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內地經濟的種種變化。
形勢好大家都有肉吃,不好呢?
過去一週,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民企連連遭遇誠信危機導致股價跳水,港股一路陰跌,颳起一場「大陸民企風暴」。
最新出事的內地民企是大慶乳業控股公司(港股代碼:01007.HK)。2012年3月22日,大慶乳業發表一句話公告稱,「因宣佈一項與審計師辭任有關的股價敏感信息而停牌」。其審計師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證實,已辭任大慶乳業審計師一職。
審計師辭職,通常是公司財務出現嚴重問題的信號。停牌前大慶乳業的港股股價報1.68港元,三個交易日內下跌17%。
大慶乳業絕非孤立個案。就在其停牌當日,另一隻內地民企股大成生化(00809.HK)因子公司貸款突增2倍,引發股價大跌24%。早些時段公佈年 報的碧生源(00926.HK)、霸王集團(01338.HK)、好孩子(01086.HK)等民企股,也紛紛因業績欠佳導致股價大跌。
「香港市場現在人心渙散,謠言當道,券商大把裁員,人人感到無力、無助。」西京投資主席劉央對南方週末記者慨嘆。劉央被稱為對內地民企股不離不棄的「女股神」,投資了多只內地民企股。「我感覺這次香港遭到的重創比2008年還嚴重。」
一隻青蛙引發的「慘案」
「將近4億的生意,說不見就不見了,很難讓人放心。」
一週前,博士蛙國際(01698.HK)因為德勤辭任審計師事件,掀開這場民企風暴的最新高潮。
2012年3月15日,博士蛙公告稱,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辭任,引得博士蛙的股價當日最大跌幅一度達40%,也停牌於1.68港元。
博士蛙股價直線跳水於當日引發投資者恐慌,當日其他多只民企股票紛紛大跌。一位深圳研究港股的私募基金經理宋先生則戲稱這是「一場由青蛙跳水引發的血案」。
根據該公司網站介紹,「博士蛙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是中國內地一家領先和快速增長的兒童產品的開發商和零售商。」在香港股市,龍年生子題材2012年倍受追捧,博士蛙作為一隻兒童用品股,在爆出審計師辭任事件前,股價已累計漲幅達到47%。
德勤在辭職信中稱:「我們仍對財務報表中普遍出現的事項感到擔憂,其中例如與一名貴集團的供應商之間的金額為3.92億元人民幣的一筆已記錄預付款 的存在性及商業實質性;以及貴集團專營OK卡經銷商、商品經銷商及貿易供應商的存在性,以及與上述實體之間已記錄的交易的商業實質性。」
德勤的舉動引發投資者對博士蛙公司假賬風險的恐慌,「將近4億的生意,說不見就不見了,很難讓人放心。」一位港股投資者抱怨說。
南方週末記者在查閱博士蛙招股書時發現,博士蛙與供應商的賬款通常須向供應商墊付總採購價最多30%作為預付款項,並計入「供應商墊款」一項。
博士蛙2011年6月底止的中報顯示,當時其預付款只有1.64億元,但經營現金流已為-9.23億元,其中增加存貨便支出了逾3億元。公司的解釋是,由於採取預付款方式採購以降低存貨採購成本,導致採購支出大幅增加。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博士蛙的3.92億元預付款是因為2011年門店擴張太快,因此向供應商購買貨品大增,支付供應商的預付款也隨之快 速上升。但現在門店銷售不旺,兒童用品積壓嚴重,德勤要求對這些預付款提取壞賬準備,「但博士蛙想繼續掛賬而不計提壞賬,因為一提壞賬,就意味著利潤會大 幅縮水。」德勤則不同意預付款繼續掛賬,所以引發雙方鬧翻。
截至發稿時,博士蛙未回覆南方週末記者的採訪要求。
誠信危機逼近民企港股
扎堆而至的誠信問題集中暴露,令港股投資者本已如履薄冰的信心更加動搖。
一般來說,審計師辭職屬公司財務出嚴重問題的明顯信號。2011年,德勤就曾因公司財務問題辭任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中國高速傳媒(CCME)及東南融 通(LFT)的審計師一職,這兩家公司隨後均被停牌和退市。「審計師辭職等同公司被判死刑。」申銀萬國證券香港聯席董事王雅媛認為。
除審計師辭職外,近期港股民企的其它麻煩更不少。
就以最新出事的大慶乳業來看,該公司實際控制人為董事長趙宇,趙個人持有公司52.17%的股權。2月22日,大慶乳業曾公告稱將收購名峰集團的全部股本。名峰集團屬下有兩大公司——富善(中國)有限公司和金天然集團。
在大慶乳業2010年10月赴港上市時,其招股書中聲明其執行董事夏元軍2008年12月23日前直接控制金天然30%股本權益,而大慶乳品的前執行董事潘先生曾是金天然的執行董事兼法定代表人。
上述收購曾引來一片質疑聲:既然在2年前上市時撇清與金天然的關聯關係,為何又在2年後又要通過收購名峰集團來獲取金天然的股份?
3月22日,上市僅一年多的歲寶百貨(00312.HK)也公告稱,因須向審計師「提供部分其他資料」而延遲公佈業績。審計師知會歲寶,公司需向審 計師提供包括於中國收購兩項物業所支付的押金等若干數據,2011財年業績將延至3月30日發佈。公告中提到的該筆押金相當於歲寶截至去年底資產總值的約 6%。
公告發出後,歲寶股價當天放量暴跌18.4%,單日蒸發市值5億港元。
資料顯示,歲寶自2010年11月掛牌以來只公佈過兩項收購,即2011年12月以1.68億元人民幣收購汕尾地塊,與2011年5月以2.625 億元收購的深圳地塊,兩幅地塊均作為興建商場用途。其中深圳地塊押金金額為1.31億元人民幣,汕尾地塊首期支付款項為8900萬元人民幣。
有業內人士對香港媒體表示,以行內人的理解,上述公告意味著很可能審計師未能獲得相關押金支出的確認文件。
此外,近期豪特保健(06880.HK)還爆出全年純利僅達到招股書預測約30%致股價大跌;中國農產品交易(00149.HK)的審計師透露其持續經營「存在重大不明朗因素」等事件。
扎堆而至的誠信問題集中暴露,令港股投資者本已如履薄冰的信心更加動搖。恐慌之下,港股民企多只股價跳水。就連一些業績優秀的民企股也被市場恐慌情 緒所傳染。女鞋領先企業百麗國際(1880.HK)在公佈業績前,股價一度下跌超過5%。但業績公佈後,百麗全年盈利仍升24%,符合市場預期,下跌只是 一場虛驚。
環境好大家都有肉吃,不好呢?
一旦經濟遭遇困境,內地民企前期粗放式經營模式的弊端也就一覽無遺。
這不是香港第一次颳起「民企風暴」。2011年,一場自美國發起的針對中國反向併購公司的做空潮(參見本報2011年5月26日「追殺中國造假股」一文),也曾將民企財務風暴燒至香港。
當時許多香港上市公司受到牽連和質疑,中國森林(00930.HK)、瑞金礦業(00246.HK)、群星紙業(03868.HK)三隻民企股更因財務不合規、營收存疑等問題導致審計師辭職,至今均未復牌。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出問題的博士蛙、大慶乳業和歲寶等公司均是2010年9月之後上市,這與金融海嘯後市況欠佳、監管相對不嚴有關。而內地民企賬 目粉飾情況看來頗為嚴重。據香港《信報》報導,民企風暴已引起香港證監會關注並致電多家券商,提醒注意流動資本狀況,定期進行壓力測試。
多位受訪人士認為,民企爆發財務問題並非一日之寒。
華富嘉洛證券投資經理關煒翔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此次民企風暴的根本成因之一,是大部分民企均由大股東持有五成以上股權,對公司擁有絕對控制權,容易將上市公司視為私人資產,「大多數其實只是公司治理不佳而釀成嚴重後果」。
王雅媛也認為,民企賬目有水份及公司賬目跟老闆私人賬目過分有關連,是存在已久的問題,「中國人做生意一向偏向過度借款,當經濟暢旺或市場資金充裕時,老闆可以四處借錢渡過難關,問題不會浮上水面。但現在形勢變了。」
但也有分析認為,民企風暴僅僅是香港和內地政治、經濟現狀的一面鏡子。
香港第一上海證券公司分析師岑智勇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此輪港股跌勢與香港第4屆特首選舉前夕的形勢不明朗有關,加之一些公司配股致使市場資金面緊張。而一旦形勢明朗,加上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暗示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的動向,3月27日港股則大漲1.83%,站上21000點。
宏觀數據顯示的經濟形勢的確不容樂觀。匯豐中國3月製造業PMI初值降至48.1,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降5.2%,國企利潤三年首現下滑,都折射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隱憂,使市場觀望氣氛濃厚。
i美股網站上的港股投資者邢謙(化名)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環境好時大家都有肉吃,規模擴張成為最簡單快速的獲利手段,而一旦經濟遭遇困境,前期粗放式經營模式的弊端也就一覽無遺。不只是民營企業,大部分國企也是這樣。」
在香港一位基金經理看來,近期港股的賣空潮,還與內地的政局變化有關。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香港股市中,有不少莊家來自重慶和四川,他們操縱的資金高達數十億元。
「那些有川渝背景的莊家緊急拋售,抽逃資金,這就和當年陳良宇案案發時,一些上海背景的莊家撤離香港一樣。」他說,「而一些國外資金重倉的股票,比如騰訊,則比較穩定。」
「失手的」與「掃貨的」
「歐洲股神」安東尼·波頓再次因重倉博士蛙和增持霸王股份而損傷慘重,而同樣遭受損失的「女股神」卻獲得了3億美元的新融資。
此次民企風暴中,一些著名投資人再度失手。
有「歐洲股神」之稱的安東尼。波頓(Anthony Bolton),繼2011年不幸押寶被渾水公司獵殺的香港公司嘉漢林業(TRE)之後,再次因重倉博士蛙和增持霸王股份而損傷慘重,一週內虧損近 1900萬元港幣。彭博數據顯示,波頓操盤的富達中國特殊情況基金早在2011年8月已持股博士蛙約424萬股,若仍維持該持股量,截至3月21日損失約 381萬港元。
據香港媒體報導,自2011年7月爆出二惡烷事件後波頓並未拋售霸王,直至8月中才減持股權至5%以下,當時估計已虧損約7億港元。3月8日,波頓 以每股1.4港元均價再度買進霸王4322萬股,持股量重上5.7%的須披露水平。不想霸王在上週兩個交易日內大跌約24%,富達所增持股份在短短7個交 易日已虧損近1500萬港元。
此外,富達持有的碧生源等,近期也都大跌。
另一位對民企股「不離不棄」的「女股神」劉央雖未涉及上述「風暴股」,卻也被媒體報導旗下基金今年回報僅6%,年初以平均每股9.425港元增持 106萬股中金再生(00773.HK),涉1000萬港元,股份市值蒸發逾百萬港元;同期以4500萬港元增持昊天能源(00474.HK),至今損失 1700萬港元。
對此劉央回應道,有關報導僅是片面事實,實際上她的基金從2011年9月份中金再生股價在6港元左右的低位,就增持該股而無需披露。3月27日,中 金再生公佈全年業績:股東應佔溢利約18.62億港元,年增長110%,股價漲至8.66港元。「現在這只股我還是盈利的。」劉央說,而昊天能源也是她堅 信會大漲的一隻資源股。
劉央坦承,2011年她執掌的基金表現的確不令人滿意,「跑輸大市,但損失完全在可承受範圍之內。」但西京在2011年8、9月份的股市低點已大舉 進場掃貨,她持有的股票中,至今仍有不錯的反彈漲幅,比如中國黃金國際(02099.HK),股價已從年底買進時的約20港元漲至38.3港元。
年初,西京投資剛獲得了兩筆共3億美元的融資。「別人都無影無蹤了,這時候還有誰能融到錢?為什麼投資人信任我?」劉央自問自答,「我的投資理念和對民營企業的信心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