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海鮮火鍋+刺身抬頭 雞煲主角變配角
1 :
GS(14)@2017-02-08 22:32:27雞煲以超過20種材料做醬,曾流行一時。
【飲食籽:識飲惜食】「如果說買雞煲,我們是全港的始祖,應該是全港第一個賣。一個雞煲令我們起死回生,我們視它為救世主。」大煲皇老闆文紹忠說。他和拍檔張國強原是在尖東的火鍋店出身,2002年在長旺道開了長盛火鍋飯店,即大煲皇的前身,最初賣豬骨煲,怎料連蝕三個月,後來引入雞煲才得以轉虧為盈。「那時是豬骨煲年代,每間火鍋店都賣豬骨煲,我們的豬骨煲不夠其他人做,便想起在深圳向西村曾經食過雞煲,不如試下自己整,又幾好味,便試下推出去賣,豈料反應好好。」
不少香港人都是在深圳首次接觸雞煲,較知名的是向西村,據說是雞煲的發源地。早在90年代,深圳向西村的奇味雞煲已十分馳名,各家有不同的炒製醬料,如沙茶醬、海鮮醬、蠔油等,很多時都以超過二十種材料做醬,所以叫做「奇味」。在人民幣升值前,曾出現一股北上消費潮,很多港人愛北上吃雞煲。「雞煲的醬特別惹味,一爆香就成間餐廳都好大陣味,那時舖頭好細,廳面得幾張枱,在廚房煮又焗死人,那時偷雞將枱擺出街,將雞煲搬出去煮,一爆香引到好多客人,走入舖頭食。」
雞煲要靠香料爆香,要快炒才令肉滑入味。
半自助套餐送上一碟牛肉,若額外再添,便要再付錢。
大煲皇老闆文紹忠說海鮮較以往便宜,現在是海鮮火鍋年代。
文紹忠(左)和張國強
2002年在長旺道的長盛火鍋飯店,即大煲皇前身。
雞煲無新意 命運如豬骨煲
雞煲配方改良數次,由於傳統雞煲過於濃味,將味道減麻減辣,迎合港人口味。「冬天是我們的旺季,每日賣60、70隻雞,一個月賣千五、六隻雞,每個月收入不錯,賺到三、四十萬元。」賺到第一桶金後,數年後搬到長沙灣,六年前在荃灣開分店。近年坊間雞煲層出不窮,加入芝士、紫薯等新花臣,他們說未曾試過。「雞煲的確可以有很多變化,加不同配料,像蟹、鮑魚、鹹鮮等等。」文紹忠續說:「現在雞煲太多選擇,已相對普及了,正如豬骨煲朝代已經過了,你會說:『豬骨煲很多人食過,都是這樣,無新意!』雞煲年代已經過去了。」那現在流行甚麼?「海鮮火鍋會是主流,還有刺身。現在海鮮比以前賣得平,價錢較大眾化。」為了轉型,去年6月荃灣分店轉賣半自助火鍋,頭盤有刺身和雞煲,吃完後,另外換上新的湯底打邊爐,除了指定海鮮和牛肉要外,另有七、八十款自選任食配料。「雞煲已不是主流,只是一個副產品,客人喜歡吃,才在套餐加來吃,是其中一個賣點。」
海鮮拼盤,海鮮有七款,按當日時令挑選。
任食火鍋附有刺身頭盤,是四人份量。
大煲皇荃灣海壩街108-114號荃碧大廈地下 每位$248另加一記者:何嘉茵攝影:潘志恆編輯:潘肇南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208/1992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