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股比較好賺

2012-4-23  TCW



過去半年,當人們仍在為台股一年 一○%的報酬率掙扎時,有個市場卻讓二十年台股操盤經驗的中實戶翻倍,讓三十出頭年輕操盤手在半年內賺五成,還讓非專業投資人在歐債最慘的兩年,總資產逆 勢成長八成。

什麼市場這麼好康?答案是:美國股市。反觀他們周遭的人,死忠投資台股,過去半年報酬率不到一五%。

台股老 江湖轉攻美股!交換情報聚會,從台股盤後改午餐

先來看兩個場景。

場景一:台北市東區某高檔餐廳的午餐時刻,四、五個在台 股打滾二十多年的老手走了進來,時鐘指著十二點半。

照理說,此時他們應該在券商的VIP室緊鑼密鼓的準備收盤前的最後一波操作,但這些老 江湖卻在關鍵時刻抱著資料,像個學生準備上課!地點正確,時間也沒搞錯,改變的是,這群老手換了戰場,他們在兩、三年前,帶著一身功夫,轉進了肥美的投資 新獵場——美國股市。

這類交換訊息的聚會行之有年,但從他們開始獵美股後,聚會時間從晚餐聚會,挪到午餐時段。以前,他們聚會是輪流報潛 力股、交換企業內部情報、市場小道消息、計算籌碼、盤算大股東動向;轉戰美股之後,他們則開始討論總經數據、企業財報,檢討上次會議觀點是否需要改變,凝 聚共識後,回去立刻下單。

台股市場淺碟,以往的聚會,五次中總有兩、三次找不到標的;現在到了美股這個大海,每次幾乎都能找到值得投資的 企業,就算行情清淡,談論的也是世界趨勢、經濟和歷史。

過去兩三年,台股在內外因素夾雜下,行情震盪,少有扎實的獲利,想不到,當他們開 始轉戰陌生的美國市場,這群人賺到翻倍的利潤,原本計畫淺嘗即止的市場,現在反而成為這群老手的核心持股。

場景二:一間位在台北市重慶南 路的補習班教室,擠滿學生。

新品種美股獵人崛起!兩天學費二萬五,美股操作課爆滿

這裡不是公職補習班,也不是補考證照, 但學費兩天要價二萬五千元,相當於一個基層上班族一個月薪水;什麼課程讓他們犧牲薪水?答案是美股操作課程。

「去年,同樣課程,報名人數 不到二十人,但到五月份的新課程,報名人數超過一百人,整整多出四倍。」美國CNBC電視台《百萬投資》節目獲得第四名、美股講師謝宗翰說。

班 上成員五花八門,有在大學就讀的學生,也有投資台股多年的股市老手,還有在外商公司上班,月薪十餘萬的上班族……。他們熱烈的討論著,「蘋果要不要賣?臉 書掛牌要不要買?」

和一般股票族不同,他們很習慣科技產品,上課時,面前擺放的不是筆記型電腦,就是iPad;他們操作美股,就是想買到 原汁原味的公司,不以在台股投資「概念股」而滿足。課堂中三不五時迸出的英文,很容易與傳統拿著紙筆抄名牌的股友社,區隔開來。

他們,是 一群新品種的美股獵人。

當台灣股市,陷入產業轉型的瓶頸;當歐洲掉落幽暗的債務深淵;當新興市場快速成長魅力不再,這些美股獵人,在市場 一片看衰的情況下,把眼光放到了美國身上。他們知道,這個全球巨人即便仍有病在身,但病情正好轉,而且他仍然是全球生產力最高、消費人口最大的巨人。

因 此,一群由台股轉戰美股的獵人崛起,面貌越來越多元,人數越來越多。

根據券商公會最新統計資料,台灣購買美國股票、ETF的金額,在今年 二月份較前一個月暴增近一倍,達二百四十億五千萬元,創下近半年的新高。而凱基、元大和富邦國內前三大複委託券商,其美國部位的交易量,也在二月份成長三 成(較一月份)。這些,都告訴我們:美股獵人正迅速增加。

其實看好美股的,不只他們,世界級大師更早就轉向。

金磚之父歐 尼爾看多從新興市場,回到核心市場美國

有「金磚之父」之稱,高盛資產管理執行長歐尼爾(Jim O’Neill),在二○○五年喊多金磚四國,但在四大金磚褪色之際,他去年開始轉向,並喊出從二○一一年開始將是「美國年」的論調。他看多美股,認為美 股不論是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都很便宜,有機會上漲二○%。他,是從周邊新興市場轉進核心市場的代表人物。

而過去半年來,美股、台股也是 兩樣情。從指數位置來看,美國的道瓊、標準普爾五百指數(S&P 500),在過去半年上漲超過二○%,創下○八年以來新高,那斯達克更上漲二八%,是二○○○年以來最高價位。反觀台股,在過去半年漲幅近六%,連美股一 半不到;指數至今無法突破去年四月高點,更回不到馬英九第一次當選的高點。

他,是台股中實戶抱宸鴻提心吊膽,不如覺悟買蘋果

太 平洋對岸的獵場雖然肥美,但要扮演哥倫布勇闖新市場,並不簡單。對於資產雄厚、人脈綿密、消息面廣闊的中實戶,要大規模轉進,跨出舒適圈,更難。

場 景一裡的中實戶代表歐大(化名),回憶當初勇敢踏入美股的歷程表示,早在○六、○七年,他首度接觸到美股。

當時台灣科技業流行到美股掛 牌,先有奇景光電,後有晨星半導體。他們一群投資同好紛紛開設美股戶頭。他們開戶是為了出貨,在台灣未上市市場先以低價買進美國掛牌概念股,一等到標的掛 牌,便在第一時間在美國市場賣掉獲利了結,立刻把資金調回台灣。美股對他們的意義僅是台股的延伸,一個遙遠的選項。

○八年,歐大帶著全家 到香港迪士尼度假,迪士尼跟可口可樂在全球各樂園合作,裡面的飲料全屬於可口可樂,看小朋友一罐接一罐,他直覺認為可口可樂股票可以買,可是心裡出現阻擋 聲音:「難道其他人都不知道嗎?這種大品牌,每個人都看到,會有什麼機會?」結果,可口可樂從當時一股五十幾美元,飆到現在七十二美元,兩年漲四成。擦身 而過的財富,讓他時刻謹記在心。

真正刺激他付出行動的,是蘋果。

iPhone的銷售量直線上升,按照舊邏輯,他們開始在 台灣找蘋果概念股、供應鏈的公司投資。過程中,有人說:「找那麼辛苦,直接買蘋果不就好了嗎?」當時朋友們仍然沒人行動。但當蘋果股價在三百美元時,開始 有人直接「吃蘋果」了。

這位買蘋果的仁兄,也布局台股,但選股功力一直不如歐大,兩人,一人抱蘋果,一人抱台資色彩的iPhone觸控面 板廠——宸鴻。前半年績效是:宸鴻上市前半年,股價從五百漲到九百三十六元,漲幅八七%;蘋果則只從三百美元漲到三百三十七美元,漲幅一二%,宸鴻相對風 光。

但是到現在,宸鴻股價從去年中的九百三十六元一路最低跌破四百元,跌幅近六成,但蘋果卻從三百美元一路最高漲到六百四十美元,漲了一 倍以上;短線利多和長期趨勢兩者高下立見。

歐大自問:「我在台灣找得半死而且提心吊膽,他買完蘋果就輕鬆看股票漲,為什麼我不到源頭 取?」

○九年時,他就邀了幾個朋友,組成美股討論小組,每隔兩、三週聚會一次。這四、五個股市老手各個學有專精,有的擅長財務、有的有產 業背景、有的擅長掌握投資氣氛,共同點是在台股裡打滾超過二十年,個個累計數億身價。

一開始,他們仍從與台灣關聯度高的科技業切入,進場 前都經過團體討論達成共識再進場。也因為進場時間點就在○九年美股低點,第一年,他們獲利一倍就出場,第二年則賺了四倍,最重要的戰役是投資慧榮掛牌的 ADR(美國存託憑證)。

嘗到甜頭後,歐大將投資美股的部位從兩成提高到四成,去年,他們進一步合資成立基金,一方面有助提高投報率,二 方面是大家都上了年紀、體力有限,不如交給其中最有興趣的人,負責執行投資決議。今年預計在半年到一年間,再賺一倍。「大家都押房子玩的,是來淘金、搶錢 的,出國比賽當然就要拿第一(翻倍)!」歐大說。

雖是功力二十年的投資高手,但從場內回顧以前站在場外,他認為站在場外看,有多重心理障 礙:

第一,美股沒有漲跌幅,資訊也沒有台股多,會不會一瞬間就財富消失?第二,交易平台陌生,資金怎麼進出?第三,台股都有股性,但美股 股性我們不知道。第四,用操盤台股模式想美股,要找潛力股,要有內線,否則便覺勝算不夠大。

然而,進場美股後才發現,因為美股是大型、成 熟市場,對數字反應靈敏,只要知道經濟成長率、失業率、企業財報等關鍵數據,用簡單的邏輯思考即可,遇到波動也覺得很OK;結果,好的東西擺越久、賺越 多。反觀台股離得近,訊息報告很多,波動頻繁,投資人會想要掌握每個段落,反而壓力很大。

「雖然都是錢,可是美股比較好賺」,歐大說。

他, 是慘賠百萬小散戶看好人人吃麥當勞,提前圓換屋夢

不只忠實戶靠美股找到美麗新天地,小散戶也靠美股反敗為勝。

三十五歲的 蕭景元,二○○三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過後,買進生平第一檔股票茂德迄今,「股齡」約達八年,他投資台股的方式和菜籃族沒兩樣。每天看新 聞、電視投顧老師賣力的報明牌,《夢想街五十七號》是他最常收看的節目。

藝不高、人卻膽大的蕭景元,聽信明牌,股票、選擇權、權證樣樣都 來,結果賠得比賺得多。

某天上午,他坐在麥當勞吃早餐,看著櫃檯前大排長龍;他想,買麥當勞股票,一定會大賺。他回家翻遍國內股票掛牌公 司,不僅沒有麥當勞,真正沾上邊的「概念股」也沒有,買美股是唯一的路。

但他英文不好,成為麥當勞股東的念頭,一閃即逝。買不成麥當勞股 票,他回家聽投顧老師賣力推薦茂矽,立即進場。沒想到買進沒多久股價直直落,第二天,忍痛把股價腰斬的茂矽賣出,只拿回三分之一現金,茂矽成了他心中永遠 的痛。

直到去年,他接了一家準備做美股投資教學公司的網頁設計工作後,才發現投資美股沒那麼難。讓他備感自信的是,心中朝思暮想的麥當 勞,竟然不畏金融海嘯,股價一路上漲,股價接近一百美元。

剛開始,他面對網頁中滿滿的英文,也頭痛不已,幸好,現在券商很多網頁都中文 化,包括公司的基本資料、財務資料或是新聞,全都是看得懂的中文。除了看券商提供的資料外,蕭景元還會造訪準備投資標的的官網,遇到長串看了就頭痛的英 文,他則利用網路上的翻譯工具,至少可以看懂七、八成的內容,對他來說,已經很足夠了。

在經過模擬操作後,蕭景元認為投資美股應該可以上 手後,決心徹底與台股說「拜拜」。算一算,他投資台股八年,最終以賠錢百萬元出場,這次,他準備新台幣百萬投資美股,挑選自己買得起的公司,美鋁、美國銀 行與英特爾(Intel),是他首度進場買進的三檔股票。

他採現貨與選擇權混合操作方式,買進現股同時賣出次月更高價的選擇權,目前,他 利用這套操作法,每個月可以穩穩獲利二%。雖然不是太亮眼的投報率,但一年算下來,獲利率超過三成,是一筆不錯的「業外收入」。

一般人總 認為,投資美股要熬夜看盤,他說,這都是迷思。

他只要在下單前,擬好投資策略,等到美股每天晚上九點半開盤的半個小時內,把下單指令鍵進 電腦後,就可以關機睡覺。而睡眠的同時,一萬二千公里外的股市,正幫他賺錢中。

穩定的報酬,讓他提前一年多,在今年年初完成終生大事,也 等待時機準備把在新北市的小房子換掉。而他心中一直沒忘記,有朝一日資金夠多時,一定要買麥當勞股票,一償多年來的心願。

他,是小本錢上 班族轉投全球股市龍頭,定期定額賺翻倍

財金網站編輯李柏鋒,是另一個靠美股賺錢的例子。

他在○五年開始投資台股,當時的 他正在讀博士班。即使是買公認「不必傷腦筋」的台灣五十指數型基金,但從進場那天起,他每天早上都想盯盤,持續三、四個月後,甚至焦慮到睡不著。他想: 「難道沒有讓心情平靜的市場嗎?」抱著疑惑,他棄台股轉而研究美股。

手上資金不多,李柏鋒固定每個月購入新台幣三千元到一萬五千元的美 元,只要時機一到,碰觸到他預先設定好的價格,電腦自動幫他買進,照常早睡早起。 他投資標的以美股ETF為主,並且透過美股,同時將觸角伸到全球各股市的ETF;除非遭逢重大利空,股價被嚴重低估,才出手買進個股,而每支個股比重不會 超過總資產的五%。

○七年年底,美股因金融海嘯開始往下掉,一直等到○九年巴菲特在《紐約時報》上發表美股值得買,他才進場。

他 買進九美元多的美國銀行、一‧四美元的花旗銀行,前者現在投資報酬率為二五七%,後者為一五○‧九%。然而他覺得投資美股最興奮的不是翻倍,而是在○九年 年底,成為偶像巴菲特的公司——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的股東,他說,「這檔股票至今報酬率為五○%,比其他都少,但是意義不同。」

缺乏美國經驗的都飄洋過海來美股淘金,具 有美國經驗的黃敏嘉、亞當(化名),他們根本靠美股過活。

曾經在美國曼氏期貨擔任交易員的黃敏嘉,三年前回台灣後,繼續投資美股。

交 易員的訓練,養成她打德州撲克的嗜好,每半年要去賭場打一次牌,她發覺景氣越差,賭場生意反而越好,所以米高梅、金沙一直都在她的投資組合裡。○九年美股 低檔時,有一天她到賭城拉斯維加斯玩德州撲克,發現三天前才買的米高梅,一覺醒來股價就飆漲一五%,讓她體會到美股無漲跌幅限制的痛快。

亞 當(化名)在花旗、瑞銀證券擔任過分析師,離開券商後想靠投資為生,他用的投資標的便是美國股市;有趣的是,他沒使用太複雜積極的投資工具,反而選擇最簡 單、最被動的指數型基金。過去八年,他搭配標普五百的指數型基金和三十年期公債,等公債大跌或是美股大跌時,同時買進,不計算股息,每年光是價差就有一 ○%,比以前上班的死薪水多。

事實上,這些美股獵人不是特例,攤開近一年美國漲很大的股票名單,原來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大企業,股價都響 徹雲霄。譬如IBM漲了近五成,賣牙膏牙刷的高露潔股價也逼近一百美元,連星巴克都大漲八二‧八%。這,無異是一座金礦遍地的新大陸。

你, 也應該開始行動漲勢還在半山腰,買分身不如買本尊

更進一步來說,美股有許多全球的領導性公司,過去買台股,投資人只能買到美國代工廠概 念,但「買分身,不如買本尊」,是美股最值得看中的因素。譬如,如果你看好智慧型手機,那麼,你買聯發科,不如買高通;如果你看好液晶面板,買友達,不如 買康寧;如果你看好運動用品,買寶成、豐泰,不如直接買耐吉(Nike)。

但有人說,美股已經漲這麼高了,還有行情嗎?其實,股神巴菲特 今年三月就明示,美股並不便宜,但與其他資產相比,美股仍具投資魅力。為什麼?

在貨幣氾濫全球的當下,資金尋求的是相對價值。放眼全球股 市,新興市場正飽受通膨拖累,歐洲有國家債務纏身,中國股市仍往下修正,美國公債的殖利率則已低無可低,只有美國股市一枝獨秀,伴隨基本面穩健上揚。

從 基本面看,美國就業人口持續緩步上升;從四月十一日開始,美國進入財報季,由美國鋁業揭開序幕,超乎預期好的成績單,讓美股展現支撐力道。

從 資金面看,聯準會副主席葉連(Janet Yellen)和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杜德里(William C. Dudley),在四月中,都暗示利率寬鬆可能維持到二○一四年。反觀台灣,光是證所稅和油電雙漲兩件事情,就讓台股成交量萎縮到七百億以下。

相 較之下,現在美股才漲到半山腰,即便最近漲多修正,但年底美國總統大選在即,還有一波大好行情在前,只要油價不過度飆高,今年一定要有的賺錢部位,逢回一 定要補進的資產,就是美股!

在台灣,多數人正面臨萬物皆漲、薪水不漲的困境,我們還只能單戀台股嗎?

十五世紀末期,哥倫 布為尋求香料和黃金,毅然揮別熟悉的歐洲家鄉,一年後,最終發現美洲新大陸;現在,美股寶山就在眼前,要登頂爬上山頭,猶未晚也。

【延伸閱 讀】近半年,美股漲幅比台股多3 倍

標準普爾五百指數+21%台股加權指數 +5.75%

註:1.標準普爾五百指數是由 500家領導企業組成,比起道瓊工業指數僅包含30支股票更具代表性。2.統計區間為2011年10月3日至2012年4月17日 整理:蕭勝鴻

【延伸閱讀】找到適合你的美股投資術

獵豹型投資人:此類投資人以看技術線型為主、短線操作。平日須關注華爾街日 報、CNBC、彭博社等新聞動態,以及重大經濟數據,在盤前須先定調當天盤勢的情境及策略。

短線操作重要的是研判市場風向,除了基本線型 操作外,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波動係數(VIX,簡稱恐慌指數)也可當成重要參考,超過四十表示市場進入恐慌、市場超賣,低於十五表示投資人過於樂觀,市場 超買。

無尾熊型投資人:這種投資人不願為投資而改變作息,投資美股,可像亞當一樣,買指數型基金較合適,初入門者可以 S&P 500指數為主。若出現回檔修正,可預先下好預購單,只要碰到合理價格,電腦自動買進。

狼型投資人:此類投資人 資金多、台股投資經驗豐富,他們會同時布局台美股市,從下游賺到上游,只要有利潤絕不放過。如投資的美國科技股,與台灣製造商有上下游的關係,所以一拿到 訂單消息,先布局台灣下游公司賺一波,等到兩、三個月後,出貨量逐漸反映美國公司的銷售量後,再布局美股賺一回。

袋鼠型投資人:此類投資 人抱持著存股票、長期投資的心態投資美股,適合小額投資人用來累積資產;美國股市會針對股利預扣三○%的稅,但對長期投資人而言仍划算。賺錢重點在低價買 進高殖利率股票,累積配股配息,而非賺取高資本利得,諸如英國石油的配息一直不錯,去年殖利率約有一○%。(文●單小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