬而分散的部分是用戶,而中間收窄的腰部,則是視頻網站。
從2005年開始,中國一夜之間湧現出數千家大小網絡視頻公司,這是一個野蠻生長的時代。它們一方面在淡漠版權的前提下瘋狂吸納內容,另一方面又利用製造熱點、推廣營銷等方式不斷獲取用戶。
在海量網絡視頻公司的群體推動之下,中國網民在短短幾年間即熟悉了上網看視頻的方式。而在用戶量急劇增長之後,廣告主也對這一市場越來越認可,一個大蛋糕在合力的作用下隱隱形成。
可是,廣告主的認可度循序漸進,由此而流入的資金速度遠遠跟不上網絡視頻公司消耗資金的速度。一個快速形成的生態系統,在收入無法抵消耗散的環境下,幾乎從誕生之時,就進入了適者生存的淘汰模式。
在其中,資本起到了最關鍵的作用。從服務器、帶寬投入到用戶體驗提高,從內容增長到用戶增長,再從品牌增強、用戶積聚到廣告變現,這一循環需要源源不絕的資金投入——誰能在保持平衡的前提下快速成長,誰就將獲得最大的生存資本。
在這其中,考驗的是網絡視頻公司的融資能力、運營能力、內容操控能力,以及在連續的資金、用戶拉扯中的抗壓能力。
到 2008、2009年,網絡視頻正版化成為了壓在很多苦苦求生的中小視頻公司肩上的最後一根稻草。當內容逐漸需要花費大量資金進行購買,這道硬門檻終於將 大多數玩家擋在了外面。而獲得生存資本並成長壯大的優酷、土豆等公司,在競爭者減少之後,用戶進一步積聚,得到了更寬鬆的成長環境。
視頻行業由此從野蠻生長時代進入群雄並起時代,真正的玩家從成千上萬變成了幾十個,其中排得上號的也不過優酷、土豆、PPTV、PPS、樂視、風行等十來家。
這是一個從失控到漸有序的過程,當市場開始規範之後,傳統的互聯網公司終於決定入局和發力:是該來搶蛋糕了!
2009年到2010年,從新浪視頻、搜狐視頻、迅雷看看、鳳凰視頻發力,到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的相繼成立,視頻行業玩家變少,但每一家都擁有更強壯的力量。在群雄並起時代,這是一個正對面角力的過程,視頻門檻進一步升高,創業者幾乎沒有任何機會。
從野蠻生長時代走過來的原有視頻玩家,必須獲得更強大的力量。2011年初,優酷、土豆相繼上市。
在角力時代,當用戶早已熟悉網絡視頻的消費,蛋糕已經沒有太多空白空間,這時候能做的只能是從競爭對手牙齒縫中搶奪用戶,而要想搶奪用戶,就必須擁有資源。
從2009年開始,影視版權價格逐漸上漲,到2011年達到一個瘋狂的狀態。
到2011年10月,「簽約獨家電視劇的版權購買價格比年初上漲了15倍」,騰訊視頻總經理劉春寧說。在此背後,是視頻網站對影視劇的瘋狂採購與競爭。在那個時間點,劉春寧表示,「如果商業模式能創新,每集100多萬也是可以掙回來的」。
在視頻網站的7年間,古永鏘所描繪的「漏斗」,中間的細腰正在被越勒越緊。絕大部分人在這一過程中死亡,而剩下的十來家公司,則在角力時代被頂得越來越近。
他們的生存來自對漏鬥上方與下方的空間的不斷爭奪,可是,量變終將導致質變。
生態之變
「去年我幫幾個明星算賬,2011年一線明星收入過億很正常,賺好幾千萬人民幣的也大有人在。」2012年3月末,搜狐視頻COO劉春對記者說。
還記得前幾年,明星收入過千萬已經很高了,可去年的情況聽起來非常驚人。其實,如果聽到另外一個數字,這就很容易理解了。
只要陣容稍微強大一點的電視劇,每集價格動輒七八十萬元,一部影視劇賣出三四千萬元並不稀奇。而所謂「陣容」,就是明星。有了明星,投資人才會投資,而做出來的電視劇才會好賣,正因為如此,明星成了版權價格瘋漲的最大受益者。
在這個鏈條中,視頻網站的角力導致了版權價格上漲,而版權收入的增加又反饋到了拍影視劇的明星身上。明星收入越高,反映出視頻角力越烈。
當時視頻版權市場火爆異常,可也不乏理性的聲音。在記者採訪中,包括優酷、愛奇藝在內多家公司高管當時都表示:「版權現在價格太高,已經形成泡沫,泡沫早晚會破滅。」
只是當時不知道,破滅的時刻會這麼快到來。
2012 年4月,按慣例,春節以後的北京春季電視節目推介會如約舉行。這本應是視頻網站「捕獵」的好機會,可今年竟然沒有一家視頻網站出手,這一結果相當尷尬。而 少了互聯網玩家,很多電視劇價格立馬回落,一些電視劇報價直接腰斬,甚至有的劇最終以去年十分之一的價格成交,總量也大幅下滑,很多影視製作方收入大減。
為什麼往日一擲千金的公司忽然變得保守?顯然,是某些變化讓它們調整了自己的策略。
這種變化與以前不太相同。按照過去6年的經驗,在視頻這個相當市場化的行業一直存在競爭,而競爭的結果就是上下游獲益。
可是,優酷與土豆的合併成為了導火索,它意味著一個事實:視頻行業真正的巨頭出現了——逐漸勒緊的「細腰」,終於讓公司在競爭之後,出現了「融合」。
這種變化讓各大玩家的神經瞬間緊張,而在此之後則是沉思。
過去兩年的激烈版權戰,動輒幾千萬的採購成本,讓即使現金再為充裕的公司也苦不堪言。優酷和土豆的合併,可以說是投入產出壓力下的自然反應,但更是一種打破局勢的主動求變。
合 併的好處不言而喻,它不僅意味著市場份額擴大,更是一種話語權的暴漲。視頻網站需要內容,但內容也需要視頻網站。作為一個媒體平台,當它擁有了絕對數量的 用戶,將會有能力因此獲得與版權的更大博弈能力。比如,它能很大程度上左右一部電視劇能火到什麼程度。除此之外,當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網絡院線」之後, 不僅可以與版權方談判、影視製作公司談判,也可以直接繞過他們和導演、演員合作,自產自銷。
這已經不僅是資本或用戶層面的問題,也不是又拉起了一道競爭門檻的問題。當影響力擴散到全行業上下游,「巨頭」的競爭優勢將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時候,單純的傳統採購內容、用戶推廣模式開始失效。當巨頭出現,它意味著視頻行業已經發生質變,環境的變化終於導致了生態的變化。
巨頭割據時代
「在優酷土豆合併之後,業內的走動會比較頻繁,但目前並沒有明確的想法和討論。」PPS總裁徐偉峰說。
這 句意味深長的話,是徐偉峰應對前段時間傳聞的官方答案。4月中旬,有傳言視頻行業中將有一家含「S」字母的公司收購同樣含有「S」字母的另一家公司,而很 多人猜測,這指的是搜狐視頻將收購PPS。與徐偉峰不同,搜狐視頻有高層回應,「未來不排除收購一些能夠實現業務互補的視頻企業」。
而在相同時間,另外一則關於搜狐視頻的傳聞是,它將於2012年下半年從搜狐拆分,並於2013年上半年赴美上市。在此之前,搜狐視頻更換了原有品牌Logo,和搜狐其他頻道有了明顯區別。據網媒報導,搜狐視頻CEO鄧曄對此只是表示,「上市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在眾多紛雜傳聞之後,4月24日終於產生了一件確定事件:搜狐視頻、騰訊視頻和愛奇藝走到了一起。
當競爭方式變化之後,要想對抗巨頭,唯一選擇是自己也成為巨頭。
視頻行業腰部「融合效應」進一步顯現,當4輪競爭過後,互聯網公司終於在激烈戰鬥之後,主動開始奪取整個影視產業的話語權。一個巨頭割據的時代正在來臨。
同時,這也意味著競爭門檻進一步提高。以前是中小網絡視頻公司失去競爭機會,在新的巨頭割據時代,面對靈活而壯碩的幾個巨人,連規模較大的網絡視頻公司都在喪失競爭機會。
幸運的是,因為資本力量介入很深很早,中國視頻行業從一開始就從不缺乏理性,幾乎不可能出現「世界大戰」式的魚死網破,遵從著最基本的商業底線。
因此,現在已經長大成人的視頻網站和視頻客戶端公司,基本上不會死亡,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與其他公司合併,成為「巨人」;沒有機會成為巨人,就放下手中的武器,維持正常運轉,等待收購。
視頻行業從來都不缺乏故事,以後也不會。可是激烈戰鬥了近7年以後,當生態變化、巨人崛起,未來彼此之間注定將少了一份精彩。
而互聯網今後將真正成為電視等終端之外,用戶消費視頻內容的第一選擇;網絡院線和網絡渠道將成為影視的首選,並隨著技術發展讓人們獲得更好的享受——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