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二十五歲前 別急著理財


2012-4-16  TCW




你覺得自己的人生到底過了多久? 若是我這樣問讓你感到茫然,那就換個說法。把一個人從出生到壽終正寢的歷程,以一天二十四小時來比喻的話,你認為你現在的人生應該幾點了?日頭炎炎的正 午?以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來說,大概是午餐完畢又得繼續埋首工作的午後一、兩點?

你的人生,其實時間還早

何不把計算機拿來算一算?以目前的平均壽命八十歲來計算,二十四歲會是二十四小時當中的幾點?

早上七點十二分。是不是比你猜想的時間還早了些?很多人都剛從睡夢裡醒來,才要開始睡眼惺忪的準備一天行程。

那麼,退休並邁入老年的六十歲又如何?正好是傍晚六點。上班族剛下班準備回家,或是一家人在享用晚餐的時刻。很奇妙吧?

人生時鐘的計算方式很簡單。一天二十四小時相當於一千四百四十分鐘,除以八十年的話是一年平均十八分鐘。一年十八分鐘、十年三小 時⋯⋯,以此類推,馬上就能算出自己的年紀是落在幾點幾分。二十歲相當於早上六點,而二十九歲 是早上的八點四十二分。這些時間是以平均壽命八十歲為基準點所算出來的數據,平均壽命越長,相對的你的人生時間可能就更加充裕了。

每當我教人們計算人生時鐘的觀念,沒有一個人不感到驚訝的,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人生「時間還早」。我跟一位剛滿五十歲的前輩說:「你的人生現在才到下午三 點而已。」他自己屈指算了算也說:「真的耶!」

問題不在「面對事實」,而是「我已經沒機會了!」這種妄下斷語的心態,及「自我欺瞞」。千萬不要自己埋下放棄或挫折的禍根。你的人生,時間還早。至少,你 現在擁有的時間足夠讓你去改變任何一件事。

我書桌上的人生時鐘指著下午的二點二十四分。已經是四十八歲的年紀,我的時間還不到下午二點三十分啊!

本身實力,才是最大財富

到書店繞一圈之後,我發現,架上琳瑯滿目都是寫給二十幾歲年輕人的理財書籍,大抵都是教人怎樣快速累積種子基金、理財要趁早之類的內容,充斥著各種建議: 這種商品比較好、那種投資有前途。每間大學裡,凡是「投資同好會」或是「理財同好會」,都是大家趨之若鶩的熱門社團。而我也從中得到了一個觀念:比別人早 一年理財,時間久了會產生非常驚人的差異,而這就是「複利」的威力。

不過,我建議至少二十五歲之前別急著理財,尤其是大學生。我們回想一下「諧星的定存」那一段訪談。大學是儲備人生競爭力的階段,而不是花心思去想怎樣存錢 的時候。這位諧星也是一樣,與其以僅有的低收入掙扎著按月繳付定存,不如在工作上有了知名度、通告費提高了之後,再開始理財會更有效率。

最近來找我諮商未來出路的年輕人都有一個傾向:很多人都不積極培養自己的能力,而認為應該從現在開始累積存款,將來才有保障。以二十幾歲的能力,再怎麼努 力存錢也存不了大錢,拚命存「那一點小錢」,不如花掉來得有價值。

當然,這些錢最好是用在有助於自我成長的事情上,例如:買書、旅行、花在學習課程提升自我。如果真的希望將來存到一筆大錢,與其準備存小錢而自以為在理 財,倒不如把錢花在能創造「更好的自己」這種有意義的事情上。切記,最有效的理財應該是先提升自我價值,期許將來就業後靠能力賺取高薪。

別急著現在就開始理財,把你的心思放在織夢未來。每個月至少找一件「完全與錢無關的事」,然後去完成。

秉持著「最終唯有本身的實力,才能為自己帶來最大財富」的信念,投資自己的實力,才是最確實的理財。只要能達成心中真正想要實踐的事,就算必須過幾年沒有 收入的日子,你也要打定主意、堅持到最後。這才是年輕人真正的「存款」,不是嗎?

寫下教訓,不犯重複的錯

二兒子要我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繞到文具行幫他買一本「失誤筆記本」。我當學生的時候,沒有人在賣這種本子,第一次聽到時還以為是某本書的書名,買了之後才 知道原來只是很普通的筆記本,只不過封面上寫著「失誤筆記」的字樣。當時我自己猜想:大概是讓學生在寫數學習題時試算公式之類的用途吧?

我覺得這種筆記本還滿有意思的。藉由重新計算可以找出錯誤的公式,日後碰到類似的題目就不會再出錯了。專業的棋手,在每場比賽結束後都會進行「復盤」,藉 著重新按照原本的棋路再下一遍,比賽雙方可以檢視彼此的問題點。

我們往往都是受過傷才會有所覺悟,如果不必親身經驗就能悟出生命的真理,那麼這個人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賢明的人了。不過,我們不必自我要求這麼高。如果 能夠拿出「絕對不再重蹈覆轍」的決心,擦去傷口上的污泥,從此真的不再犯錯,那該有多好?不幸的是,當一切事過境遷,我們還是會再度犯下同樣的錯誤。

重點,不在於從此不犯錯,而是不再重複犯過的錯誤。是的,不只是數學習題,我們的人生也需要一本「失誤筆記本」,讓我們徹底覺悟之後不再出錯。

人的行為本來就很兩極,只要動動腦筋就可能把這種失誤合理化。但是除了「從慘痛的教訓中學會不再重蹈覆轍」的自我安慰之外,對於犯下失誤的原因真的是百口 莫辯。更令人氣惱的是,記取慘痛的教訓後,過不了多久又重犯相同錯誤的一瞬間。每當這種時刻,我們總是無法原諒自己,怨嘆著自己總是學不乖。

奪下奧運金牌的馬拉松英雄黃永祚選手,據說他從一九八八年就讀江陵的明倫高中一年級開始,直到一九九六年引退為止,同樣也是多年如一的記錄訓練日記,包括 當天的天氣、跑過哪些路徑、吃了什麼食物、訓練的紀錄⋯⋯等等。他目前擔任國家代表隊的教練, 他的日記也是許多選手視如珍寶的參考資料。成功的人之所以與眾不同,在於他們擁有回頭看自己的能力。

不幸時,想想更辛苦的人

也許死亡就是這麼一回事,然而每每聽到成功人士自我了斷生命的消息,還是會讓社會震驚不已。聽到擁有名譽、財富或權力的名人尋短,有時候會讓我們這些對於 功成名就望塵莫及的一般人,甚至有一種虛脫的莫名感觸。新聞媒體總有各種揣測,但是不管結果是什麼,至少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名譽、財富或權力都無法帶給 我們真正的幸福。

那麼,你呢?你幸福嗎?

能夠大聲回答「是」的人大概不多吧。其實,幸福是非常浮動的概念。不,比起概念,更好的說法是「狀態」。人無法滿足於目前所擁有的,即便已經擁有很多幸福 的要素,一旦久了,就再也感受不到幸福了。

另外,幸福是十分相對性的。對現代人來說,重點不是自己擁有多少,而是比別人擁有更多。人都有與人比較的時候誇大評價別人的幸福的傾向。把自己所擁有的事 物卑微化,卻以別人擁有多少來衡量自身價值的行為,叫作「據點理論」(focalism)。

我們往往會不自覺的執著於「據點理論」,盲目追求更多必需品以外的事物,來斷定自己的不幸,接著變得意志消沉。

有句話說:「不順遂的時候看看比自己更辛苦的人,順遂的時候向更有成就的人看齊。」我想,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不需要為了一時的不順遂而沮喪,順遂的時候 也不能自負、傲慢。看看你的生活周遭:社會上其實有很多人,甚至會羨慕你並不想承受的挫折。

日本最代表性的企業家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一句話:「監獄跟修道院之間的差別,只在於抱怨,或是感恩。」感恩是通往幸福之路。當你日後困在深淵、感到挫折的 時候,記住,這句話會很管用。

你急欲擺脫的今天,可能是別人求之不得的一天。(本文摘錄自第一、二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