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訪】社會重男輕女不放棄首位台裔聯邦女法官:要有夢

1 : GS(14)@2016-12-30 02:57:24

的,世界很大,需要自己親自去探索。」駐紐約記者:王筱辰洋在家中四姊妹中排行第二的郭佩宇出生於六十年代的台灣,當時父親在美國求學,父母只能書信聯絡,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母親曾在她出生時寄給父親的信中寫到:「對不起,這又是個女孩」。儘管郭佩宇從小被當做男孩子養大,她的成就卻不受限於性別。她回憶說:「父親告訴我,我們家不富有,沒有財產可以繼承,他們能給的唯有教育,這也將是他們唯一留下的遺產。」從小父母就對郭佩宇期盼很高、要求十分嚴格,也會限制她的娛樂時間:「那時候我父母說,有些小孩每天只知道在外玩,他們將來長大以後不會有很好的工作,不會去好的學校,也不能掙足夠的錢養活自己。你現在苦一點,將來的日子會好過一些。」喜愛閱讀、充滿好奇心的郭佩宇說自己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質疑」,而成為聯邦法官以後,這成為她最受用的特質:「我只是普通人,不可能甚麼都知道,所以我一直在問問題。」為何選擇「法官」這個職業?郭佩宇表示,與望女成鳳的父母相比,自己看中的並不是這個頭銜帶來的社會地位,而是受到六十年代很多社會運動的影響:「那時候人們都在說我們可以改變世界,出現各種人權運動、女性自由運動等等。我想要成其中的一員,我開始問自己要怎麼做才能改變世界?」因此,郭佩宇後來進入耶魯大學學習歷史,她笑說,父母剛知道自己選擇歷史系非常吃驚:「我母親說,歷史超無聊的!」但她卻直言歷史是最有趣的學科:「歷史講述人們如何生存,發生了何種爭執,並且如何解決。歷史中的生活有時比現在還好,所以很值得我們學習。」作為第一位來自台灣、也是第三位亞裔聯邦法官,她說這個特殊身份甚至助她在事業上一臂之力:「我不認為法官的判斷和他們自己是誰有關,但法官的確能將自己的經歷帶到法庭上。我父母英文不太好,所以當面對非英語母語的人時,我會在他們身上花更多時間與精力,我會用更慢的語速和更簡單的方式跟他們交流。」事實上,她的亞裔面孔,也讓許多懼怕法庭的人感到親切:「很多人走進來看到是我坐在法官席上時非常驚訝,接著露出笑容。對他們來說,亞裔女性的臉孔和他們想象中傳統法官形象很不一樣,和他們在螢幕上、報紙上看到的截然不同,這改變了他們對法官的看法,對社會來說也是個很重要的改變的過程。」談到對如今亞裔年輕人的期許,她直言:「要有夢(Dream Big)」。她說:「世界很大,少用社群網路(社交網絡),去讀書,去認識人,面對面去和他們交流,你會發現,有那麼多的事物,是網路世界裏面沒有的。當你放下手機的時候,你才能夠真正成為這個世界的一部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29/198804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4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