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續成功
在理念的世界中,凡事取決於熱情;而在現實世界中,凡事需要堅忍不拔。美國著名的金融專家和股票數量分析方面的先驅詹姆斯*P*奧肖內西對美國自1952 年到1996年為止的45年各種選股方案研究後發現,所有收益最突出的基金經理所具有的唯一共同點就是一貫性。而統計方面的證據表明,即使是看起來不大有 吸引力的選股方案,45年的堅持不懈仍然能夠取得超過指數增長的不凡業績。需要知道,絕大多數的基金從長期來說都無法做到超過指數。而大多數未能取得超過 指數增長業績的積極投資基金最主要的毛病就在於過多的依賴於主觀,而主觀恰恰是最容易發生動搖和變化。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積極型基金的選股極大的依賴 於基金經理個人,「人亡政息」的後果就是基金風格的改變。
2、耐心
耐心是成功者的必要組成部分,這也是追求長期成功的投資者所必須具備的品行之一。很多人都對股票投資報有過分的期望,他們更願意買入那些幾天之內就能取得
不菲收益的股票,可是這些人中間又有多少人能承受住看著自己資本的一半同樣迅速地消失呢?很多人在買入價廉物美的股票之後往往不能忍耐較長時間的等待尤其
是在別的股票在價格走勢上有更好表現的情況下。我特別不能理解的是,在深套的情況下,投資者到更能堅持長期投資的理念。為什麼不能更多一些理性呢?
必須認識到,對經過邏輯思考,方法以及思路本身內部無邏輯矛盾,實踐檢驗的效果還過得去的成型的理念必須始終的堅持,不斷的變化還沒有看到過成功的例子。統計資料顯示,即使是一些一段時間內很讓人「鄙視」的理念,一貫堅持也能獲得遠勝於指數的結果。
成功的概率
走向成功的道路總是充滿變數,走著走著,可能內外部的條件就發生變化,除了出走我們幾乎不能安排我們自己的外部環境,成功只是一種可能性。然而是否這樣我
們就只能放任自流呢?我們所能作出的正確的選擇應該是怎麼樣走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就怎麼走,理性的選擇是必須如此的。常常有人們拿著個別的例子來說話,你
看,誰誰怎麼怎麼了。理性的人總要問問自己,這種情況的發生和所謂的原因之間有統計上的證據以及邏輯上的關聯嗎,有,可以借鑑,沒有,小概率事件,無須關
注。研究發現,無論什麼樣的策略在5到10年這樣的期間裡面都可能取得令人驚異的成功,然而其中的絕大多數都無法在更長期內保持同樣的表現而且往往是更
糟!靠什麼取勝?概率!概率!20年的概率!30年的概率!市場是一個金錢世界,充斥著各種人類行為,沒有人能確知未來會發生什麼。成功的投資人不會根據
自己對未來的推測去做單,而是根據市場對已發事件的反應去交易。
人生之路也是概率,勤奮、堅持、誠信是走向滿意結局的重要條件,當然並不充分,並不是說你勤奮了,堅持了,也守信了,就一定有成功,不過勤奮、堅持、守信
使得成功的可能性高一點。但如果誰說,既然這樣也不能保證我的成功,那我為什麼不隨便隨便甚至於投機一下,那也實在無話可說。投機只能是走投無路時的選
擇。
市場波動在歷史上多次促成明顯低估和高估的交易,其持續的時間也往往足夠長,有耐心的人會在其一生中獲得足夠的機會。
3、培養價值敏感性
價值感是另外一項必須具備的至關重要的素質,即便在較長時間段內符合價廉物美要求的股票可能不能給投資者帶來超額利潤,也很有可能短期收益比大多數熱門股 票要少得多,但投資者所承擔的風險也因此大大降低,價值感能讓你吃得好,睡得好,有必要承受巨大的風險並且使得自己的生活質量受其影響嗎?什麼東西都一 樣,再好都得有有個價,好東西貴了不行,別人看不起的東西如果夠便宜將來轉手有人要或者能夠有不錯的產出,也是可以接受的。然而,這價格的適當與否,有一 些指標可以做粗略的衡量,但準確的判斷還是需要我們自己來作出判斷,需要我們注重日常的培養,通過修煉逐漸的形成價值直覺。
4、經驗的歷史侷限
另外,一個與價值感相關的要求是,投資者還應該具有歷史縱深感,指數或者股價在一段時間內甚至較長的時間段內與經濟實質或公司實際經濟價值之間有較大的偏
離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縱觀證券市場發展的歷史,指數或者股價最終總會向價值進行調整。對股價飈升的追逐在很多時候無疑將促使指數或股價的進一步偏離,而
且會使得某些投資者從中獲益。然而,致命的弱點在於你從來就不可能預先指出市場的轉折點,你抄不了底,也逃不了頂,承受巨大風險,讓自己的生活質量也受到
如此大影響的結果最好也不過換來平均的收益水平,又何苦來呢?無庸質疑,由於市場的偏離有時會持續較長的時間,在此期間,某幾種投資理念或技巧可能切合市
場的特點,因此獲得了不菲的收益,這完全是有可能的,但是人類認知上的弱點容易使得持這種理念的人自以為已經獲得了通向長期成功的金鑰匙,而忽視了市場本
身的長期規律仍然在起作用,而最終遭受巨大的損失;也有一些更聰明的投資者則試圖洞察市場轉變的時機並相應的調整投資理念;當然,我不能說一定沒有人能如
此聰明,可是,理念的形成以及成熟的運用需要較長時間的磨練,遠非想轉彎時就能轉彎。市場的波動不是一件壞事,有波動我們才有可能以便宜的價格買到好股
票,也才能賣一個好點的價格。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者不應當害怕波動。不用擔心持有的價廉物美的好股票不受市場青睞,要知道,當情緒支配市場時,價值終會支
配情緒,情緒製造波動,波動創造機會,只有在經常忽視價值的市場上,我們才能購買到價格低估的好股票。
人們不能簡單的相信自己對事物作出正確判斷的能力,也不能盲目的自信自己對公司經營者品質和能力的判斷。身臨其境當然容易受感染,也似乎有取得第一手資料
的塌實感,然而走馬觀花似的調研,泛泛的交流並不能給你更有利的理由,甚至可能使你遠離整體,遠離事實。試想,在東窗事發之前與牟其中一談,不知會有多少
投資者為其氣勢所惑,而對銀廣廈的實地調研又不知欺騙了多少證券分析師。不是不要實地調研,不是要避免和管理者的溝通,投資者時刻要清醒的認識到,自己對
人對事作出正確判斷的能力極為有限,請不要過分相信你自己。始終始終要強調的一句話:明智比聰明對成就一個人的事業更加重要。
5、哲學、策略和紀律之間的邏輯一致性
經驗的總結然後是邏輯的思考,最後形成關乎投資的哲學、策略和紀律,是思維的邏輯。解釋一下,經驗並非一定要全是自己的經驗,從書本上得來的別人的經驗也
一樣可以作為總結的材料,事事非要全部自己來過,可怕的是這個進程會十分的慢。所以,大量的借鑑別人特別是大師們的經驗特別重要,他們的實踐經過了時間的
檢驗,歲月催人老,看看他們怎麼說吧,別等自己老了才知道原來這樣能更好。
人的思路常常較模糊,對事對人的分析常只能指其大略是怎麼樣,又或者這方面是怎麼樣,那方面是怎麼樣的總結,常常忘記自己的若干總結以及為做出此總結而預
先有的若干前提本身就存在著邏輯上的矛盾。證券市場的變化很快,今年總結出的原則明年可能就不適用,對某一成功或某一失敗的總結可能失之片面因而並不適用
於其他情況,又或者規律是存在的,但可能適用的範圍被錯誤的估計了;還可能因為樣本的不足而做了統計上並不成立的結論等等。
於此,邏輯思考、統計檢驗必須貫穿整個投資生涯的始終。分析體系、風險控制若干原則和具體方法內部是否存在邏輯矛盾,經驗的適用範圍、期間都是投資人需要時時加以思考的東西。
6、選擇意味著失去
在投資品種的選擇上應該具有寬度感,上市交易的股票數量已經超過1000只,並且預期其總數仍將快速增加,在可選範圍大大增加的背景之下,我們嚴格按某種 投資策略進行投資的餘地也會變得越來越大,該投資策略的特有風險的控制實質上變得更容易。另外,當市場總體規模越來越大時,政府干預等突發事件的影響相較 於市場本身的運行規律而言較不顯要,則策略的堅持將越來越容易贏得未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沒有失去就無法得到。
7、複雜的表述無益於對整體的把握
「人們傾向於相信複雜、人工的東西,而不相信簡單、樸實的東西」。然而現象本身已經夠複雜了,而如果用複雜的理論來加以解釋,則投資者由現象再及於事實的
企圖就會變得極為困難。我相信,複雜的現象只能用簡單的理論來加以表述。過於複雜的體系,體系本身很難完善,其中各前提、信息處理的過程有很大的可能存在
或多或少的邏輯矛盾、引入太多的外部信息不可能得到一目瞭然的結論,而複雜的結論本身也會喪失對投資者的影響力,如此,則於非此即彼的證券投資沒有助益。
投資者要牢記,使我們戰而勝之的理由簡單而有力!
最好不要試圖預測經濟的走勢,最好不要猜測大眾的心理,最好少做決策,當頻繁的改變投資對象的時候,請提醒自己,一生當中要作出數百甚至上千個正確的決策
有多麼困難,當陶醉在設計周密的分析模型中的時候,請提醒自己,世界上還從未有人如此聰明過。人們應該知道,世上聰明人很多,但最終能成事的並不多,明智
比聰明和反應更重要。
【課程學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