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胡孟青:北水流入量最新計法

1 : GS(14)@2017-04-04 08:26:32

【明報專訊】據外界粗略統計,首季透過互聯互通流入港股的資金規模再多1100億元,是自從2014年兩地通車以來的第三多季度。數字最少說明了兩點:一、外界之前對中資資金加倉港股之說,基本上是成立的,港股首季能夠累積約一成左右的升幅,內地錢居功至偉;二、深港通在開通後不足半年,日均使用額已顯著提升,頭3個月已在港投入逾200億元,比滬港通推出初期更為之快,證明渠道有效。

機構及散戶型資金一齊投入港股,前者愛穩定型大價股,連匯控(0005)也有合共逾3%持股為中資持有;至於後者,精於製造話題、或利用人為力量製造趨勢,已經將一批又一批中小型股份,推升至如入無人之境。「大媽」至少對港股貢獻有二:包括令死寂的交投,再度稍為活躍過來,更重要的是,沒有她們,試問一堆又一堆的蟹貨又怎能鬆綁過來。與其說是收復價值,倒不如將北水首階段的功勞,定性為釋放蟹貨吧!

高盛證券最新將港交所(0388)評級重新上調至買入,目標價241元,最樂觀看304元,其實絕不打緊,皆因報告背後重點是外資銀行怎樣盤算北水之力量與規模,以及在何等假設下,達到什麼的結果。

蟹貨鬆綁 北水記一功

以往,如果單是在推算新資金流入的課題上,基本上是按數年之間的歷史平均數,再加一個假設,予以放大,從而計算出來。但今回高盛來得更進取,索性用全國人口總資產計算的可潛在投資作為基礎,該行計出,內地目前家庭相關總資產是41萬億美元,到2030年增至71萬億美元,再假設屆時境外投資比例會由現在的約莫2%,遞增至16%的話,過萬億美元的南向資金,就會是未來20年的港股大主題了,當中仍然未計算股票以外的定息產品。

想是想得夠浪漫,但內地資金之多,供應之源源不絕,某程度上並不是一個憑空想像出來的主題催化。外國有朋友,幾年前伙拍一名熟識內地網絡的生意拍擋,簡單做中介角色,為內地資金物色小投資項目,現在的財富已一點也不少了。

賭內地錢多 實際是相信市場未有秩序

資金的力量,外資避忌三分,其實白一點,外間經常說對中國發展的樂觀,以至中國帶來的商機,其實根本就是對銀紙的虎視眈眈。調轉想,如果內地經濟質素好,市場又成熟,又具潛力,實際價值遠比外界所低估,更多資金只會留在內地,我們賭「北水效應」,說穿了就是既相信內地錢多,但市場秩序不會建立起來,發展亦未上軌道而已。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775&issue=201704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9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